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适量莪术油,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形成.用TLC法分析莪术油在包合前后的化学成分有无变化.结果:饱和水溶液法较研磨法制备工艺复杂,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油的包合率受β-环糊精与油的比例、温度、搅拌时间的影响.结论:饱和水溶液法V(油):M(β-CD)=1ml:7g,45℃搅拌2h.莪术油在包合前后其化学成分基奉不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简单的交联反应合成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GCH-g-CMβ-CD),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浓硫酸-苯酚降解法对其进行表征.将GCH-g-CM β-CD用于运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原位监测其与MTX的结合,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主客体分子的结合比为1∶1.证明GCH-g-CM β-CD通过CMβ-CD的疏水空腔与MTX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因此,GCH-g-CMβ-CD有望用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运载.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全甲基-β-环糊精(PM-β-CD)作为手性试剂对α-苯基甘氨酸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β-CD及PM-β-CD都可以与α-苯基甘氨酸形成1∶1的复合物.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环糊精对α-苯基甘氨酸的识别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蒋晓璐  周密  钱欣  陈枫 《科技通报》2012,28(3):110-114
聚酰胺-胺(PAMAM)类树状分子是一类高度支化、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分子尺寸和构型高度可控的树枝状大分子,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迅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发散法合成PAMAM,改性PAMAM后得到端基为羟基的PAMAM-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到PAMAM-OH上,形成树枝状-星型聚合物PAMAM-PCL.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偏光显微镜及DSC对其进行性能表征,PCL链段的结晶性受到较大程度削弱.这类精细结构的共聚物由于其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可以在生物材料中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坚  柴灵芝  李俊  徐伟亮 《科技通报》2008,24(1):1-4,10
用交联剂乙二醛或戊二醛直接交联制备了壳聚糖-β-环糊精交联物,用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用电镜扫描研究了壳聚糖-β-环糊精微粒的表面结构,表明壳聚糖-β-环糊精交联微粒呈多孔性表面。环糊精在壳聚糖上的固载量受β-环糊精/壳聚糖重量投料比,交联剂用量,反应体系的酸度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醛做交联剂时,温度为85℃,重量投料比(β-CD/chitosan)为6∶1,摩尔比(乙二醛/β-CD)4∶1,β-CD的固载量最大。采用戊二醛做交联剂时,温度为85℃,重量投料比(β-CD/chi-tosan)为6∶1,摩尔比(戊二醛/β-CD)3∶1,β-CD的固载量最大。这种壳聚糖-β-环糊精树脂对非结合型胆红素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糖原、麦芽寡聚糖等葡萄糖聚合物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根据所含葡萄糖基的个数,可将CD分成多种母体CD,常见的有ɑ、β和γ-CD三种,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药学领域中,研究人员发现β-环糊精(β-CD)具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优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与许多无机、有机分子结合成主客体包合物,并能改变被包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保护、稳定、增溶客体分子和选择性定向分子的特性。本文对β-环糊精(β-CD)及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醇壳聚糖(GCS)为母体,通过控制交联反应条件,合成固载不同数量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的壳聚糖-环糊精结合物(GCSn-CMβ-CD).用核磁共振、浓硫酸-苯酚降解法等对结合物进行表征.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检测不同结合物与药物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结合物对药物的运载能力随环糊精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对药物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为GCSn-CMβ-CD作为药物载体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简称β-CD)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包合材料,具环状中空筒型、环外亲水、疏水的特殊结构和性质.由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和性质,能与许多物质、特别是脂溶性物质形成包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业和食品业,主要针对β-CD在中药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多糖中的β-环糊精为原料,将其与异氰酸酯反应,合成β-环糊精类衍生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β-环糊精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糖单元取代度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衍生物对于某个对映体显示出手性拆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28)
目的:本研究优选元宝枫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方法,为元宝枫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法,以元宝枫油和β-CD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等为考察因素,以制剂外观、包封率、神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合条件:元宝枫油:β-CD=1∶8,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80min。优选的最佳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包封率均在70%以上,每1g包合物中含神经酸1.60mg左右。经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验证、显微成像观察,制剂外观形态符合要求。结论:元宝枫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设计合理、制剂质量稳定,后期可开发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口服、外用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新制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pH1.0—3.0的盐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协同增敏测定痕量Mo(Ⅵ),Tween-80-PF-羟乙基-β-环糊精-Mo(Ⅵ)荧光体系的荧光特性及反应条件。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λem=321/525nm,Mo(Ⅵ)在0.021—3.0μg/25mL范围内荧光熄灭值与Mo(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18μg/L。此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用于劳动湖水和自来水中痕量钼的测定,回收率在99.5%—101.5%。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母体,合成了携带β-环糊精侧基的壳聚糖大分子主体化合物(CDCS).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浓硫酸降解等方法对CDCS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CDCS分别与二茂铁和二茂铁苯酮酸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带有二茂铁基团的客体与壳聚糖主体化合物侧链上固载的环糊精主体确实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飞  钱福强  张宝忠 《科技风》2012,(3):92-93,123
聚酰胺-胺聚合物是一类主链上含有交替排列的酰胺和胺基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合成条件温和,易于修饰和衍生化,结构丰富多样,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类在材料、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本文介绍了聚酰胺 -胺聚合物的分类,以及各类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发散法合成了以SiO2为核的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并用苯甲醛对端基为氨基的整代PAMAM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种以SiO2为亲水硬核、希夫碱为末端基的PAMAM疏水软壳的核一壳结构材料。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产物结构.亲水疏水性分析希夫碱为末端基的PAMAM接枝改性的SiO2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对铜离子吸附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β-环糊精与中性红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微分脉冲极谱法和光度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形成的包结化合物的包合稳定常数,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作以比较.利用β-环糊精与染料分子间的超分子作用作为介体的固定化方法,制成测定H2O2的酶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主体八元瓜环CB[8]和客体紫菁衍生物,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八元瓜环CB[8]与2-萘酚紫菁衍生物的主客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B[8]与2-萘酚紫菁衍生物客体均有可以自组装形成1:1三元包合物,它们可以与L-色氨酸以不同结合模式形成超分子体系,为超分子荧光识别色氨酸分子开关的设计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纳米SiO2表面引入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O2-PAMAM-PS,将改性的纳米SiO2添加到PS基体中作为超临界CO2发泡的成核剂。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TG)等结果表明,SiO2表面成功引入了PAMAM,并且接枝上了PS链段。透射电镜(TEM)显示该成核剂具有核-壳结构及其在PS基体中可以较均匀分散。将添加了改性SiO2的PS进行了超临界CO2发泡,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泡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纯发泡PS,成核剂的加入,改善了PS的泡孔结构,使泡孔尺寸显著减小,泡孔密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是物质成分、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甲基橙水溶液的吸收特性的测量为例,设计了一项简单易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应用课程,介绍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实验原理、数据分析方法,阐述了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制备尺寸均一、单分散性良好的β-硫化汞超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系统研究汞离子(Hg2+)和半胱氨酸配比、反应温度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同时,β-硫化汞超球在较宽波长范围内(200~900 nm)均产生很强的吸收.在室温标准太阳光下对材料进行的光电测试结果表明,短路电流密度0.12 mA· cm-2,开路电压0.40 V,填充因子4.4%,转化效率0.21%.这预示该类超球在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β-环糊精作包合苯巴比妥钠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苯巴比妥钠包合物在液体中稳定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