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2.
下乡采访归来,总喜欢翻翻报纸,看了4月上旬的几家大报,在制作标题上,雷同的颇多。“不是”什么,“胜似”什么,即是一例。我看这也是一种“套话”,因为出现在标题上,姑且谓之“套题”吧! 如4月3日,中国财贸报第二版刊登的《不是造林站,胜似造林站》,是上述模式;4月4日工人日报第二版的《不是鲜花,胜似鲜花》和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人物通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也都是这样的模式!例子还  相似文献   

3.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4.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1)斯里兰卡:“狮子国”的遗产(《文汇报》2006年5月4日第8版)(2)黄霜:笑傲文化江湖的不羁才子(《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3版)(3)贷款利率上调:2006年宏观调控第一炮(《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8日第7版)(4)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南方周末》2006年1月19日C17例(1)一(2)中的“A”是体词性成分,例(3)一(4)中的“A”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专题摄影报道上头版头条,《新疆日报》是经常这样做的。”“画刊从四版走向一版,《新疆日报》曾做过这样的编排”。这是“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执行主席许必华在开幕式报告中的两段话,他对《新疆日报》版面运用新闻图片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这次由全国77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共16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对全国报纸一版刊用新闻照片进行了评选后,《新疆日报》只获得“优秀奖”。一家曾备受专家推崇的报纸,在这次评选中仅获得了一份近似“安慰”的优秀奖,而在这一、两年里,全国许多报纸的一版照片选得好,编得精,用得大,用得活,走到了两年前居于全国报纸一版运用照片第三位的《新疆日报》前面。那些获奖报纸有哪些成功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如果说一张党报的面貌与总  相似文献   

6.
何来宁波县?     
7月16日,北京一家报纸在第六版刊出《凫溪河上“看水人”》一文,副标题是《——记全国水利技术能手、浙江省宁海县水文站站长吕吉法》,其中明确提到“浙江省宁海县水文站”。而在文章的第一段、倒数第三段和最后一段中却三次写成“宁波县水文站”,文中其它地方则都是“宁海县水  相似文献   

7.
报纸在引用史实时,实际上也是在传播历史知识。这本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却往往出现差错。浙江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三版的“思想漫谈”《莫效齐桓公忌医》一文,便是一例。此文把“齐桓侯”错为“齐桓公”。齐桓  相似文献   

8.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8月25日发自济南的消息:1980年《全国大学生“三好杯”排球赛结束,复旦大学男队和北京大学女队分获冠军》。全国各地大部分报纸和首都各报都于8月26日摘发。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在第四版、第三版上见报,并作了部分删节。从删节后的新闻看,使读者只知这次比赛的冠军和第三到第八名,而不知道与冠军厮杀的对手——亚军。读者不禁要问:亚军哪儿去了? 对照新华社电稿,发现两报都删掉了“昨天的男、女队冠军争夺战,是在北京大学队和复旦大学队之间展开的。……复旦大学女队获得亚军。……北京大学男队名列第二。”根据报纸版面编排的需要,新闻删节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大笔一挥的时候,应该多为群众想想,多问自己几个问号——这样删,主要事实漏掉没有?群众能不能弄明白?从上面这则新闻为例,两家报纸删节得就不好,地位较重要的亚军失去了应有的位置,三至八名反而一一罗列了。这就忽视了事实本身的完整性,也没有很好地考虑读者们的兴趣和需要,让热心的读者们费解了。  相似文献   

10.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1.
一6月20日,北京两家报纸分别出现了这样两则标题:一则是某全国性报纸二版的标题《药监局:“黄连素”不能再吃了》;另一则是《北京晚报》六版的标题《黄连素没有被停用》。黄连素怎么了?一说“不能再吃了”,一说“没有被停用”,读后令人疑惑。再反复看消息正文,才发现某报消息第一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公布了第三批停止使用的化学药品的品种名单,包括复方黄连素片、感冒清片等70个品种。”专家指出,此次停用的“复方黄连素片”并非市民家中一般服用的“黄连素”,这是两种不同的药”;黄连素,“市民可放心使用”。看来某报是想把标题写得简短,而把“复方黄连素片”简化为“黄连素”,结果出错了。标  相似文献   

12.
孙吴 《青年记者》2000,(2):40-41
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二版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作者肖力),引起了我这个“报纸组版学”研究者的思考。报纸版面对报纸来说,事关重大。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人民日报的版面无小事”。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14.
去年九月十四日《参考消息》一版所载介绍苏联《新闻记者》的文章,标题是《怎样办好当天的报纸?》。但是,文内除列举了苏联报纸的弊端外,却无“怎样办好报纸”的内容,使人莫名其妙。九月十八日一版登的一则消息的标题《苏导弹  相似文献   

15.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日元。同时,以经济专业报自居的《日经新闻》也从2月24日起,每星期一增加十二个页码的“日经星期一版”。《每日新闻》从1月起,每星期三增加两页经济报。各政治团体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如《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  相似文献   

17.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读报生涯中,对报纸中偶尔出现的诸如错别字等现象,均以宽容而待之。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辛苦工作为他人做嫁衣的报人不必过于苛刻,只要不超过允许范围。 但近读2003年7月25日的《西安晚报》第6版“九州荟萃”栏目,对其中一篇题为《南京—下岗职工,13年陋室造飞机》的报道中所发生的失误,认为是不该有的。 在这篇附有两幅图片的报道的第三个标题《在人们眼中变成“疯子”》的叙述文中,从“提起这些年,  相似文献   

19.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20.
“品位”一词作何解张宿东“品位”是近几年来报纸上常出现的一个词。其含义如何,作何解,用得是否都恰当?请看1996年报纸中的几例:①《完善个人品位》(1月6日新民晚报第二十一版)。②“官职品位之显赫”(2月2日西安日报一版)。③“高品位的创作”(2月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