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06年盛洲食用油在中央电视台大力度地投放了一则广’告,该广告由影视明星张凯丽代言,张凯丽以贤妻良母的形象在镜头前向观众道来:盛洲非转基因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分。非转基因为健康加油!显然在食用油种类不断增多,各品牌的食用油广告大打概念牌时,盛洲食用油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欲抢占非转基因食用油的第一品牌。但笔从对周围看过该广告的部分消费的了解来看,很多消费并不了解什么是非转基因,非转基因的食用油为什么健康,也就是说很多消费并不明确产品的利益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月20日,中国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美国对此耿耿于怀,指责中国“出现反生物技术情绪”。专家说,其中纠葛,折射出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式“压缩的现代化”使得风险更具复杂性。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引发热议,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流报纸的“转基因”报道及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媒体在建构“转基因”形象上的状况,以此探讨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如何? 转基因农作物的产业化之路是否平坦?从本期开始,本刊记者采访中国基因技术研究权威人士。对相关问题作出深入的系列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5.
lO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组文章,对中国科学家黄季煜等人此前发表的一篇有关“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益处”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质疑。对此,黄季煜在同一期杂志中著文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种种迹象表明,到2005 年,转基因稻米可能获得准生证,进而走上餐桌,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这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但国内外一些人士担心,其中仍然潜藏着风险  相似文献   

7.
种种迹象表明。到2005年。转基因稻米可能获得准生证。进而走上餐桌。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这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但国内外一些人士担心。其中仍然潜藏着风险。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4):24-26
<正>方是民、崔永元争论转基因食物安全因何走上法庭?法庭是对转基因食物是否安全作判决吗?转基因食物安全议题对判决有影响吗?方崔的公众人物身份对判决有影响吗?中国法官有权"造法"吗?一、历史有时惊人相似1993年在武汉,有位周姓造船工程师与另一位周姓船舶教授就造船理论发生论战。周教授发表3篇文章指责周工程师的理论是"伪科学",称他是"地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不断进入人们视野.但一直以来,围绕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6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政府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技宣传.依靠宣传主渠道,协同新兴媒体,打造转基因食品的科学传播平台,培养高效的科学传播队伍,为我国转基因科研和产业化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①而其中起到最重要的风险沟通和建构作用的正是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4,(6):14-14
转基因食品早已悄然走上你的餐桌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一般的解释是: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转基因食品就是对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例如,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  相似文献   

11.
在转基因议题传播过程中,媒体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但实际报道内容显露出对科学的淡漠。本文通过对11家主要报纸媒体特定时间段内转基因议题报道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报纸媒体在转基因议题建构过程中的"去科学化"现象,揭示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就此分析了该现象对转基因科学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丽峰 《新闻世界》2014,(6):224-226
本文依托新闻框架理论,采用甘姆森(Gamson)媒介包裹的概念操作对《人民日报》与《新京报》关于转基因食品三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两报在此议题中除了发挥一般媒体的社会热点信息告知功能,更着重引导受众了解关于转基因的专业知识和我国相关政策,力求营造一个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通过议题框架建构形成三种说服模式:国家职能部门严格审批程序保证转基因入市的正当性,专家以科学知识为转基因食品去魅,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更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13.
健康·新知     
转基因水稻无害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和争论从未停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近日完成的一项动物实验证实: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无异,长期食用无论对本身还是子代均无不良影响。 该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采用300多只大白鼠和小雪猪为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以转基因  相似文献   

14.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4,(8):1-1
正8月1日,据央视报道,在武汉市场购买5袋大米,其中3袋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并且在武汉市江夏区调查发现,当地不少村民都种植了转基因水稻,而这些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就是在当地种子市场购买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认为,湖北转基因大米泛滥:农民只卖不吃,中间商不检测。●8月1日据澎湃新闻调查统计,全国47个实施住房限购政策的城市中,已有15个城市官方确  相似文献   

15.
方舟子是反对中医的代表人物。同时,方舟子又是转基因的支持者。方舟子对转基因的支持立场很坚定,并且他不避谈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正确与否,引起社会极大反感。  相似文献   

16.
在帮助农作物获得抗旱、耐盐的能力之后,新的转基因技术将目标瞄向环保功能,下一代转基因作物所能减少的温室气体量,相当于全世界所有飞机都停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止戈 《传媒》2014,(7):72-73
正《人民日报》3月5日在《求证·探寻喧哗背后国并未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对目前众说纷纭的真相》栏目刊发对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采访《我的转基因问题加以明确澄清,以"我国主粮并未‘转基因’"的结论回答了舆论关注。近期,有些媒体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文章,说我国有很多地区种植了转基因粮食,比如深圳卫视3月4日《正午30分》节目还以"转基因之争"为题,说到"只要到餐馆吃饭,就有可能吃到转基因大豆油、调和油等制品"。这种说法非常容易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影响民众的思想稳定,特别是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收益的多少,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究竟如何,党报确有责任给个明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科学咨询机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在2010年4月发布的报告说,转基因作物给美国农民带来了重大的环境和经济利益,但是对转基因技术的过度应用会对农民的长远利益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健康·新知     
转基因技术帮你染发 使用过氧化物染料和染发剂染发对身体有害早已成为常识。现在、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美国加州圣迭戈市霍夫曼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将试验鼠的毛变成了耀眼的荧光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媒介在报道转基因食品时,对大众塑造的具体形象进行分析.网络媒介利用自身的传播功能,就转基因食品问题向广大网民进行了大量的负面报道,通过对众多的网上相关新闻进行分析以及对广大网民意见的总结,研究发现转基因作为一个尚未定性的新兴事物,被网络媒体深深打上了"危险食品"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