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末民初的诗坛和词坛上,只要提到湖北的樊增祥,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樊增祥(1846—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出身武官之家。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少时即有文名。后游京师,出张之洞、李慈铭门下,得恩师指点门径,文名更盛。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累官  相似文献   

2.
邓竹 《学子》2004,(11):44-44
张大千年轻时,曾毛遂自荐,向清末民初的两位诗词、书法兼工的名士李瑞清、曾熙提出要拜师学习书法,两位老师惊奇地收下这位20岁就蓄起了胡子的年轻人。李瑞清喜爱石涛的画,也收藏了不少石涛的真迹。  相似文献   

3.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1894年,高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极其活跃的历史人物.曾担任清政府商部头等顾问官、江苏咨议局议长、两淮盐政总理、中央教育会会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一系列职务.  相似文献   

4.
金松岑(1874年—1947年),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笔名麒麟、爱自由者、金一、无放楼主人等。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人,1874年生。青年时期曾热心于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致力于教育、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是清末的爱国志士,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和教育家,与陈去病、柳亚子并称为清末民初吴江三杰。 金松岑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幼年时从名师学诗文,寒窗十载,打下了扎实的文史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的经济救国思想中,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商战思想,而对工战与农战思想的研究只是有所触及。工战思想大致产生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末工战与商战等混同,这是国人的主流认知;而到了民国初年对之则更加重视,"工战时代"概念得到广泛认同;工战思想的产生,乃列强侵略的激发所致;民国初年国人将工战与教育联系起来,强调发展教育对工战的基础性作用。戊戌维新时期,农战思想渐有抬头之势,20世纪初得到了相当推展,民国初年则广泛存在;出于农战的需要,国人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如传播西学、发展教育、完善管理及一些具体措施;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由抬头走向风行,与当时的重农思潮有关。总之,无论是工战思想还是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都广泛存在。由兵战到商战,再到工战、农战,直至学战,构成了近代中国完整的救国思想链;工战、农战与商战一样,乃近代中国经济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其原因主要有: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的发展;清末民初贵州先进男性的推动;清末民初贵州新闻媒介对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为贵州各族妇女带来了新的信息;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特别是常熟的藏书、刻书 ,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 ,为全国县级行政区所罕见。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长期在民众中形成的尚文精神 ,是常熟私营图书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常熟清末民初以来私营书店概况(一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的私营书店根据《新常熟报》、《常熟七日报》、《常熟旬报》、《常熟指南》、《虞山指南》、《常熟教育》等报刊图书的记载 ,以及对 30余人的调查访问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 ,这一时期的私营书店 ,列表如下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  相似文献   

8.
安徽职业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1902年,安庆即已创设武备学堂。翌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以后,安庆、芜湖、阜阳、太和等地陆续创办10余所实业学堂,设有农、工、商、医、政法等  相似文献   

9.
劳乃宣(1843—1921)是清末民初颇有知名度的"小人物"。他进士出身,做过多年知县和幕僚,曾任南洋公学总理、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总理及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等职。民国以后,他隐居青岛,以遗老自居,参与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梁启超以他们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杰出表演,民国以后的种种活动,成为清末维新变法思潮及民初思想、学术界的代表.他们以等身的著作,代表了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的最高成就.康有为成为了经今文学的终结者,也成为了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三百年学术的殿军,而梁启超则成为清末民初传统学术思想的继承者,又是西方先进学术思想的吸收者、传播者.正是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  相似文献   

11.
正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庵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1901年,沈曾植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壮年喜魏碑及章草,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于一炉,进入了碑帖融合的独有理想境  相似文献   

12.
挖掘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的精髓,挽救日渐消亡的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的各种技法.在经济全球化和服饰元素多元化的今天,系统的研究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的要素、装饰手法、意义。开发和利用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的经典工艺手法。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修身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亦体现了古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文本以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的修身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通过本文,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的历史面貌,而且对今人的修身和当下的修身教育亦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章太炎(1869一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李廉方(李步青)是清末民初教科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是清末国外教材的引进者、使用者,又是民初新制教科书的编辑者、撰写者,还是早期国人自创课程教学法的实验者、开拓者。他编著的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不局限于基础教育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师范教育的一些领域,对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徐世华 《现代语文》2006,(2):115-115
我国漫漫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是经济繁荣的汉唐盛世,还是受列强凌辱的清末民初,都有一个对外(外族、外国)交流的问题,而对外交流就少不了对外称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出版发行机构的繁荣促成了书业目录的产生,书业目录在编纂形式、书目类型、内容结构、图书分类等方面都体现了清末民初出版业紧跟市场变化、关注读者需求的特点。由此,清末民初书业目录为研究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史料。  相似文献   

18.
吕惠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教育者。她一生经历曲折,长于诗词,她将其人生经历与感情系之于诗,其诗歌思想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显示出含蓄蕴藉、工雅秀韵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满清后期鸦片战争爆发,惊醒了沉睡的国民。当时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育,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历史阶段,致使清末民初我国音乐教育的主题中自然地充溢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等具有政治导向的爱国理念。本文主旨在探索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时代意义,其内容包括: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三个部分。从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在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对于提升新一代国民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光大民族文化、培养美育情操实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