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课程分析本课的设计基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育》六年级上册的《对联之美》一课。格律诗中的对仗句、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建筑门前柱子上悬挂的楹联,这些都是对联的形式。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字字对仗、音韵协调而具有文学美。同时,对联还是书法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品读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命力载体。文章从汉字的形体篇、音韵篇、内涵篇三个角度论述汉字的美感;从姓名文化、字谜文化两个方面,展现汉字的艺术魅力。以作为今天多角度品味汉字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汉字的艺术内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造型美——精彩的图画;(2)发音美——优美的音韵;(3)示义美——生动的历史;(4)传情美——最佳的镜头;(5)寓意美——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对联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联是世界文苑中绝无仅有的奇葩,它是由中国汉字特点所形成的,由中国古典诗赋升华的艺术珍品。在民族文化、民族风尚、民族心理、民族审美情趣的长期孕育下,对联创作成了一定规范,要求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词语典雅,寓意深刻。它与书法融为一体、从而成为璀灿的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本文试图探索其音律美、结构美、构图美、意境美、情致美、诙谐美、哲理美及其相互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对对联的考查。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对联以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而为人们所熟知。按说高中生完成此题应该很轻松,然而高考中该  相似文献   

6.
一、对联的艺术渊源和发展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世界文苑独一无二的文学奇葩。世界众多国家是用拼音文字的,与汉字不同,其单词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几个音节,长短不一,因而不能产生作为对偶独特形式的对联。英国文学上也有所谓对偶,但只是意对,与汉语的对偶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由于汉字是单音节、方块形的,富有字理的语素文字,它可以排列严整有序如同集装箱一样,从而形成独特的对偶方式。毫无疑问,只有汉字才能构成对偶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楹联     
华文 《神州学人》2006,(1):35-35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它是一种文字对仗工整,语音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  相似文献   

8.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9.
刘益民 《甘肃教育》2006,(2A):33-3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对联,结构整齐,音韵和谐,集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于一身,对于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的培养颇具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对联,是立足字本位理论和语感学理论,同时,也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编排的要求。具体教学中,可通过一字一联、一句一联、一课一联等方式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起源于桃符,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于一身,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结合,更能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联独特的艺术形式,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一向为大众喜闻乐见,要是能巧妙地把对联艺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本文从巧借对联学汉字、巧借对联学修辞、巧借对联学课文三方面,谈谈如何变对联为语文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7,(1):84-88
论述民国时期的字体设计是中国传统汉字艺术与西文字体设计理念在冲突与融合的语境中催生出的产物。其艺术形式受到当时特定文化语境的影响,造型之美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书法字体、印刷字体以及变形字体等风格,该时期字体设计对现代字体设计也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与骈文、格律诗词一样,也是我国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千姿百态,具有体式美,意象美,语言美,音韵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对联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创制是以汉字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在识字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对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作为负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汉字的象形性和所存留的原始思维信息决定了对幼儿进行汉字教育的可行性;汉字信息处理的特殊性和游戏性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汉字的古老性有利于幼儿人文素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汉字的艺术性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解读汉字字形、教读汉字字音、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全息汉字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程瑜瑜 《文教资料》2006,(25):101-102
教学艺术具有美的特质。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艺术,需要充分展现英语语言的音韵美,词汇的丰富美,教材的知性美,文化的底蕴美等等,是情感化、美感化的教学,整个教与学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美的特质,语言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其视觉形式及其空间上的开放性使汉字具有象形结构图式的自然美,匀称对比的和谐,汉字的文化意蕴美,汉字书写的情境美等多质性审美效应。它们是有生命的造型单元,有着形式和意蕴的双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楹联是我们的国粹,承载着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古人抒情、言志、喻理的表达方式。楹联以其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和内涵美,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湖北省荆州市田家炳中学通过楹联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表达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