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80年代末,王建辉发表过一篇题为《他们正在崛起:简论第三代出版家》的文章,他给“第三代出版家”下的定义是:“他们的前锋与主体是由新时期最早的两三届大学毕业生(所谓‘新三届’)组成的”包括整个80年代投入出版界的全部生力军。“这一批人经受过历史的磨难,...  相似文献   

2.
鹅爸对北京的清华学生印象颇佳,除了在期末遭遇到他们“不客气”的要分…… 整体来说,陈秋民的半年清华教书经历,是颇具喜剧浪漫色彩的。  相似文献   

3.
有人将我国的“新闻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从战火年代过来的“老革命”,现在他们已经退离了岗位,第二代是“文革”期间进入媒体的“工农兵”,也已大部退居二线;第三代是改革时期分配到媒体的“大学生”,他们正担当媒体的主力军。与先辈们相比,第三代“新闻人”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他们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突破,文化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当然,他们也普遍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评析一下,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IT业已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大型机时代,IBM唱了主角;第二代是小型机时代,DEC曾一度占据主角;第三代是PC和局域网时代,英特尔和微软唱了主角;第四代是网络时代,思科将唱主角。思科在第四个时代有能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禁之论     
新中国电影的“禁片”史大抵始于对《武训传》的批判,在此后的头三十多年中,政治问题一直是电影遭禁的主要原因。譬如《武训传》结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苦恋》与反精神污染等等。 如果我们沿袭“代”的划分方法来讨论中国“禁片”的历史断代,“第四代”以前的电影人就这样在大风大浪中欢度了他们运动健将般的创作生涯。而当文革后的新电影《苦恋》被《解放军报》的特约评论员带头修理过之后,“伤痕电影”  相似文献   

6.
我手头有一封1984年11月18日胡乔木同志写给萧乾和我的信。这是复印件,原件已捐给清华文库永久保存。说来,胡乔木还是我的清华学长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科普作家群的田野调查及问卷结果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科普作家经历了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发展,他们的成长过程大都走的是"发表;发现;培训;提携;归属;‘成家'"的轨迹。这启发我们的有关部门对于科普作家成长的外因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抵上都遵循“座北朝南”这样一个格局;南为“阳”是正面,北为“阴”,是背面。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不得不面对一个她未曾经历过的视觉挑战——正面面对“国家大剧院”。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好看,很有趣。也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不好看、让人羞愧。老实讲,没人知道事情的缘起到底是时代的?文化的?还是政治的。总之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不得不面对传统与现代客观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9.
唐小平 《出版参考》2010,(6):I0005-I0005
笔者曾经在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研究》中把我国中小学教辅发展历程分为四代,即第一代“巩固课内,补充练习”,第二代“讲练结合,延伸课外”,第三代“讲练分编,极致发挥”,第四代“立体解决,全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他考取清华学堂第二批直接出洋的留美官费生。闻一多比胡适小8岁,当胡适191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时,他刚刚从清华学校中等科升入高等科。因此,说起来他们虽然是清华校友,但这种年龄上的差异把他们划成了两代人。胡适年纪稍长,可毕竟属于上一辈,在五四时代已成为先生,而闻一多在五四时代还是个青年学生。不过,闻一多对胡适并不陌生,因为胡适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而且其《尝试集》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共同的兴趣,缩短了两人的距离。1921年3月11日,闻一多在《清华周刊》发表过一篇题为《敬告落伍的诗家》的文章,极力反对学校的复古空气,把热衷于写古诗的人称作“落伍的诗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  相似文献   

11.
一、案情概况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经营者多有攀附名门搭便车行为。清华大学的“清华”二字就屡遭侵权,以“清华”名义办公司、学校及各类培训班的有近千家。为维护“清华”的声誉和权利,清华大学于1997年在商标类别第41类、42类注册了“清华”文字商标,之后又陆续在第4  相似文献   

12.
“从5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什么都经历过了,唯独没有经历一个正常的年代。每一代人,都会感觉,怎么苦果就落在我们头上啊?……这样的时代结束以前,几乎每个年代人都会有叫冤叫屈的心理:凭什么我们埋单啊?其实上下好几代,都付出过自己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有“互联网先生”之美誉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6月15日~17日。来华访问,成为公众心目中新的偶像。钱伯斯的中国之行,除了推销思科公司外,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推销一个时代,那就是网络经济时代。 钱伯斯认为,“IT业已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大型机时代,IBM唱了主角;第二代是小型机时代, DEC唱了主角;第三代是PC和局域网时代,英特尔和微软唱了主角;第四代是网络时代,思科将唱主角”。 在这位全球著名的“互联网先生”眼里,互联网运动的轨迹是波浪式的:第一次浪潮是电子支持和电子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地震中的受灾者,志愿者们这样说:“现实之于他们如此坚硬,我们可能没什么办法帮他们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世界还有人性的,柔软的另一面。”于是,志愿者们可能会经历“四个境界”:第一,不计回报地付出;第二,接受可能被误解;第三,接受你的付出无济于事;第四,接受你的付出让世界变得“更糟糕”。但以罗永浩为代表的志愿者,仍在坚持着。  相似文献   

15.
得知我们的老总编辑庞家驹老师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他老人家是老清华的毕业生,去过西南联大,做过清华大学教务处的副处长,参与筹建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文系科技编辑专业,在中国科技出版界是德高望重的教授、编辑家,是我敬重的学长、导师。我认识庞老师是从我想到出版社工作开始的。那是1984年秋天,我听说,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立不久,急需编辑人才,我心动了。有位朋友  相似文献   

16.
本书全景再现了1976年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艺术性地刻画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群像,展现出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勇气和智慧。全书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唤起中国人的集体回忆,让读者屡屡为之落泪,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全书以故事形式展开,却远远超越故事,是历史,也充满着反思,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也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 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清华文库”建设中重视收集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藏品,重视积累,在几代文库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作实践,并简要介绍清华文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目6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上午10的40分,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全体师生和清华其他院系的学生代表被召集在这里。在他们面前的主席台上坐着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还有教育部长陈至立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 会场上气氛有一点压抑。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会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我不怕外国人,但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后生可畏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是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告别会。”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一次成功的“逃跑”之后,何姿选择了回到清华。尽管她知道这样的选择可能意味着她将永远进不了国家队和为了参加比赛离开的10多名队员不同,15岁的何姿在经历一次“逃离”之后,却选择了留下。今年15岁的何姿是清华附中初一年级的学生,也是清华大学跳水队的队员。脸上还带着未脱稚气的她,不习惯面对陌生的目光,被采访时,常常会低下头或把视线投向别处。但春节前后发生的“逃跑”事件,使她成为整个清华跳水队风波的主角之一。而她的遭遇和困惑,也正是现在清华跳水队里的孩子们普遍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