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王志锋 《学周刊C版》2014,(11):228-228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手机文化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部分大学生甚至手机成瘾.所以研究如何调控沉迷手机文化中的大学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大学生是手机文化的主要受众和重要的创造者、传播者,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在信息时代引导大学生如何与手机相处,正确对待手机文化,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思考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手机文化的工具特性和文化特质角度分析,评估手机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莫华伟 《高教论坛》2015,(3):6-8,25
当前,功能日益强大的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逐渐占领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由此产生的手机文化成为一把"双刃剑"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分析手机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新形势下规避手机文化消极影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高校青年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提高,由于手机而引发的校园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高校具有明显青年特色的文化的风景线.本文试着对手机文化的内容、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来应对各种社会诱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手机媒体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针对手机媒体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发展构想,力图使手机媒体能更好的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校亚文化形态,由手机媒体衍生出的手机文化正全方位地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理念。要对手机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清醒认识,并从主流价值引导、畅通教育平台、双律机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四个维度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手机作为新的信息载体,其独特的手机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手机文化的阐述,分析了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结合其特征提出了四种利用手机文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三种遏制手机文化消极影响的途径,拓展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功能和形态,增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工具,以手机为核心的文化传媒已成为新的文化因素嵌入到校园文化中,并成为校园文化最活跃的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谐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而手机传媒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高校手机文化传媒中潜藏着一定的危机,如不加强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正视手机文化传媒的消极问题,是建立和谐校园文化、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随机选择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认识,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减少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创新了思政教学方法,同时还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别从提高思政教师应用手机新媒体素养、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运用手机新媒体及时实施思政教育、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通过手机新媒体构建思政多元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旨在借助手机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和优势,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切实体现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手机是近二十年来最普及的通信工具之一,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喜爱。文章分析了手机媒介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及手机媒介引领流行文化的趋势。同时指出,手机媒介文化的形成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手机媒介文化也会随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校园手机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手机通讯和手机网络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校园手机报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应重视手机报新媒体的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手机报编辑机构设置,规范管理运行体制;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依靠短信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实现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大力发展手机文化。  相似文献   

13.
赵占香  张平 《考试周刊》2015,(33):150-151
阅读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当今大学生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影响,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结合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与图书馆资源,在大学生中推广订制的"微阅读"计划,以手机推送形式为学生提供手机阅读服务,是扩大大学生阅读量,引导健康阅读,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学生手机日益普及,高校校园"拇指文化"流行。调查表明,费用低、交流更方便、使用场合不受限制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主要动因,手机花费总体上有节制,但垃圾、色情等不良短信会对一些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校园,电脑、平板、手机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常见的随身设备,网络也非常普及。网络文化既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外界动态提供了便利,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各种影响和冲击。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减少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加强和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手机自媒体技术快速的发展,手机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不仅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宏观上,发挥社会各主体合力,齐抓共管;中观上,转变高校管理观念,积极引导;微观上,端正大学生个体手机使用观,提高其信息辨别与选择能力,促使他们自觉践行信息道德。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区工科大学生的休闲文化生活现状总体比较积极健康,大学生能够比较合理的安排课余休闲时间,不足之处是大学生的休闲文化生活载体普遍比较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活动内容不具备较好的系统性和价值引导性,缺乏提升人文素养的文化产品,也存在不良的休闲方式。因此,针对工科大学生的休闲文化生活,学校要予以关注和价值引导,创造更多的条件来丰富工科大学生休闲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手机文化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问题,加强手机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影响的研究,创新手机网络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拍照、摄像、录音、上网、看小说、游戏……它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智能化,娱乐性和趣味性也越来越强。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阶段,思想最活跃,最易接受新事物。在大学校园里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并且随身携带。他们往往在出门忘带手机时魂不守舍,经常产生自己手机响了的幻觉,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对手机依赖越来越强。大学生是新时期整个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着眼于研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有关的心理因素,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从社会支持、大学生自我管理、校园管理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养成优秀的意志和品质,从而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形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应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理念上,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对不同文化价值冲突加以整合,基于"手机——网络"双向互动的技术支持,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起探寻应对策略,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手机文化,达到两种文化的共赢共生;在内容上,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丰富高校手机文化内涵,引领手机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