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该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彷徨在南方旧传统和北方新文化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找寻自我,爱米丽试图摆脱"他者"的身份,冲破传统文化、权力和制度的规训,却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成为社会更新换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既往研究中,有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父权制是导致爱米丽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进一步提出,爱米丽性别的复杂表演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文化机制对个体性别身份的规约以及个体在颠覆机制时所遭遇的遏制。两者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作品的悲剧意识。爱米丽先是在父权制的掌控下遵循"南方淑女"这一性别规范来建构自己的性别,之后在父亲去世后对性别和身份的操演解构了这一所谓本质主义的迷思。其操演的身份既是对社会文化机制的颠覆与反抗,又是对性别主体重建的诉求,是女性个体争取性别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送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被普遍认为是反映了南方新旧两种制度的冲突.本文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新解读,认为爱米丽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父权制和淑女制对女性的性别及情感阉割;而在爱米丽死后,杰弗生镇上的人们在她家二楼密室里的骇然发现实际上是爱米丽对虚伪的南方社会的一个绝大的报复.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述了在没落的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美国南方社会,女主人公爱米丽努力想摆脱传统世俗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但同时又摆脱不了传统女性的影子与世俗的偏见,终究坠入悲剧深渊的过程.文章通过爱米丽这一典型人物分析,揭示了"女性"这一角色在美国当时南方社会背景下对于世俗的反抗以及保持自身尊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鞭笞了没落的世俗观念,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是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也是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抱残守缺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以爱米丽小姐为代表的整个南方旧社会的轰然倒塌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题目耐人寻味--在整篇小说中,居然从未出现过"玫瑰花"一词.这一题目在文本中实为表达福克纳主观感情的媒介,表面上客观地陈述了爱米丽的故事,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待爱米丽悲惨一生的同情,同时对所有被南方传统文化所奴役的女性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郭亮 《海外英语》2013,(9X):187-187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长篇和中短篇小说见长,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则是其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运用女性主义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爱米丽则拥有"女性"这一性属身份和"贵族女人"这一社会身份,而压迫在其身上的是父权制,清教主义,阶级身份这三座大山。希望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引起社会给予女性问题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历史文化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借助爱米丽·格里尔森经典形象戏剧性的转变,一方面表达了对南方传统文明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和眷恋,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文化中的黑暗、蒙昧与残忍及其对人性的扭典的一面.从而使受众在叹息中品味爱米莉形象转变中蕴藏着的深层寓意,即对男权与父权的批判以及对南方文明的眷恋与深思.  相似文献   

11.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名篇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方面临社会的全面变革。在变迁的社会中格里尔生家族的后代爱米丽与杰弗生镇上的居民陷入各自的矛盾与困惑中。本文从福克纳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一文中各个角色的矛盾,揭示了这些矛盾的本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从家庭、社会和个人性格三个方面分析爱米丽悲剧的成因,旨在揭示当时社会背景下南方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李君 《文教资料》2013,(31):118-1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其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禁锢和父权制度压迫的典型南方受害女性形象。本文拟从文本结构入手,剖析人物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进一步阐明女主人公爱米丽没落的贵族身份和其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使女性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令女主人公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下呈现出扭曲了的可悲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如娇艳的玫瑰,长久绽放在美国文学的沃土,其女主人公爱米丽·格瑞森已然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女性人物中的经典。学者们通常把爱米丽定位为一个心理畸形的悲剧性人物,而从神话原型角度观察,她更像是希腊复仇女神的附体。爱米丽在"人格面具"的重压和"阴影"的影响下,实施起爱情和血亲复仇的双重计划,追寻着希腊复仇女性般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16.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 ,分析其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要人物爱米丽及镇上人们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与希望这一矛盾与斗争 ,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9.
袁春梅 《海外英语》2014,(11):210+22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度过了悲惨孤独的一生。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爱米丽生活在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美国南方社会,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又有着一个暴君式的父亲,这一切导致她性格扭曲,最终杀死她唯一的爱人,陪其尸体度过四十余年。  相似文献   

20.
陆世雄 《考试周刊》2009,(35):23-24
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自1930年发表以来.便成为文学批评者竞相讨论的对象,而其中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女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有的学者认为,爱米丽杀死恋人是因为对方的薄情令她由爱生恨。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本文认为。爱米丽悲剧的成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内因则是爱米丽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