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在艺术上具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创造的精神,许多小说作家都从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中获得过启发,而萧红更是一个悉心学习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并有着独特艺术创新精神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在艺术形式、言说方式上与鲁迅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使萧红成为20世纪最善于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最富于独创性的小说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阴冷、鬼气”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药》的艺术风格,这来源于鲁迅先生谈《药》的两段话和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药》的这种艺术风格显然受到俄国作家安特莱夫小说的影响,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安特莱夫的小说,因为《药》给人的感觉不是颓唐而是希望。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里曾经指出:“《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安特莱夫的艺术风格有着什么特点?它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安特莱夫和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又有什么不同?思考并解答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里曾经指出:"《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安特莱夫的艺术风格有着什么特点?它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安特莱夫和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又有什么不同?思考并解答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一反中国传统短篇情节小说的模式,简化、淡化故事情节。着力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的结构形态、描写、叙述等艺术方法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发展和变化,开中国短篇性格小说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死亡意识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历史、鲁迅的国民性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小说死亡意识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化直面死亡的勇气,也使中国生命结构的组合出现了某种转折,是现代中国重建新的生命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创作,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传递进之功。自鲁迅先生首倡狭邪小说研究以来,关于小说分期问题的争论不断:三阶段论以鲁迅先生的“三变”说为蓝本,强调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将狭邪小说分为溢美、近真、溢恶三个阶段;在文学研究多元展开的大背景下,两期说应运而生,在综合考量小说内容、艺术风格、作家身份、传播方式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实为前、后两期。分期上的歧见,表面看来是研究者学术视野与研究取径的不同,实则缘自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究其根柢乃是对近代狭邪小说特质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史上对农村与农民的关注始于鲁迅,鲁迅农村题材的小说以其突入生活、突入社会的现实性与战斗性影响了后来一批又一批的乡土小说家.孙犁以冀中平原农村的生活与斗争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对鲁迅的创作方法也有所继承和发扬。试从鲁迅的《祝福》与孙犁的《荷花淀》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入手,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史道仁 《文教资料》2007,(25):63-64
鲁迅小说博大精深,不仅具有深邃的思想,而且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读后令人灵魂震颤,回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小说从观念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以其悲剧性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深刻的悲凉,使其小说充满浓郁深沉的悲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象和悲剧结构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鲁迅《彷徨》中的细节描写对塑造典型形象,揭示小说主题,渲染环境气氛所起的作用。认为《彷徨》中的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鲁迅卓越的艺术才能,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为现代小说的成熟创造了极为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善于建立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一般的小说模式和传统的欣赏习惯,她以画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绘画的运思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结构布局、形象描绘、空白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从而使其小说呈现出绘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4.
本专业点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中国当代小说、鲁迅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当代文艺思潮四个研究方向。指导组有2名教授、3名副教授,结构合理,富有活力。 本专业四个研究方向均具有个性特色和优势。 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重点突破对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以及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的研究。一注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探讨;二注重研究现当代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联系;三注重对作家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的研究,突出小说研究和小说研究者的个性特征。导师谢昭新教授是全国著名老舍研究专家,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学术专著2部《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现代皖籍作家艺术论》;合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在韩国《中国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等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国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100多万字,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鲁迅研究以研究鲁迅思想与小说创作、鲁迅与外国文化见长。导师程致中教授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现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出版学术专著《寻找精神家园——思想者鲁迅》,合著、参编教材多部,在《文艺理论与批评》、《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以对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诗作研究以及新时期诗歌流派研究见长。导师杨芝明副教授在《鲁迅研究月刊》、《郭沫若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合著3部,参编教材多部,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吴尚华副教授、方维保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诗歌、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在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产生良好影响。 本专业点近年承担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级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有40余篇被海内外刊物转载、摘登、引用。在读研究生已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些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同行专家好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对传统士人消极文化和和消极精神批判之余,其中既留有一种深深的失落,也有怀一种拂之不去的眷恋。本文试着从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角度,结合鲁迅小说文本和鲁迅小说创作的特殊时代文化环境,对鲁迅小说对待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复杂心态作出文化意义上的阐释,以期了解鲁迅小说中这种心态产生的文化原因及其表现,了解鲁迅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思考和追寻。  相似文献   

16.
赵吉文 《课外阅读》2011,(10):319-319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曾经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祝福》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实际,要学好鲁迅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板块如:它的话语观、情节观、人物观等对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经典文本的分析阐释来说,提供了一种相当便利的方法,使得对鲁迅小说的理解能够更为丰富深入。  相似文献   

18.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广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年轻人,下面谈谈我对鲁迅小说的教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型与演进臧恩钰,李春林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是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要求用小说(文学)改造国民精神、改良社会:“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①但鲁迅要比...  相似文献   

20.
本着重论述鲁迅的小说在人称运用方面的三大特征:一、在鲁迅的小说里,人称的运用,叙事角度的选取,不单是为了叙述情节,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叙述的表现力,塑造鲜明而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二、通过人称的交替运用,改变叙事结构,表现小说的多重主题;三、把人称的运用作为安排小说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四、通过不同人称的运用,寄托着鲁迅矛盾复杂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