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说: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儿。他的意思是说.教育本来是一门科学,而读书更有它的特定的方法。只有真正学会了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让知识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就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所谓研究性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  相似文献   

2.
一在逻辑史上,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很早就涉及到了。但是,它一直未得到科学地解决。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就萌发了重演绎轻归纳的思想。但他尚未把归纳与演绎割裂开来。近代则出现了归纳派和演绎派。英国的经验论者一般都抬高归纳贬低演绎,逻辑史上称之为归纳派。弗·培根详细地探讨了归纳法问题。但他的学说流露了重归纳轻演绎的端倪。他认为三段论的前提有可能使用含混的概念且它无法考证其本身的确实性,所以,三段论不能用于认  相似文献   

3.
所谓历史,普通只是单指人类历史而言。若就广义的字义来说.则凡是宇宙间一切曾经有过的现象,都可以称做历史。 这便是历史一词的真义。它是过去了的,它是杳然不可捉摸的。史料仅是它的残骸。我们凭藉一点点史料,来写历史,或讲历史:无非是按照我们从“现在”所得的个人经验去想象“过去”的情形而已。  相似文献   

4.
归纳推理是人们通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普通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在出版的逻辑教本和专著中,关于归纳推理的内容却比较贫乏,体系很不完备,在逻辑问题的讨论中,关于归纳推理的问题也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归纳逻辑的研究和讨论,以丰富普通逻辑的内容,发展逻辑科学。归纳逻辑的问题,概括的说,大致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归纳推理的基本理论的问题,一是关于归纳推理形式的扩充问题。本文仅就第一方面中的归纳推理的概念和归纳推理结论性质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就正于逻辑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电视     
●症状一首先我得说,现在不喜欢电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这头一种人是口是心非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电视,每个周末都准时收看“快乐×××”,但是他们跟人说的是他们只看7点的新闻,看完以后就会去读一些有意义的书来充实自己。他们受上一代主流的影响太大,害怕自己变成所谓的低俗的年轻人。这种人普遍会比较敏感一点,所以请尊重他们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我喜静,就如同喜爱一只行年已久的陶瓷杯,不管在何时都显现出它温润淡然的格调.这瓷杯只适合装些白开水,抑或茗丁苦茶,这亦是它的韵味. 朱光潜说静,是这样说的:"我所谓的‘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嘈杂."现在的世界多呈浮躁之态,人如同易拉罐或塑料瓶,都开始慢慢变成浅薄的存在.心境开始浮沉不断,无法再去把玩静,而将其视作无聊之物,尽量驱赶逃避.  相似文献   

7.
从亚里士多德论述归纳法开始,关于归纳法是不是一种科学方法的问题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斯多葛学派是方法论上的演绎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归纳法是科学方法之一,伊壁鸠鲁学派、培根和穆勒都强调归纳法是唯一的科学方法。在休谟的"归纳问题"的拷问下,归纳逻辑由古典阶段发展到现代阶段,归纳的作用从科学发现和科学证明的方法退缩为科学确认的方法。归纳逻辑的历史表明,归纳法与科学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归纳法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被提出并加以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是归纳法本源。  相似文献   

8.
逻辑,从一开始就运用到各门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以逻辑作为工具科学和基础科学。在这个意义上说,逻辑是一切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力量,并不过份。逻辑的方法,概括的方法,是一切科学研究通用的方法。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当一个学科的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对之进行元研究.所谓元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对理论本身的研究,指的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一般科学理论的概念和逻辑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他所谓的新民人格便是近代意义上公民形象的雏形。公民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现实中的可能性,它内涵丰富,可归纳为“理想信念”、“道德意识”、“文化素养”、“纪律规范”四点。梁启超提出的“再造新民”呼声已过了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跟现代政治文明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梁启超的命题至今还未过时,公民教育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写作     
学术论文讲求逻辑.编辑一句逻辑不清,很可能就判定那篇文章死刑.那么,怎么让文章变得有逻辑呢?这是个问题. 就学术论文来说,大的逻辑主要有两种:归纳和演绎.归纳指从具体、个别导向普遍、一般.演绎指从普遍、一般推演到具体、个别.两种逻辑方向相反,应用都很广泛.比如,报章版头常见的"以史为鉴""殷鉴不远",用的是归纳逻辑,即基于过去的历史片段,预见今后的发展结局.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新闻报道的生动事例,或者聊天说的"举个例子来说"等等,采用的也是归纳逻辑,即基于若干事例得出某一结论.归纳逻辑的特点是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或者说,经验研究没有必然性.也就是说,它得出的结论不是必然的,仅有可能性.学术研究中,常见的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法、叙事研究、类比等,遵循的也是归纳逻辑.所以,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的结论不是必定的,不能作为定论.研究者心里尤其要清楚这一点,在结论和讨论中也有必要清楚地表明这一点.但这不是说归纳逻辑没有价值.相反,大量的科学新发现正是从归纳中获得的.比如,人们从人有生老病死,狗有生老病死,猫有生老病死……猜测一切生命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研究者观察甲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乙校的学生行为,猜测某一区域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而提出普遍性的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项目通过抽查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学生,推演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发展特征.所有这些探讨隐含的都是归纳逻辑.牛顿受树上落下苹果的启发,提出万有引力,《菊与刀》成功地辅助美国制定战后的对日政策,可以说是归纳逻辑的两个经典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2.
爱情,有人说,它像昙花一现般美丽而短暂;有人说,它像钻石般闪耀而永恒。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爱情都是无法解读的。也许,在这明媚而忧伤的青春里,爱情对于我们应该是苦甜参半吧!也许,现在的我们只能从课文中体会那所谓的爱情了!  相似文献   

13.
在西城史上,有些古城还没有被我们认识和了解;[乌即城]便是其中的一个。[乌即城]是范晔的《后汉书》中出现过的一座城镇,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可惜的是,范君只在他的书中只提了一下它的名称而没有详细的进行介绍,所以,到现在我们对这座城镇还知道很少;甚至于连它的地理方位都不能确指了。  相似文献   

14.
科恩逻辑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避免了数学概率逻辑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先验性,使得归纳逻辑更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同时局部主义及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归纳逻辑解决了休谟问题的诘难.科恩逻辑的实践意义在于:它顺应归纳逻辑研究的确证转向,避免了H-D模式和贝叶斯模式的困境,为科学确证提供了新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15.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人们对归纳逻辑的作用一直争论不休。科学发展的客观事实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发展归纳逻辑。只有在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坚持辩证和历史的观点,才能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只有把归纳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发展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7.
古典归纳逻辑思想是现代归纳逻辑的渊源。西方古典归纳逻辑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和最后的建立与完善三个阶段。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先哲们对归纳方法的运用,使古典归纳逻辑思想进入萌芽阶段。从亚氏开始,古典归纳逻辑思想由运用阶段进入对归纳理论问题的讨论阶段,使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初步形成。中世纪归纳逻辑的发展从未间断,如司各脱的求同法、奥肯的求异法以及其它一些科学方法。近代的培根和穆勒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归纳法的目的和步骤,把古典归纳逻辑推向高峰,从而建立和完善了归纳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文学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归纳逻辑的演进经历了古希腊归纳逻辑、科学的归纳逻辑、形式的归纳逻辑和实践主导的归纳逻辑四个阶段。古希腊归纳逻辑思想尽管没有实现理论化和系统化,但实践取向比较明显。近代归纳逻辑基本实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它的突出特点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归纳逻辑。从布尔到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实现了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归纳逻辑形式化、数学化的发展进程,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实践主导的归纳逻辑代表了归纳逻辑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归纳逻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实践转向突破了以往归纳逻辑研究注重纯逻辑理论的研究模式,把逻辑科学置于与之关联的其他学科领域之中,展现了逻辑科学本身的活力。实践转向为解决合取谬误、休谟问题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