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旷是我国杰出的版画艺术家。本文论述刘旷与延安学派的渊源 ,及其木刻版画艺术成长的根基 ;论说刘旷木刻版画艺术在 40年代的创始与 5 0、6 0年代的发展 ,为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艺术奉献 ;论证刘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版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友人廉文澄先生送来一份稿件,题曰《富于个性的艺术追求》,是评画家刘旷的美术作品的.我很纳闷,专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授怎么忽然研究起美术了呢?移日,廉老师来,向他问及此事,才知是因胡征的关系而结识刘旷的.刘旷与胡征一样,都在抗战初离别故乡到延安投奔了革命.在革命的熔炉里,一个走向了诗歌,一个走向了美术.现在他俩都在西安度晚年.胡征是老战士兼文学家,刘旷是老战士兼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诗人胡征与画家刘旷都是抗战始投笔从戎的战士,他们的诗、绘画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美丽的青春。半个世纪之后,他们又以真挚的诗情、高雅的版画与国画治跃在中国坛。尤其是题画诗更张扬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14,(19):56-59
艺术家在常人眼中是天之骄子。他们源于自然,始于心灵,妙手天成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商业价值。他们在广阔的舞台上享受着鲜花和掌声。在追求艺术之余过着富足的生活。在澳大利亚读完研究生回到中国的孙勇,本该是这样名利双收的艺术家之一,然而他却走入课堂,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教书匠。2008年他来到建桥学院,本可以安心于“视觉艺术”的教学,却主动给自己加压,开设冷门的纯艺术版画,为学生叩开艺术教育的门扉。2010年末成立版画社,到2012年版画成为建桥艺术特色。如今在鲁迅美术馆、上海图书馆等场所都能看到他学生们的作品。“版画”这个冷门的词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相似文献   

5.
一些自相缠绕的怪圈、一段永远走不完的楼梯或者两个不同视角所看到的两种场景……半个世纪以前,荷兰著名版画艺术家埃舍尔所营造的“一个不可能世界”至今仍独树一帜、风靡世界.埃舍尔1898年出生于荷兰吕伐登,是一位水利工程师的儿子.在学生时代,埃舍尔“算不上好学生”,在他从事艺术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荷兰版画集都没有给他的作品以一个恰当的章节”,对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却是数学家、晶体学家和物理学家.埃舍尔是一名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年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对外国留学生入学条件的有关规定,鲁迅先生与日本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正确态度,《藤野先生》的思想内容,以及“物以稀为贵”的含义等方面,试图论证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他初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所受的“优待”,其作用并非在于表现作者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是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辅垫”。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一切艺术家都是精神病患者.”有人说“不‘疯’就做不了艺术家.”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中,确有许许多多的佯傻、猖狂乃至真狂、真额的艺术家.宋朝梁楷,人称“梁疯子”,以金冬心、郑板桥等人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一直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不但世人这样看待他们,他  相似文献   

8.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小学教师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巴金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著名戏剧家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他的话剧《茶馆》轰动欧洲,相传“文革”期间瑞典人不知老舍已经投水身亡甚至准备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的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太平湖,年仅67岁。老舍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太平湖自尽呢﹖太平湖,一个当年北京不出名的野湖,只是渔民…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任务,而是全体革命人民,首先是全体共产党员及其干部的任务.”①而“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②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对鲁迅所作的经典式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归根结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以激励我们贯彻好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战线领导,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老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朗读才能够表达文章的本意,才能与作者共鸣。那么,真正的朗读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适逢中国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暨鲁迅先生诞生130周年.是中国版画年。当代杰出的版画大师彦涵先生的故乡、美丽的“中国水晶之都”东海县向我们敞开了艺术的大门。为弘扬鲁迅精神.繁荣和推动全国少儿版画创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东海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于9月16日上午10...  相似文献   

12.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13.
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都是为了表现怍者的某种志向,抒发某种感情和表现某种特定的主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艺术家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塑,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写物寓意”也正是这个意思。这类文章,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抓住它的特征,表现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阐发其中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不仅是以“自觉艺术家”、“山民艺术家”、“乡土作家”而蜚声文坛,而且还以“一个学贯中西、具有较高古今文化造诣的作家”而誉满中外。他特别擅长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祖国偏僻的一隅——湖南湘西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并且“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以表达他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寄予的深切同情。沈从文先生以其优美、清新、自然的文笔,形成了“那一个”的独特民族艺术风格。《边城》就是他所精心描绘的一幅湘西风俗  相似文献   

15.
卓越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一生之中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有成就的文学作品.其中在戏剧上,五十年代创作的话剧《茶馆》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体现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所以,有人把它说成是“一块瑰玉”,也有人说它是“一颗珍珠”.这种评价应该说并不过分.但纵使是对于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来讲,我们认为也不能就一点儿缺欠也没有.同样,老舍先生  相似文献   

16.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抒发爱国主义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  相似文献   

18.
胡娟 《教师》2012,(36):19-19
有这样一位先生,郭沫若先生把他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相提并论,宋庆龄女士说他是万世师表。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整个中国都记住了他,都在怀念着他,都在研究他。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位先生,当他面对一个犯错的学生时,他没有怒火,有的却是笑容;他没有批评,有的却是奖励;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20.
上课最后一堂法语课的上课是在同学们都坐好后,韩麦尔先生宣布的。这之前,作品有很好的铺垫:情节上的铺垫是镇公所的布告,情绪上的铺垫是上课前的三点异常情况。作品从小弗郎士的心理出发,依次写了教室很安静(而他希望的是像平常那样“总有一阵喧闹”),然后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穿了绿色礼服,而最后更吃惊的是后边几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有了这样的铺垫,于是在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才在小弗郎士心里激起了强烈的感情,也才合情合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作品没有用“我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样感情平淡的陈述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