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车延霞 《现代语文》2005,(8):102-103
新课程非常关注审美教育,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  相似文献   

3.
卢志新 《教师》2015,(1):38-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提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仇洪武 《考试周刊》2011,(66):40-4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美育人,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强烈而美好的感情,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怀。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理所当然地担当了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任。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11.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陶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个体的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从作品中深挖教材的审美因素,感悟文学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和审美理想,促进学生在文学审美教育方面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领会美的事物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会美,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领会美的事物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会美,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笔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处处有美,  相似文献   

17.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从名著阅读背景看: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顾爱清 《小学生》2012,(9):85-8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功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优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运用教材中美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与能力,感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丈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广泛地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发挥其审美娱乐功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