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在考古调查基础上的考古勘探则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大遗址保护的成功取决于严谨科学的考古勘探工作。文章围绕考古勘探对大遗址保护的作用及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了大遗址保护视角下对考古勘探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离子色谱法应用到文物考古发掘现场对研究文物原始保存环境、文物病害形成的原因、文物出土后保存环境的研究以及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离子色谱在考古发掘现场和文物保护等的使用,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离子色谱仪在考古发掘现场使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商洛的文物考古工作在上世纪50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1970年代紫荆遗址的发掘拉开了商洛考古工作的帷幕.1980年代,随着丹江、洛河流域一系列考古调查的开展,商洛考古逐渐在陕西考古界产生了一定影响.1990年代,商洛的考古队开始独立承担一些建设工作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田野考古调查任务.近年来,商洛考古队承担了国家级考古研究项目,商洛崖墓的考古成果,使沉寂了数千年的洞窟的真实身份得以明确,填补了陕西考古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4.
193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首次到武平考古发掘,开创了闽西考古先河。近70年来,经过广大文物工作者多次考古调查、发掘,在龙岩境内发现了数以百计古文物遗存,遗物颇丰,对闽西古文化内涵特征有了不断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说明距今2-3万年前在闽西区域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在龙岩考古领域上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自建国以来,河北地区发现的北朝墓葬达百座之多,经考古工作人员调查、发掘清理的共有30余座,学界对于该地区北朝墓葬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和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安庆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全区。黄龙遗址的发现及曲折的发掘过程,为安庆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接着又相继发现了震动考古界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其他五百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的一个空白,在长江流域的区域文化考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根据考古调查,把焦作市几十处古瓷窑遗址分成五大分布区域,又从文物考古发掘的角度。把瓷窑遗址分为进行过科学发掘、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和未进行过科学发掘与抢救性发掘的三种类型,并论述了当阳峪窑、牛庄窑、矿山窑、清化窑、李封天目瓷窑等瓷窑产品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黄帝铸鼎原与中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豫西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原,从1978年—2003年的25年间,前后经过四次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参照地名学、民俗学材料,充分证明该处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笔者亲自参与了该地的考古调查,目睹了历次考古发掘,经过20多年探索、研究,对该地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炎、黄二帝开创中华文明历史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梁太鹤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著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内窖摘要: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需求及应用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叙述了各个模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收集到的数据不仅能够为研究文物最佳保存环境提供支持,也能够对遗址类文物的加固提供基础数据.目前系统已经在凤栖原遗址和高陵张栋家族墓考古发掘现场等项目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由于燕国史料的缺乏,使燕文化的研究非常困难。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研究得益于近几十年考古的新成绩。燕文化考古和研究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燕地的考古和研究;燕下都的发掘和研究;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燕国青铜器、燕币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闫丽 《家教指南》2023,(1):149-158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英国考察家斯坦因的《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和向达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略记》等文献,理清了斯坦因1907年、1914年两次在张掖考察的基本线索和具体内容,纠正了学术界长期流行的所谓“斯坦因在张掖黑水国做过考古发掘,并且劫掠了大量珍贵文物”的错误说法,得出了“斯坦因既未在张掖黑水国做过考古发掘,也未劫掠珍贵文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21,(3):72-73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今年3月,在沉寂30多年后,三星堆考古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自1986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探明古蜀文明渊源有着重大意义.不过,正如专家所说,考古发掘不...  相似文献   

15.
伊犁文物考古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文物和考古工作者们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尤其是新千年伊始恰普其海和吉仁台两大水库考古发掘工作揭开了伊犁河流域乃至中亚考古的新的篇章。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揭示伊犁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基本面貌、文化的基本结构、构成古老文化的诸要素的渊源等许多新疆及中亚考古中的重要问题找到了可靠的依据。目前这一地区的古代墓葬分布情况和基本形制已初步搞清,考古文化属性逐渐清晰,建立伊犁河流域史前考古文化序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研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早期铁器的起源等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推动了亚欧草原考古的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  相似文献   

17.
梁太鹤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2):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8.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3):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著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一书的《前言》中,将石窟考古分为六大类。今就此分类介绍敦煌石窟考古的现状。一、对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对窟前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配合崖面加固而进行的考古工作,1985年出版了《莫高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区考古发掘了大量唐宋时期古村落建筑遗址。通过对这一地区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表明唐宋时期成都地区地形平坦,起伏不大,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下水含量丰富。唐宋成都特有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有利于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