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是写给学生们的,你们感到自己好像是被学校伤害了,或是开始变得不太乐意在学校学习,你们想要理解更多这方面的原因。本书也是写给老师们的,你们可能对工作中全无改变或过多改变的状况感到困惑,这种状况似乎是孤立与棘手的,你们想要寻找在自己工作中以新方式进行思考的同事。这本书也是写给家长们的,你们拷问着自己,如何才能保障孩子们在智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家教》2002,(10):4-9
主持人:我刊今年第5期刊发了西安交大附中沈沛同学的文章《写给爸爸妈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陆续收到的来稿中,尤其是孩子们那稚嫩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孩子们在分数重压下的生命状态,以及他们渴望社会、家庭能宽慰和理解的内心需求。诚然,孩子肩负着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希望孩子成才是社会和家庭的共同  相似文献   

3.
周晓芹 《小学生》2010,(11):5-5
1儿童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缩影,趋近于艺术的本然状态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时期是最富幻想、最富创造性的时期,这是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既不受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受客观情理的束缚,他们敢于想常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以儿童独特的构思、古朴稚拙的表现手法,表达出孩子们对生命充满稚气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但在片面注重智育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教育形式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生命教育已成当前教育的盲点。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现象屡有发生,孩子们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思考,不清楚"死亡"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命"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第三篇 儿童学习的关键 如何让儿童真正理解新事物,把陌生的概念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们在讲台上很用心地讲,却很少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问题,这恰恰是忽略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是写给孩子的,用最简易的方法教给孩子们人间的基本准则,让孩子们懂得温暖,爱,感恩.培养儿童阅读、求知与探索的兴趣;提高儿童语言能力,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美感,提高什么水平;愉悦儿童的身心,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大多喜欢相声,在他(她)们欣赏相声时,都是那么专心致志、开心异常。这是因为孩子们纯真、爱笑,而相声最大的魅力,就是引人发笑。儿童相声,有别于成人相声,是专供孩子们欣赏并由孩子自己表演的相声。其内容必须为孩子们所理解并接受。因此,儿童相声应  相似文献   

8.
儿童教育与其生存状况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教育应该致力于诱导孩子们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诱导孩子们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和热爱生活.然而,现实中儿童教育凌驾于儿童生活,使得儿童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社会上生存最为艰难的群体之一.正确的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天性,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这应是我们教育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你写儿歌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我们一生最早接触的文艺形式。儿歌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所以我们写儿歌,应该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用儿童的心理去感受。然后把观察、感受到的材料加以提炼,  相似文献   

10.
儿童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万事万物的基础都从孩童时代就养成了习惯,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总是会让孩子们报各种兴趣学习班,而二胡作为一门兴趣学习,似乎成为近几年来大多数家长们的选择。由于孩子们年龄尚小,理解接受能力较弱,这无疑是给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本人自幼学习二胡,结合实际经验,与大家探讨儿童二胡学习中的难点,并找寻科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每月推荐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书,却让很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爱不释手。所以,如果我们的还在上着小学的孩子们不阅读一下,那真是不应该的可惜。在阅读上,我们已经有过许多的不应该的可惜了,这次别再发生。《夏洛的网》(美)怀  相似文献   

12.
哈攀 《宁夏教育》2012,(Z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痛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对体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创造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中,为了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在融入游戏中我们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让孩子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4.
初入学儿童的注意是以直观为特点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兴趣大都是集中到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上。但数学却是抽象的。因而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对数学发生兴趣,这是使他们从小打好数学基础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针对儿童的年令特点安排了大量的图形,并注意了形和数的紧密结合。但鉴于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差,个别图形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就采取了教具演示、儿童表演、讲故事等做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图形,引起兴趣。如教材第6页有一道加法题的插图画着一只小鸟落在树上,对面  相似文献   

15.
[活动理念]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命中自然的过程,在我们周围常有发生.死亡即生命的逝去,一个生命的逝去会给家人、朋友、同学以及其他认识的人造成失落、悲伤、难过等情绪感受,许多青少年在儿童时期开始认识死亡,他们对死亡充满疑惑、恐惧.由于我们的社会一向避讳死亡,因此即使孩子们对死亡充满疑惑或恐惧,亦得不到适当的解释和开导,更有人认为"认识死亡"对青少年来讲言之过早,或过于残酷,因而选择回避,更疏于处理孩子生离死别的情绪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了解死亡,美国一些学校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  相似文献   

17.
冷玉斌 《江西教育》2004,(12):44-44
最近由报上得知,在荷兰有一档专为孩子们制作的“儿童新闻”。它的取材注重从孩子们的观点出发,比如会专门派摄制组赴动物园采访一头小象过生日,因为这是儿童感兴趣的,新闻中播放了孩子们给小象送礼物、唱生日歌的欢乐场景。在报道政治、经济新闻时,儿童新闻一般都尽量用儿童能理解的简单语言,并适当加入一些背景情况介绍,例如它这样报道安理会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举行的辩论:“今天联合国安理会搞了一次辩论。  相似文献   

18.
理解生命和理解死亡是相辅相成的。理解死亡方知人生是有限的,才可能认真考虑人生价值。忌讳谈死亡是中国的不当习俗,它给人们带来的是愚昧,并导致对生命的不珍惜。理解死亡的目的不仅是要智慧地对待死亡,更重要的是怎样活得更好,活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黑柳彻子通过《窗边的小豆豆》给读者还原了一个本真、广阔、深刻的儿童世界,因为在她看来,似乎不存在什么儿童不宜的问题,也就不把儿童限定在一个玫瑰色的完美世界里,她不回避人世的沉重,以儿童的眼睛看复杂的人生,别离、"失恋"、死亡这些主题写得真实而有分寸,所有这一切汇成打动读者的一份纯净而又深刻的力量,她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儿童世界是一个丰厚的令人回味的生命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生命宝库。  相似文献   

20.
沈大安 《教师》2010,(21):1-1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我总觉得《落花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