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而精”,是正确处理教学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数量与质量关系的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原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少”与“精”是对立的统一,“精”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少”是为了“精”,“精”又要以“少”为条件。没有“少”就很难做到“精”;没有“精”就丧失了“少”的价值。即“少”而又“精”,实质上就是既控制和确定了数量,  相似文献   

2.
在“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人们通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家”,而对于“教书匠”则嗤之以鼻。选择“教育家”,想成为“教育家”,虽然,这样的近乎完美、近乎终极性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没有多少可能,但是,其愿望是美好的,其勇气也是可嘉的,其志向也是高远的;然而,轻视甚至贬斥“教书匠”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教书匠”怎么了?匠者,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手艺精湛的人被称为“能工巧匠”,文学大师则被称之为“文学巨匠”。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书匠”多了,“教育家”少了;而是夸夸其谈的所谓的“教育家”多了,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少了。  相似文献   

3.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鉴赏》2006,(7):12-13
本文如同有关青春的一部宝典,独辟蹊径,用26个字母将关于青春的思绪片羽整理一遍.几乎囊括了青春的所有内涵。“理想”和“梦想”是青春的灵魂,“激情”和“朝气”是青春的标记,“进取”是清晨的旋律,“思想”和“智慧”是青春的火花.“运动”和“力量”是青春的血脉,“友谊”是青春的桥梁,“优美”是青春的潇洒,“快乐”是青春的永远,“洗礼”和“压力”是青春的试金石,“遗憾”和“错误”是青春的缺憾.“时尚”是青春的代表.“独立”是青春的擢升,“抉择”是青春的勇气,“等待”是青春的沉静.“谦逊”是青春的成熟,“专心”是青春的珍重,“双赢”是青春的豁扶“消浙”善音是的擎钟,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洱茶之“普洱”二字作了考证研究,提出了四个论点,即一,“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二,“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三,“普荼”即是“濮茶”。四,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作者的结论是:“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荼”。  相似文献   

6.
“小康”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小康”是相对于“温饱”而言的。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老百姓布衣陋室、粗茶淡饭,勉强维持生计,叫“温饱生活”。比“温饱生活”稍好一点,叫“小康生活”。“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算是“小康之家”了。“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构想,最早出于孔子。他构想了两种美好社会:一是“大同”,说那时“天下为公”,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盗贼,没有欺诈,叫“天下大同”;二是“小康”,是指比“大同”较低级的一种社会。晋朝的陶渊明,清朝的李汝珍都以文学形式,描绘过近似“大同”、“…  相似文献   

7.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心为本”原来是佛家用语,“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是散乱心的排出,“见性”才能利乐众生,“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修佛以心为本”。修佛如此,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何尝又不是如此,心的问题解决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懂得这个道理,他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引入京都陶瓷公司的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先生提出了“心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信、达、推”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何为     
对于教师,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还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也道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这里成了“水桶”,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桶,而是盛装知识之水的“水桶”。“工程师”“蜡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12.
游戏人生     
我曾经立下誓言,绝不会放弃三样东西:一是伟大的事业;二是珍贵情谊;三嘛,那当然是妙趣横生的游戏啦。各位同胞,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推开通向“游戏世界”的大门吧, GO!   游戏真可谓是多彩多姿。小的时候我们一大帮“娃娃兵”整天都在玩“过家家”,一会儿扮“阿姨”,一会儿扮“叔叔”,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等大了点儿,那些“小不点儿”的专利已被无形的时光送走,“枪”呀、“刀”呀又成了我们这些“黄毛小子”的最爱,整天打打闹闹、疯疯颠颠、爬上爬下,常常弄得成了“小花猫”。出门时脸上是“春光灿烂”,回到家就成了“…  相似文献   

13.
“新感性”是李泽厚对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动物的“旧感性”。“新感性”的“大厦”,分为“人化”了的“感官”和“人化”了的“情欲”两层。“感官层”无疑是“基座”。李泽厚的“感官的人化说”,是要描述和论证,即使人的生理感觉,也和动物的生理感觉不同。是“劳动”使人的生理感觉也“人化”了。本文对“感官的人化说”中的有违科学和逻辑紊乱,作了揭示。“新感性”大厦的“基座”中问题已如此严重,其整体结构的紊乱和错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4.
“现在开庭审理!”随着妈妈的一声大喊,我家的家庭“法院”首次开庭了。妈妈是“审判长”,我是“原告”,老爸当然是“被告”喽。“审判长”用塑料锤敲了敲桌子,严肃地说:“现在请原告陈述案情!”我“腾”地站起来说:“我有一个写心里话的日记本,可是,被告竟然趁我不在,溜进我的房间,偷看了我的日记本。被告侵犯了我的隐私权。”“被告,下面请你陈述案情!”“审判长”说。“我……我根本就没……看过他的日记本。”爸爸一口否定。“我请表哥作证。”我亮出了我的王牌,这下老爸蔫了。“审判长”继续追问:“原告的人证可信,被…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选入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编者对文中“趣舍万殊”一句中“趣舍”的注解是:“趣,通‘取’。舍,舍弃。”言下之意“趣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取舍”,但教科书对“趣舍万殊”的整体解释是:“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如果直译,就是“爱好很不相同”,这里又把“趣舍”解释成了“爱好”,而没有了“取舍”的意思。显然,对“趣舍”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精神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探索真理需要科学精神。教育要传播真理,也要发现真理。教育研究是要探索教育活动中的真理。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研究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几十年来,我国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种模式。评论西方的东西时,先冠以“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等等定语,然后指出其这里“极端”“片面”,那里“企图”“妄想”。于是要“批倒批臭”,批得“体无完肤”,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评价自己的东西时,先冠以“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等桂冠,然后指出其“继承了”,“发扬了…  相似文献   

17.
陈霜 《辅导员》2014,(21):51-51
9月1日晚上,我与妈妈共同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2014年《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看完以后,我明白了“孝”是最感人的,知道了“爱”是最美的,感受到“礼”是最受欢迎的,体会到了“强”是最自信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要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看,第一,强调了“先进性”的主导原则,第二,突出了“慎终如始”的发展过程论;第三,注重了“三个代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第2小题命题者以为正确的B句恰恰是错误严重的语句。首先,关联词“尽管”后是“包括了”,“但又”后是“超越了社稷和民族”,那么“包括了”当与“超越了”作为并列的成分作谓语共同带起“社稷和民族”这一宾语,可这种标点法混淆了语句结构,使语脉不畅,影响了表达。其次,后半句从意义上不应是转折关系,哪有“他的学业成绩尽管赶上你但又超过了你”这种表达?这种方式应是递进关系,该用“不仅……而且……”或“不但……而且”之类的关联词语。(山东/董宝礼)?第5小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要求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C…  相似文献   

20.
结合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提出了“教师思政”“课堂思政”“环境思政”“课外思政”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其中,“教师思政”是前提,“课堂思政”是主体,“环境思政”“课外思政”是补充,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