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案例背景在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中,能不能带领学生"神入"历史人物,至关重要。所谓"神入"(Empathy),意为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辉 《教育》2013,(21):50-51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新课程专门设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不仅也不只是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中,因为任何历史活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后期,"神入"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引入到英国的历史教学领域,随后"神入"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即为神入教学法。下面我以《新文化运动》为例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神入"教学法。一、利用图片、故事、音乐、影象资料"神入"历史为了帮助学生"神入"历史,运用一些历  相似文献   

4.
正"神入"(Empathy)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研究人员要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这一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就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观察当时的世界,像历史人物那样思考,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神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走进"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普通初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历史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因为这是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课标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积累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感知从初识而逐步过渡到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进而能对其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遵循历史课标的原则,我在教学《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了解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并初步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教学片断一:学生的认识:“秦始皇是暴君。”师:(展示秦始皇画像)图画上的人物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说明,但是却难于量化,往往被忽视.从而很难实现历史教学真正的意义.本文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为例,从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近历史,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联系社会现实,让学生感悟历史,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化认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郝敏 《考试周刊》2013,(10):35-3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新型课堂以对话为轴,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在对话中激发情感,在对话中感悟品质,在对话中提升价值,这样就可以构建一种对话型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活,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一、在对话中激发情感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子,从"课前预习的定义""课前预习能增强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能扩大互学参与面""课前预习能提升学习效率"四方面,具体阐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体现"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其中极为璀璨的明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古诗词教学,能使他们掌握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的强烈感情,从而促使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入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空间是一个常见的历史学概念,通常是指:"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地理条件、环境、位置,以及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所。"1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以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实验版)第五单元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证,以历史绘画和历史地图为载体,以图文互证为方法,尝试在历史课堂中挖掘学生历史空间意识和历史空间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同时人类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立足于课程特点,把握学生学习方向,通过人物细节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爱上历史。文章以人物细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切入点,从根据学生的喜好有的放矢地开展人物教学、采取合适方法将人物细节融入教学两个层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6):132-133
<正>一、教学目标及立意有关"明治维新"的主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这样表述的:"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显然,课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走向世界的日本》是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八单元第四课,人教版教科书以"走向世界"为线索,从近代化角度将本课分  相似文献   

14.
<正>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一书中讲到,这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生命对话,如何能以文章为媒介让学生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如何用语文来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曾经为了高考,语文课变成了肢解课文,变成了习题训练,变成了模式教学……我们以功利的心态,发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提出好些年了,高中历史新课标也已颁布,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至于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在高二文科班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课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努力做了一些探索,力求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历史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低段学生画画积极大胆,敢于下笔,色彩丰富,画面生动。高段学生画画偏"小气",经常画画擦擦,不敢下笔,常常能够听到他们抱怨不会画。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难忘一件事》人物绘画课时,发现学生普遍感到画人很难。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品中呈现的人都是以"圆圈"为人头,"火柴棍"为四肢的  相似文献   

17.
自读文言文的学习以学生自读为主,《周亚夫军细柳》的自读过程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以诵读指导为主要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主题。教学过程中须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上,整合单元编写中读写素材,达成读写的过程整合,让自读文言文也能成为单元整体读写目标的承接点。  相似文献   

18.
王一帆 《知识文库》2023,(18):13-16
<正>小说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已十分广泛,但初中历史课堂中以小说为线索的尝试仍然较少。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以小说为线索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选择小说的注意事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以小说为线索的实施策略。以小说为线索的尝试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吸引学生学习文学和历史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地尝试探究。小说具有丰富曲折的情节和形象生动的人物,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小说不仅是学生和教师喜闻乐见的娱乐对象,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课程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学校每年都会发布初中生必读书目推荐,如《骆驼祥子》《红楼梦》等等,展现出国家和学校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正是在一定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人物所写出的反映一定社会情形,  相似文献   

19.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哲学上的"夺命三连击",古代历史开篇关于"人类的起源"的章节也会有所涉及。笔者尝试依此"三问"渗透唯物史观,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习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我是谁——在选择"人类祖母"的过程中,认识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类祖母是"露西"(Lucy)?是夏娃?或是女娲?出示三段材料让学生选择判断,并说出理由。材料一夏娃,是《圣经·旧约》创世纪篇章中的人物。根据记载,她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而创造的女人,所以亚当对她说"我的骨中骨,我的肉中肉"。  相似文献   

20.
钱静珠 《考试周刊》2014,(6):127-127
本文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为例,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正视并重视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