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的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应北京《晨报》之聘。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于这年10月16日离开北京,前往“赤都”莫斯科,以实现他考察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和“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伟大心愿。瞿秋白在赴俄途中,于1920年11月在哈尔滨旅次,生活十分艰苦。这时,他开始了《俄乡纪程》的写作,至1921年10月全书完稿,共计16节。瞿秋白于1912年1月25日抵达莫斯科后,又着手撰写第二部书稿《赤都心史》,这部书包括作者1921年至1922年所写的杂记、散文诗、名人轶事、读书札记、游记等,共计46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瞿秋白是否参加过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试作解答,这是瞿秋白生平转折点的一个重大的“谜”。问题自提出是,瞿秋白从1921年3月31日起向北京《晨报》连续发出一组关于俄共十大的报导——《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以下简称“人间化”)。“这组报导从6月22日开始发表,分五组时断时续连载到9月23日止。但是能因此而断定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参加了俄共十大吗? 断定瞿秋白参加俄共十大的重要论著之一是周永祥编撰的《瞿秋白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第20页:“3月8日至16日,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瞿秋白以记者身分参加了  相似文献   

3.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相似文献   

4.
访秋白故居     
4月2日下午管理系团总支组织同学们到瞿秋白纪念馆参观。尽管天下着浙淅沥沥的小雨,但我们对革命先驱无比崇敬的心情却有增无减。 这是一座坐落于林荫道旁的建筑,虽临马路,但很安静,完全脱离了尘世的喧嚣。这个故居是由秋白的叔祖父瞿庸甫于清光绪年间,任湖北市政使时捐款建筑的宗祠。在1912年-1916年,瞿秋白因贫困所迫,借居于祠堂东院。在1996年,他的这所故居已是全国  相似文献   

5.
从1921年底起,列宁发生了剧烈头痛并常彻夜难眠.后来,他的右手和右脚都发生了麻木. 1923年3月,列宁的右侧上下肢麻木加重,并发生了失语、幻觉、胃口不好及短暂的昏迷.1 924年1月20日晚6时,列宁突然昏迷了过去,猝然死亡.次日,对列宁的遗体作完防腐处理后进行了解剖,发现列宁的死因是严重的脑血管粥样硬化.列宁只活了54岁.  相似文献   

6.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居时正值他牺牲60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他60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  相似文献   

7.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的诞生是同伟大导师列宁的指导分不开的。伟大导师列宁历来对中国革命非常重视,深切关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宁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更新的中国》、《中华民国底大胜利》等文章,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英明地予见到“由于在中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中国无产阶级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  相似文献   

8.
192睥列宁在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十腮。(j5U洛房索夫输)1921年列宁和克备普斯卡矮在哥尔克农民中明。(西蘸耶夫格)列宁在群众中  相似文献   

9.
史挥戈 《科技文萃》2000,(11):137-138
1920年10月,21岁的瞿秋白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去苏俄考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11月7日,他抵达哈尔滨,参加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与会者"起立唱<国际歌>,声调雄壮得很."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国际歌>,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后来,他到了莫斯科, "差不多随处随时都可以听见",那时"苏维埃俄国就以这歌为国歌",瞿秋白才真正理解 <国际歌>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对中国革命和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以下8个方面富有开拓性意义。一、最早深入俄国实际,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状况的人。1920年年仅21岁的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俄国记者的身份前往苏俄,在两年多时间内,写成大量的通讯报导和散文寄回国内发表。二、他在《赤都心史》中第一次用文艺体裁描绘了他见到列宁的情景和列宁的丰采,开拓了中国现代文艺作品描绘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风姿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列宁全集”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为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深入传播、为我们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列宁的革命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21年,列宁自  相似文献   

12.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到1921年初,列宁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与当时列宁的三个过高的估计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是列宁过高地估计了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二是列宁过分夸大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的作用;三是列宁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十月革命后欧洲革命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二)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如果瞿秋白是一个如李逵似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一开始,就是按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列宁的建党原则和建党学说,是在马克思、思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的今天,列宁领导的俄共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急剧转变。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这次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列宁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改行的这个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状况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之一就是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俄共(布)和共产国际之所以大力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是因为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在西方没有获得预期效果,于是列宁将实现"世界革命"思想的重点由欧洲转向了东方。在东方,中国的情况完全符合列宁的条件,因此得到了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红色中华》百期纪念刊发表的新闻论著及瞿秋白、张闻天的两篇论述《红色中华》的文章看来,《红色中华》的办报理念深受列宁新闻思想的影响,选择性地接受了列宁关于报刊作用、如何发挥党报作用、出版自由、党性原则等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围绕着共产国际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形式是否正确这一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一)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1921年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到达上海。任务是考察东方各国运动情况,设法与它们建立联系,并调查是否有希望和可能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同年7月23日至31  相似文献   

19.
为列宁治疗的内科医师赫蒂耶和神经医生达尔什凯维奇认为,这是极度疲劳的结果。苏联当局从德国请来了两位专家福斯特和克伦佩尔,他们的观点也是这样。但是,到了1922年3月,列宁出现了重度神经衰弱,令所有医生非常担心。当时的列宁曾经非常担心地问达尔什凯维奇:“我会神经错乱吗?”事实上,列宁自己早就发现,列宁去世时年仅54岁。关于他的死,在当时留下许多谜团:比如,他究竟是不是因为遇刺后,子弹未取出,而导致铅中毒?另外,有传闻说:列宁在病重时,曾经向一个战友索要毒药,这究竟是不是真的?疾病初期他预感不妙列宁疾病初期的症状是在1921年中…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11,(7):13-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又一次留学浪潮转向苏联,共产党内新一代留学生聚集在十月革命的故乡。当时,列宁领导的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和楷模,并为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以推动世界革命运动开展。1921年4月21日,苏联在莫斯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其中的外国班设有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