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决定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决定了它在实现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采用“渗透”的方法,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辩证统一的根本途径。下面根据我们初步的认识和实践体会,谈谈我们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其优势、探寻多种有效途径来渗透德育,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 语文学科知识面广、情感性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授业”的同时也“传道”。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必须依据学科特点,遵循德育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遵循“文道结合”的原则,渗透思想教育。所谓“文道结合”,就是语文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原则。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又必须以正确  相似文献   

4.
“文道统一”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语文学科在对学生实施德育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而渗透的方法则是小语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特刊载一组小语教学渗透德育的经验文章,希望对广大小语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加强语文课的德育渗透,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目的、任务的需要。 我们的教材,既注意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又注意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的课文思想性比较直露,有的课文思想性比较含蓄。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德育。使学生不但得到语文学科的文学知识,而且在思想上,受到应有的启发、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如果能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提出思想教育的要求,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收效则更为显著。一、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综合比较中认识昨天和今天现行语文教材,均按文体或语体编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内的篇目,不仅在章法等方面有其共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紧密的联系。正是这种内在联系,为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提供了契机。如高中第一册第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文道统一。既要防止片面强调思想教育而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错误倾向,又要注意避免孤立强调语言形式教学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知识课、技能课的不良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潜移默化”还是“渗透”其中,都必须凭借语言因素,紧扣教材去进行,而不能生硬联系、架空分析,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收到入脑入情的效果。“渗透”其中,就不能晴蜓点水,隔靴搔痒,或者穿靴戴帽,浮于其上,而是使其自然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同样,我们…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但其核心是德育.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力求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落实德育的实效性.主要途径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其他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诗意渗透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的说法,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谓”文道统一”的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举国上下大力加强社去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充分发挥语文课这一有利阵地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学科肩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职责。 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如何把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和归纳,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谈语文课的德育渗透贾仲侠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揭示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精辟的论断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印证,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这一教育性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重要。有人认为,语文应以“文”为主,思想教育应...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张燕 《河南教育》2004,(12):28-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里,新课标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语文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第二,学习课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脱离语言分析内容。第三,语文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应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母语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着“偏激化”、“狭隘化”、“空泛化”、“陈旧化”、“统一化”等误区,应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形成新的“大德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从细微处入手,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志向”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做到“文道统一”我校的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索如何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实验中,曾出现过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语文学科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一是标签式、慨念化“穿靴戴帽”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自古迄今都是为人师者的天职。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乃当前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之必需。鉴于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客观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德育是大势所趋,而语文学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特点又便利了德育的渗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文,笔者从教学经验出发,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山西白焕梅,任变珍一、全览教材内容,确定渗透规划语文课之所以具有它独特的教育简力,是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正如人们所说,语文学科确实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我们的小学生从一入学拿到的第一本书,甚至于所接触的...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从传统教学要求看,还是从新课程教学目标看,语文学科都理所当然地担负着德育任务。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则强调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语文学科中的德育与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德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思想品德学科的任务是强化思想教育,语文学科则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渗透”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然而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地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