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学教育(上)》2014,(13):158-158
“我觉得电影《归来》比小说更加抽象一点,它起到的作用是一滴水见太阳,与我当初的创作意愿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吻合。”《归来》改编自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严歌苓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自己的长辈的一些记忆虚构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作家声音     
正严歌苓称用网络流行语写作可能成为汉语的损耗作家严歌苓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开展写作讲座,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写作爱好者纷纷赶来,聆听带着切身写作体验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一对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概念——"原型与虚构"。在嘉宾主持张立宪的引导下,严歌苓讲述了自己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任何一个人,她身上肯定有很多没有实现的自己。能够在小说里把一些没有被发掘的自我,甚至羞耻于被发掘的自我和梦寐以求的自我表达出来,能把心里那些很黑暗的、令人着迷的东西放在不同小说里,是作为小说家的幸运。"这是虚构的乐趣和自由吗?"是的。我在虚构的作品里说的都是真话。"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不仅注重故事内容而且注重讲法技巧.细阅她的作品,总会为她所采用的一些技巧拍案叫绝.文章就严歌苓的几个代表作品分析她在小说中所运用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读过她的小说后发现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悲剧主题的,严歌苓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我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人......我的经历使我认为人生的悲剧是注定的","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什么价值"。而严歌苓笔下悲情主题中的苦战书写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悲情情主题下的苦难抒写为中心,怀着一颗怜悯和宽容的心来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索严歌苓小说苦难书写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母亲和小鱼》出自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在大家的印象中,严歌苓以写小说闻名,她的主要作品《天浴》《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少女小渔》《第九个寡妇》等在读者中间广为传播,且多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可能正缘于此,她的这篇回忆家人的散文,读起来也颇有几分小说的意味。作者在文中着重回忆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人物,将他们串联在一  相似文献   

6.
陈余 《文教资料》2013,(35):106-108
随着“非虚构小说”在国内兴起,乔叶的《盖楼记》、《拆楼记》也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乔叶作品,探析了非虚构小说的文类特征:真实的叙事题材和小说叙事技巧.强调了此类创作关注现实描写现实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7.
《补玉山居》是旅美作家严歌苓2012年推出的作品,小说借由一个名为补玉山居的客栈窥伺来往的各色人物,作品写了四组人物的人生及情感历程,以珠串式结构链接,叙述视角采用零度聚焦和内聚焦结合的方式,不断在当下与过去之间闪回,小说结尾并未完整交待四组人物事件的发展结果,呈"空缺"状,开放式的结尾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回味。同时,小说还在奇情孽缘故事的讲叙中完成了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主义"的热潮开始在中国文坛兴起。李洱的《花腔》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它将历史的真相放置于虚构的历史阐释当中。《花腔》是一个"真"的故事,为了将读者引入"真"的陷阱,作者专门设置了两套语码系统去架构"真"的叙述。故事是在尊重一定史实的基础上,经过历史虚构与想象生成的产物。在真实与虚构迭生的迷宫中,我们应该抬头看看迷宫之外的世界,去探索历史真相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小说史上的先秦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许多作品,如《说剑》、《盗跖》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等小说要素,已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因此,中国小说的形成期应是先秦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念本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理性文化的“尚实”精神导致了先秦之后数百年的小说空白,割断了先秦小说后世小说的表面联系,使人们忽略了先秦小说的真实存在,而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国小说的形成期。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在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中,叙述者利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双重性与矛盾性,在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巧妙运用多种手法,从而建立起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虚构的叙事时间,使作品呈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作品叙事伦理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有很多相似点,都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都写了战争下的女性。比较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严歌苓和哈金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同时也告诉我们,当作家们在想象"女性与战争"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电影《归来》的上映,使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编剧严歌苓再次受到关注。不论是其哪种题材的作品,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边缘人及小人物进行全新的阐释,而作品中故事性与视听感并重的叙事风格,也使其具有极强的改编艺术价值。通过对《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作品的分析,指出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叙事风格是其被改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出严歌苓小说改编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正严歌苓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之多,在海外与中国当代作家中,很难找到人与之媲美。从早期的《心弦》、《天浴》、《少女小鱼》、《学校的故事》到以后的《谁家有女》、《情色》、《老囚》、《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幸福来敲门》、《剧场》、《归来》直至《芳华》,严歌苓在海外被认为是最有人气、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与编剧。她神游在小说与影视艺术之间,她的经典作品几乎家喻户晓,《小姨多鹤》与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66年,杜鲁门.卡波特用非虚构小说一词描绘他的小说《冷血》以来,非虚构小说就从美国流行开来。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不如它在国外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自2010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非虚构"新栏目,陆续刊发十几篇作品,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非虚构小说的新一轮讨论。笔者拟从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小说的定义、非虚构小说与其他纪实小说的关系、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理论研究、非虚构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为非虚构小说研究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图像,理清其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香菱学诗》截取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从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也使得香菱学诗的复杂意义日趋同质化。论文将香菱、黛玉等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对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诗人如王维、李白、陆游等人诗文的评价,看作小说文本与其他经典文本,小说文本与社会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关系与动态过程,认为虽然像林黛玉这样的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是她对艺术的品鉴力却是真实的,从虚构的小说人物口里说出的对诗艺的创作与品鉴,值得我们思考、讨论,以期伸展对于小说的语文教学可能,将更多的问题探讨带入课堂讨论,以及课前课后的思考,也期待以此对《红楼梦》的研究有所补阙。  相似文献   

16.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具有传记和小说的共同特点,作者的女性混血儿身份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女性视角。小说中真实与虚构完美融合,女性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灵活运用,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也充分展示,娴熟的叙事技巧成就了《瑰宝》这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在约翰·契弗的著名小说《巨型收音机》中,作者虚构了一台有特殊功能的收音机,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艾琳在了解了收音机的功能以后,就开始依赖收音机。她用这种窃听邻居们秘密的方式形成自己想象中的优越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下面的论述主要就是通过对《巨型收音机》这部小说内容的了解,对人性以及科技异化等现象的思考,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小说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写小说的人就是讲故事的人,而读者不仅仅是倾听故事的人。脱离了故事,小说的存在就变得可疑。作家要不要讲故事不是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和如何讲述故事才是问题。真正的大师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好的小说肯定会有一个好的故事。但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是无中生有的,如果读者不愿意相信,我们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卡夫卡讲述《变形记》的时候,如果读者不愿意相信人会变成甲壳虫,那么这个小说一开始就被之以鼻。因此,作家需要花很多力气让读者愿意相信他们的所虚构的是真实的。——朱山坡《好的作家和好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和童话《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的人物西比尔·文和小矮人的死亡,表面上看是天真单纯的心灵遭遇冷酷自私所导致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们跨越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所付出的代价。这样的情节设置背后是一个典型的唯美主义者的艺术观:艺术具有非现实性,其真正目的是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因此在艺术中虚构具有极高的价值,一旦艺术放弃了想象媒介,开始拥抱真实,艺术在形式上的完美就会遭到破坏,艺术也就面临着死亡。  相似文献   

20.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