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高等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入学教育阶段(一学期或二学期);(2)中间教育阶段;(3)毕业教育阶段(一学期或二学期)。 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来确定教育内容,对于做好学生的思想的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在入学教育阶段应进行如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 (一)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是指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热爱本专业的思想为目的的思想教育。它通过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它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向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性认识,唤起他们从事这一专业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2.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效果必须抓住学习内驱力这一内因。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学习倦怠调查入手,分析影响学习内驱力形成的因素,探索学习内驱力培育的模式:启发自觉,浸润熏染,创造表现机会,合理评价,指导结果归因。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是在作为内因的生理和心理与作为外因的地理和社会关系这对矛盾关系中实现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的四个方面都可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在不同的时空和阶段上,影响的力度是不同的。在人的发展中,实践不仅是单独的影响因素,而且是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因素得以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其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心理差异等方面亦即内因,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及广度。毛泽东同志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育后进生也是这样,只有研究后进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运用恰当的激励艺术,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一切教育外因才能在后进生身上起作用,促使后进生转化。一、根据后进生的自卑心理特点,让每个后进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包括他们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其变化的内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的教则是变化的外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哲学上讲:"事情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才会事半功倍,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相同条件和背景下,有的教师之所以能驶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而有的教师却总是走不出“高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反退,就在于他们主观上的不作为,存在“自满”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自甘平庸”心理。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普高(普通高中)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一般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校)。这些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职校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处在15~20周岁,这一阶段生理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身体的变化使他们容易害羞、苦恼;另一方面,心理不断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渴望理解和尊重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是职校班主任的必备本领。一、职校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一)人际关系不协调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包括认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学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注定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然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必然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所谓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快乐教育,无一不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3.
等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般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一种科学。”这是他对教育科学特点的概括。这一概括,正体现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即教育科学所阐述的教师劳动的四个特点:繁杂性、创造灵活性、长远性和示范性。时代在发展,教育科学也在发展,因而教师的劳动特点也在变化发展。促进性正是适应这种变化发展,而赋予教师的劳动特点新的外延和内涵,为教师的劳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外因起主导作用,内因起主体作用,内因通过外因发生变化。外因条件再好,也不能用石头孵化出小鸡来。小鸡出壳是…  相似文献   

15.
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个原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二者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的根本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双边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其自觉学习活动是他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是条件。矛盾论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这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他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谈心也要讲究方法○边兆芬谈心的目的是促使谈心对象思想和行动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体现谈心对象及谈心者的共同作用。就谈心对象的思想状况来说,他是内因,就谈心者及其方法而言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有这样一个学生入学不久同学关...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哲理。作为班主任,如果能自觉的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作,开展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内外因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内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则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整个教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论的提升等.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内因是决定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处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的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笔者经研究发现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趋势:文化依从、文化觉醒、文化创生.探索并揭示其建构路径,旨在促进教师成长,实现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这条基本原理考察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便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劳动与社会生活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外因,人的认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建构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内因。劳动与社会生活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