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译界早有“直译”和“意译”之说,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定义,“五四”以来,译界对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导致至今依然没有公认的定义.英文中相当于中国“直译”的literaltranslation和word-for-word translation以及相当于“意译”的lib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翻译方法以词语意义为基础,而中国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与它们截然不同,以词语形式为基础.中国翻译理论界应该摆脱“直译”以形式为重、重“形似”,“意译”以意义为重、重“神似”的惯性思维.“直译”和“意译”应重新定义.翻译方法由“直译”和“意译”变成“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  相似文献   

2.
经典历史比较是以“一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对应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而“元历史比较”则是以“二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相似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它是笔者在博士论文中率先建构的.“元历史比较”较之于“经典历史比较”,有较大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墨名,是墨的质量或品种区分的标志.不同的墨名,可以透露出不同的信息.了解墨名的来源,对于提高收藏鉴赏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在中国传统制墨业中,墨的命名方法大致有五种: 第一,以材料来命名.用名字表示材料的精美,如“上品清烟”、“延川石液”、“五百斤油”、“鹿角胶”、“乌玉块”等. 第二,以墨表面的图案内容来命名,如“龙凤呈祥”、“立鹤步云”、“黄山图”、“西湖十景图”等. 第三,以制墨手法来命名.借此表示制法古老,如“易水光”、“东坡墨法”、“轻胶十万杵”等.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玩”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玩”以享受活动的过程为直接目的,以追求情感体验的快乐感、愉悦感为行为动机;“学”以掌握事物的逻辑、发展规律为目的,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为行为动机.“玩”客观上会产生一定“学”的效果,为“学”做准备、铺垫,“学”会促进“玩”上档次、更具技巧性,在“有意后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后,“玩”与“学”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释“茨”     
在古代字典辞书以及注释书中,常把“茨”释为“蒺藜”.宋代开始,又出现了“茨”是“蒺藜”的合音词的说法.除了这一义项之外,“茨”还有其他解释,诸如“以茅苇盖屋”、“堆积”等.在古代文献中,“茨”还有“荠”、“薋”等异文.本文认为,释为“蒺藜”的“茨”与释为“以茅苇盖屋”的“茨”是同形字关系,而释为“蒺藜”的“茨”与“荠”、“薋”、“蒺藜”等则是同源词关系.  相似文献   

6.
“办出特色”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起点. “办出特色”的学校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实现从“以特长促特色”到“以特色塑个性”,从“比较价值”到“本体价值”,从“以学校发展为本”到“以师生发展为本”的转变,以此促进从“办出特色”的学校到“特色学校”的成功转型.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成效可以通过校训等精神文化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高中五册《报刘一丈书》中,注释与标点均有可商榷之处,现陈管见,以与编者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一、注释方面 1、“门者故不入”之“故”. 课文编者在“门者故不入”下注为:“守门人故?不让他进去.“把”“故”训为”故意”. 诚然,“故”常作副词“故意”解.如熟语“明知故犯”、“故作镇静”中的“故”.又例如: ①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近期开展以“学讲方式”践行课堂教学的巡课活动.所谓“学讲方式”即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突出点在于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的“学进去”,进而使学生“讲出来”“教别人”,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本”“以学促教”的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现实需要.中国传统道德中以“公忠”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以“公正”为核心的“义利”观念、以“孝悌”为核心的人伦道德理论、以“修身”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0.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由是首先通过追根溯源,对“易”义进行诠释;其次,探究“不易”之源流变迁,以明晓“不易”本义;最后,以“秩序化”、“本体化”诠释“不易”义,彰显“不易”在纷纭变迁世界中的意义,企以开启生生不已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11.
一、“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3.“以崇尚科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十二五”发展的导向,可以简化为“三主为重”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富民强省为主旨.所谓“三主”,又可以进一步归纳为“转型升级”.加快转型升级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加”,就是要我们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自传式的叙事法,以“关键事件”阐述“流动性”的个人故事如何建构其身份认同的历程.作者以自传式的书写方式叙述其生命故事,以“我”入文,既拉近研究者与读者的距离,也突出质性研究最大的人本关怀取向.通过三个小故事展示“在地性”、“流动性”、“空间性”和“暂时性”如何型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较常见的字。它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拿”、“认为”,但更常见的是用作介词。下面,我根据现行部编教材和有关复习材料,对介词“以”的用法作一些分析。 (一)“以”作介词主要用法有两种: 第一,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当“拿”、“用”、“把”、“凭”讲。例如: 1.请以剑舞。(《鸿门宴》)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同上)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15.
张俊梅 《儿童音乐》2013,(11):52-53
我国的文化传统,对于“乐教”的重视由来已久.乐的德性功能,比艺术本身更为重要.远在西周,当时的音乐教育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乐德”即“中、和、祗、庸、孝、友”,“中”,犹忠也;“和”,刚柔适;“祗”,敬也,“庸”,有常也;“孝”,善父母曰孝;“友”,善兄弟曰“友”.“乐德”主要重于伦理道德,是音乐政治教化功能的体现.“乐语”,主要指诗乐教学,诗歌弦诵,以合礼仪;乐舞则以六代乐舞为主,兼习小舞.  相似文献   

16.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学习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聚焦“真学”,以儿童为核心、以经验为原料、以探究为方式.实践“真学”,就是要重建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实课堂,在真实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引导“真探究”,助推“真发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以本色为上,有本色则自成高格.”本色语文课堂的构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体,以训练为主线.要突出“常态真实、书声朗朗、咬文嚼字、读写链接”等,使语文教学不但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更成为一种“真”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有幸学习了全校老师的作业批改方法。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发现了教育史上的一串脚印,这串脚印中渗透着几代人的教育思想。现把这次批改作业的情况列表如下:评价作业的方法错误作业的评定符号1.以百分制来评定学生作业的优劣2.以“★”的颗数多少来评定学生作业的优劣3.以“优、良、一般、差”的等级来评定学生的作业优劣4.以脸谱的表情来评定学生的作业优劣1.“×”2.“——”或“○”3.“?”在评价作业的方法中,用百分制来评定作业优劣的是个别。以“★”的颗数多少来评定作业优劣和以“优、良、一般、差”来评定作业优劣的是绝大多…  相似文献   

19.
“陷阱”题可谓是近年中考的一类“必考”题型.纵观近几年的试题,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题量增加;二是:题型也由填空题、选择题发展到解答题、“压轴”题,由“静态”题到“动态”题.为了使大家在解题中少掉进“陷阱”.本文特以2001年的中考试题为例加以归类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秀键 《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