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射率基法获取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CCD辐射定标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一号小卫星自2005年10月27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3年的运行,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图像,在众多领域得到定性方面的广泛应用。由于星上缺乏自带定标系统,限制了该卫星在定量方面的应用。为了拓展北京一号小卫星在定量遥感方面的应用,开展辐射定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辽宁省盘锦市选择了两个地面定标场,于2008年5月23日北京一号小卫星过境的同时,进行了场地反射率和大气气溶胶观测,根据反射率基法,将这些参数带入辐射传输方程计算出卫星入瞳处辐亮度,与卫星多光谱传感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到辐射定标系数。研究表明:①虽然所选择的定标场下垫面性质不同,但是获取的辐射定标系数差别不大,利用两辐射定标参数计算的辐亮度,差值不大于2 W/(m2·sr·um);②两个定标场地对应绿、红和近红外3个波段的平均斜率分别为:1.455、1.289和0.684;截距分别为:-10.828、-9.102和-5.055。最后,根据先验知识,对利用辐射定标系数计算的像元辐亮度值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所获取的辐射定标参数可为相关领域定量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提供参考,并弥补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缺乏绝对辐射定标系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空间红外光学遥感器由于其昼夜工作能力在对地遥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辐射定标在空间红外光学遥感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辐射定标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目前主要采用的四种辐射定标方法:实验室定标,星上内定标,在轨场地定标以及在轨交叉定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每种定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几种定标方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互补性,最后对我国空间遥感器辐射定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及其遥感数据处理分析与区域应用情况。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技术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建成了国内首个多星遥感数据综合处理及海量遥感数据共享存储和分发服务平台;提出了高精度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技术;建成了青海生态环境高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市、环保、灾害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是风云三号卫星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的介绍了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模式,对各部分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搭载有11种遥感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它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使用的4.2米接收天线天伺馈分系统在接收卫星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指向精确度不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调整方法,及所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童铠小传     
童铠是我国著名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从事连续波测速定位系统的研制,曾主持完成了“101”精密制导雷达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含s450-1和450-2丙),实现了无国际测控网支持下单站对卫星高精度跟踪与定轨,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大可 《学会》2023,(9):22-25
<正>学会名片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协会现有个人会员299名,单位会员829家,下设29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卫星(卫星导航、通信、遥感等应用)、导航(泛在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天地基定位和泛在的时间空间位置服务)。协会致力于提高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位置服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引领和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助力新业态,大力促进北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4):300-301
童庆禧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193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61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全球研究网络系统”(GRNS)专家组成员,科技部与美国宇航局(NASA)对地观测领域合作的中方首席专家之一。我国最早从事遥感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的科学家之一,特别在地物遥感光谱辐射特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工作,包括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地物光谱数据库、地物混合光谱…  相似文献   

9.
程鹏 《金秋科苑》2010,(15):142-142
在当前卫星应急通信领域中,“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在公安、武警、消防、气象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是指载体(例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实现与卫星的实时通信的系统。本系统中所述及的卫星是指定点卫星(即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0.
认识星球     
正等离子体层顶表面波震荡磁层和极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魏勇研究员等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研究员、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宗秋刚教授,山东大学史全岐教授等合作,结合我国风云三号卫星广角极光成像仪极光图像、国际卫星遥感和就位探测数据及地磁台站数据(涉及9颗不同轨道卫星和2个地磁台站系统),发现了P S W证据,证明了极光边界波动(命名为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11,(7):2+71-F0002,F0003
遥感卫星是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们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探测。遥感卫星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也称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几种类型。下面就是一组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假色图片,图中的地球如调色板一般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1,(8):70+69-F0002,F0003
遥感卫星是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们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探测。遥感卫星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也称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几种类型。下面就是一组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假色图片,图中的地球如调色板一般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3.
陈湘楠  耿莉 《大众科技》2021,23(4):29-32
随着我国空间规划的开展,需要能够掌握城市各地块的人类聚居和工业发展等指数,其中城市地表温度是衡量城市各地人类居住和发展状况一个有效的参考.传统的手段统计分析地表低温宏观性差,且时效性不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分析城市地表气温方法.研究以典型的南方城市——南宁市为例,利用Landsat8的多波段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热红外辐射到同温黑体辐射定标,快速分析城市地表温度差异,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该研究成果对于未来南宁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领域,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光电结合型的测绘仪器(如测距仪、全站仪、陀螺仪)对传统的测绘仪器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以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多源测绘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处理及其充分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自动化、智能化的测绘系统已处于研究之中,因此可以说,现代测绘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煤矿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卫星多种多样,有一种卫星送上天后,专门做侦测"雷公电母"等的情报工作,并把侦测到的气象信息传回地面。这就是气象卫星,要做准确的天气预报可离不开它们。2016年12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将择机发射,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气象静止卫星。关于"风云四号",还有不少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4,(2):48-48
去年底,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也是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首星,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迈出了决定意义的一步。它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光电结合型的测绘仪器(如测距仪、全站仪、陀螺仪)对传统的测绘仪器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以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多源测绘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处理及其充分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自动化、智能化的测绘系统已处于研究之中.因此可以说,现代测绘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煤矿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是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期间同美国总统卡特签定的科技合作项目,可以说,地面站是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1986年我站建成前夕,他老人家亲自为我站题写了站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使我们深受鼓舞!在对地观测技术体系中,地面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上承卫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技术,下连遥感应用的众多领域;它是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面系统,又是为全国服务的基础信息设施。十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地面站没有辜负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正>1科学背景卫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科学领域之一,它是以卫星为平台,利用遥感仪器对地球或其他太空目标进行观测,观测数据经过地面站的接收和处理,转化成可供各行各业应用的、信息极其丰富的数据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F0002-F0002,F0003
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存档,处理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并为全国遥感用户提供数据与信息服务。目前,卫星遥感已逐渐成为各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