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赶陨星──采访以色列总理拉宾葬礼王岩(1)1995年11月4日晚,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参加一场庆祝和平集会的现场,被一个年仅25岁的犹太极端主义分子枪杀。拉宾这位中东和平的缔造者之一,在他同以色列和平的支持者们同唱一首赞美和平的歌曲之后饮弹身亡...  相似文献   

2.
双方在日本裕仁天皇的葬礼上的接触,被日本媒体津津乐道为"葬礼外交"。中印复交的帷幕就此拉开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国葬定于2月24日举行。2月,中国收到日方邀请,并获悉,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内的不少外国政要都将出席葬礼。对此,中方着实费了一番思量。裕仁天皇当年发动侵华战争,该不该去参加他的葬礼、由谁去,国际国内都在注视着。中共中央最后决定,派外长钱其琛以国家  相似文献   

3.
黄远生和张季鸾,同为民国时期杰出的独立职业报人,但其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前者于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派人暗杀,年仅31岁;后者于1941年9月6日在重庆病逝,葬礼极为“豪华”与极尽哀荣: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对张季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参加葬礼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命运,何故?  相似文献   

4.
黄远生和张季鸾,同为民国时期杰出的独立职业报人,但其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前者于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派人暗杀,年仅31岁;后者于1941年9月6日在重庆病逝,葬礼极为“豪华”与极尽哀荣: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对张季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参加葬礼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命运,何故?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一场葬礼在长春市息同举行:葬礼虽然简单、低调,但人们悼念的逝者,却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位给几代人带来深远影响的“英雄”。他,就是近半个世纪之前在电影《林海雪原》中扮演杨子荣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润身。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北京档案》2006,(11):46-47
2006年7月23日至8月16日,作为中青年档案干部,我参加了由国家档案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共同举办的第四期档案现代化管理联合研修班.  相似文献   

7.
鲁迅十题     
中国有鲁迅,是中国之大幸。永远纪念鲁迅,继承他的遗产,发扬他的精神,中国就能长足进步。鲁迅的葬礼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56岁。10月22日,先生葬礼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葬礼之隆重,堪称20世纪之最。70年前镜头回放,依然动人心弦。葬礼由蔡元培主持,宋庆龄参加并守灵。著名法学家、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沈钧儒在上海人民敬献的大白幡上书写“民族魂”三个擘窠大字,由巴金和金仲华二人覆盖在先生的灵柩上。为鲁迅先生抬棺的有巴金、胡风、靳以、萧军、萧乾、张天翼、沙汀、黄源、曹白、黎烈文、孟十还、陈白尘、吴朗西…  相似文献   

8.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4,(10):20-23
纪念少年 3月12日,土耳其伊新坦布尔,数千民众参加15岁少年Berkirl Elvan葬礼时与警方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子化出版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编辑学刊》2004,(3):73-75
2003年11月8日至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关于"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赴美出国研修班,通过国内培训和赴美的课程学习、业务考察,我在电子化出版领域有了更多思考和领悟.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36年过去了,我看着同总理合影的珍贵照片,不禁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1964年6月6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风和日丽,在美丽的西子湖"三潭印月",我荣幸地参加了欢迎也门总统萨拉特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46年参加革命的,1948年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摄影记者(解放军画报社前身),当时正值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我目睹了新中国建立的幸福时刻。给毛主席、刘伯承、陈毅照相1949年6月15日,毛主席在北平亲自主持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共134人。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召开新政协的时机已经成熟,阐明了筹备会的任务。在会议进行中,毛主席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高兴地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写的《奥康尔的葬礼》(简称《葬礼》)消息·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述技巧上讲,都堪称无产阶级新闻作品的典范.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的《葬礼》,写于1855年9月11日,发表在当年9月15日《新奥得报》第430号上,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594页。菲格斯·奥康尔,1796年7月18日出生在爱  相似文献   

13.
贺延光 《青年记者》2007,(11):40-43
2005年4月19日我到上海出差,3件事赶到了一起:陈逸飞葬礼、国际车展、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的复评。期间,接毛浩电话,说连战访大陆.可能媒体要放开些.让报一摄影记者名单给国台办。我说.我去吧。  相似文献   

14.
许椿印象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认识许椿是在1999年10月23日,地点是厦门大学的逸夫楼。因为吸烟我们住进了同一间房,用现在的话讲,也算是有了同居的历史。多情的月色和激情的海浪,把许椿和我色诱到厦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21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它是阿拉伯世界最后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我有幸参加了这一重要事件的采访报道,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突然接受任务16日上午,我突然接到通知,钱其琛外长19日将出访沙特,领导上决定派我作为唯一的一名随团记者前往,负责对内和对外文字及摄影报道的全部任务。这更叫我感到突然。当  相似文献   

16.
5月的大同,阳光明媚。5月5日,我应邀参加了《大同日报》创刊50周年庆祝大会,我同与会者一样以喜悦的心情热烈祝贺《大同日报》50华诞,赞扬《大同日报》在50年创造的辉煌成就。《大同日报》已走过的50年,是历经艰难坎坷,不断发展的50年,是艰苦创业,不断改革进取走向辉煌的50年。我同《大同日报》的相处,是1983年我在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0月22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在巴黎故去。25日葬礼上,德里达发表悼词说,1956年,阿尔都塞向校长推荐一名高材生,担任哲学助教。那个幸运学生就是自己。"自打那时起,我在路易身边工作了20年。我的生命也与之声息相通。"这一生命如今被粗暴打断,令德里达蓦然发现:原来  相似文献   

18.
老牧师大卫走了。临走前,他留下遗言:葬礼要举行得简短、令人愉快。 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一遗言,直到葬礼举行的时候。 参加葬礼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很多,有认识他的,也有不认识他的,还有才来几天,仅仅听说过他的。尽管葬礼没有特别要求,大家还是都着了一身黑,葬礼开始前,大卫的亲属传过话来:大卫生前热爱这些年青学生和学者,请他们都坐到前排来,离大卫近一点,离他的亲人们近点。  相似文献   

19.
荆孝敏 《出版参考》2013,(15):54-55
2013年4月23日至29日,笔者参加了第23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对中东地区的图书市场作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与观察,对中国出版业进一步开拓阿语市场也有了几点感触,愿与同行分享。一、书展情况本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于2013年4月23日开幕,4月29日闭幕。书展吸引了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25家参展机构前来参加,展出30多种语言的各门类图书150多万册。书展还设立了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一出,举国哀悼。出殡那天,自动前来参加葬礼者,多至数万人。治丧委员会收到各界人士送来悼辞、挽联、唁电,数以千计。在挽联中,作家唐瞍有一副35字的长联,其辞曰:“痛不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