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阳 《华章》2011,(14)
插画的视觉设计主题非常明确,表现非常清晰,就插画应用设计来讲,内容和形式是主要模式,而创意在商业插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激烈的商品市场面前,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使其欣然接受插画所传达的商业信息,必须要有很好的表现才可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视觉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形式的丰富,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数字插画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字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做数字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数字插画则是其重要的表现方式。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表现在数字插画使创作工具更新、数字插画使创作周期缩短、数字插画传播作速度加快、数字插画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等方面。数字插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数字插画来讲,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融合、数字插画的绘画工具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选取幻想插画艺术中的想象力表现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立足于幻想插画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就幻想插画艺术视觉创新表现、幻想插画想象力重要性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幻想插画艺术家用想象的艺术方式展示了一个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在本文探讨幻想力表现的时候,也需要走近幻想世界去体验那种氛围与心情,诚实感受内在生命的创作作品,以想象的方式来探索以达到和幻想世界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比亚兹莱插画背后的主观独立思想个性是他插画艺术精髓所在.比亚兹莱插画具有隐喻性,画作中有很多对社会人性情欲的隐喻与暗示,或融有他自身的生命感受.中国插画寻求发展,不必对比亚兹莱的艺术形式与技法进行模仿,中国的插画需要更多的精神创造者,而不是形式跟随者.中国的插画创作者应从比亚兹莱的插画艺术获得启示,更多地表现独特个性、人文思想、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的时代,媒体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使插画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播画从诞生的母体一书籍之外,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书籍作为插图的主要载体已成为历史。插画广泛应用于书帧、包装、广告、多媒体动画等设计作品中,它主要表现为摄影性插画、绘画性插画、喷绘性播画。具有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美的感染力,丰富了版面,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绘本将插画和文字艺术相结合,向读者呈现了简单的主题、人物和故事情节,它是通过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方法来表现故事情节的。绘本能够通过精美的插画艺术给予幼儿直观形象、生动愉快的视觉方面的感受。优秀绘本的插画艺术较强,符合孩子的审美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欣赏美术绘本具有颇多价值,例如:具有多元的世界文化、多样的艺术风格、丰富性的绘画技巧等,它贴近幼儿的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插画作为其中一种关键的视觉语言,由于具有特殊的艺术特色,对包装设计的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让包装设计与插画艺术紧密融合,成为了产品包装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唯有将两者真正融合,才能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从而达到预期的销售成绩,真正让土物产品包装能够吸引消费的眼球,促进土特产品销量的提升.基于此,现对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插图的视觉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诗人总是善于利用色彩来创造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抒发情感,使笔下描绘的景物获得艺术魅力.创作者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灵活地选择运用色彩表现主观情绪及内心深处的微妙颤动.表现音乐意境,在把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诉诸视觉的艺术形象过程中,色彩的运用也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邪恶漫画     
《初中生》2012,(31):32-33
正毕业于英国考文垂大学插画专业的阿隆·加尔说道:"插画对于我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我的爱好,一种放松的有趣的生活方式。每一幅作品我都试图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愉快和激情。我的作品很容易识别,而且我想要在创意这个产业留下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通感是作家在作品中,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欣赏自己的作品的一种表现技巧。人的感觉器官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意觉等。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着的这些感觉器官,并使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互相联系,彼此沟通,从丽使读者得到复杂的全面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从单一的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导致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思维,开辟新的途径,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2.
吴萍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80-82,70
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既要以原作者的视角,又要以读者的视角,还要以创造者的视角来再现与传达原作。本文拟就文学作品的翻译,探讨译者对原作者的忠实,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负责及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创作与认同的关系和批评与认同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创作中的认同体现的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姿态,创作主体如果不以认同他者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就无法创作出能够为读者接受的作品。就读者而言,如果不求得与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所体现的意识的认同,也难以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或批评;而要达到这种认同又必然面临种种困难:各种意识的不统一性、语言媒介的模糊性等等,意味着在批评视界中应该期待相对的认同,而不能追求绝对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自从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以来,历史就转化成了“世界历史”,任何民族都融进了世界历史的创造过程,并将最终造就出共产主义社会所必需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决定了它必须积极参与世界体系,积极融入世界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民族利益、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相反,建立在民族独特性基础上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互谅互补,和平共处”正是人类应该努力争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04-106,125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之一,特别是在解构主义语言学翻译观的影响下,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了。翻译活动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了一篇译文的好坏。本文从译者作为读者、作者和创造者这三种身份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及影响其发挥的相关主客观制约因素,如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译者的双语文化能力及译者自身的因素等。旨在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以便在翻译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慧慧 《海外英语》2011,(9):318-319
Edgar Allan Poe is one of the few 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develops not only good novels and poems but also excellent critic theories.In Poe’s criterion,the poem should be short,and produce a feeling of beauty in the reader."Annabel Lee" is a perfect illustration of Poe’s poetic theories.The essay analyzes the poem in detail from the formalistic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8.
经过翻译家长期的摸索和研究,等效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等效翻译的标准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译者的身份——读者、创造者、研究者入手,证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身份转换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原文读者创造者研究者译文读者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译者身份的多重性反映了翻译过程的多变因素,而这些多变因素又决定了翻译活动只能无止境地向一个相对的等效标准靠近,其文化缺失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a case-based theoretical exercis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that ethics, culture, and artistry play in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heorizes a visual model of cultural interplay and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argues that scientific illustrations work as epistemological devices because they are culturally mediated constructions imbued with personal, organizational, and disciplinary trust, and shaped by the embedded cultural worldviews.  相似文献   

20.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个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指的是发话人向受话人显明某种信息的用意。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这一活动的阅读者充当的就是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他不仅要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还要领会作者的交际意图。篇章交际意图即篇章指向,是篇章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篇章时,创制者总是从交际意图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篇章交际意图被接受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篇章分析和关联论的有关理论,以岳飞词《小重山》为例证,探讨理解篇章交际意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