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 ,示波器是常用的演示实验仪器。但示波器的荧光屏太小 ,有效观察直径一般在 8cm— 10 cm,演示时波形幅度只有 3cm~ 4 cm左右 ,而且亮度较小 ,可见度低 ,波形的细节显示可见度则更低 ,通常只能使前排少数学生看见 ,大多数学生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出什么 ,演示效果较差。笔者对 4 4 cm黑白电视机进行改装 ,用以取代示波器进行演示实验 ,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一、改装方法先拆下电视机后盖 ,在机壳左侧的合适位置打 7个孔 ,装上 6mm话筒插口 CK、同步调节电位器 W以及J1~J55个接线柱 ,贴上不干胶标签 ,如图 1所示。图 1然后…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器材 ,可以演示许多趣味横生的物理现象。如下列四例演示。1 交流电方向变化的演示该演示所用的器材有2 2 0V、10 0W以内的白炽热灯泡1只 ,条形磁铁 1根。演示时先将灯泡接于 2 2 0V的交流电源上 ,再用磁铁的任意一端靠近发光的灯丝 ,这时就会看到灯丝产生明显的颤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处在磁场中的通电灯丝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导致灯丝受力的方向也随时间变化 ,所以灯丝产生了不停止的颤动。若用直流电源 ,则无此现象。2 铁磁质变顺磁质的演示所用的器材有磁铁 1根 ,长度约 2~ 3cm的收音机…  相似文献   

3.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4.
1 电子计时器的改进图 1   (1 )将电子表后盖打开 ,找到启动 /停止按扭的内部对应的两个脉冲电极 ,从这两个电极的远端用电烙铁焊接上两根细导线 (如图 1 ) ,将导线置于壳外 ,并将电子表安好。注意 :不要影响该电子表的继续使用。(2 )电子计时启动器的制作将竹片制成的试管夹 (如图 2 )拆开 ,在a、b两点 ,用木螺丝固定好两个铜片作电极 ,要求铜片较薄 ,具有较好的弹性 ,固定之前先焊接两根导线。做好后再将试管夹复原。试管夹不夹物品时 ,要求两铜片电极很近 (不超过 2mm) ,当打开试管夹的同时能实现两铜片电极接通。将图 1和图 2中…  相似文献   

5.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6.
图中B_1B_2分别是容量约为100伏安的变压器,它们的低压绕组串联组成了隔离变压器,实际上是组成了一个低容量的电源,输入电压220伏,输出电压也为220伏。二、实验内容此电路可以演示下列实验:1.演示日光灯的正常启辉合上开关K_1、K_4,日光灯启辉发光,从V_1表可读出日光灯发光时两端电压,从V_2表可以读出镇流器两端的电压值。2.启辉器的作用去掉启辉器S,合上开关K_1、K_4时,日光灯不能启辉发光,V_1表值为220伏,这说明灯管内气体未电离不能导电,灯管电阻很大,分担了全部电压。若合上开关K_5,可看到灯管两端灯丝发红,突然断开开关K_5,日光灯…  相似文献   

7.
1 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演示实验设计高中物理课本指出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课本中没有该演示实险 ,也没有明确指出 ,材料的电阻率有没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情况 ?因而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含义。笔者设计了两个生动的演示实验 ,克服了这一教学难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1 实验电路和器材准备图 1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A为 3 .8V的小灯泡。电源由 3节 1 .5V的干电池串联而成。将一个“2 2 0V ,1 0 0W”的灯泡打破 ,取出其中的灯丝 …  相似文献   

8.
本刊曾详细地介绍过集成电路LM3914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本文介绍集成电路LM3914在演示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1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用LM3914制成电容器充放电演示仪,原理图如图1。本实验演示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演示时,将开关K置于1处,电源经R1向C充电  相似文献   

9.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自己多做演示实验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 ,而且要在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结束后 ,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回答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还要在实验中有意设计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联想 ,分析、思考后回答。1 在演示实验中以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如图 1a所示 ,问 :(1)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里 ,管内水银下降 ,当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 76cm时停止下降 ,为什么 ?答 :…  相似文献   

10.
通、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现行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五节中研究自感现象是通过图1a,图1b所示的电路来演示的。  相似文献   

11.
用黑白电视机可作一些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 ,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学概念的理解。1 演示洛仑兹力把偏转线圈取下 ,开机 ,屏幕中央出现一个 (电子束轰击出来的 )光点 ,调低亮度 ,将马蹄形磁铁靠近显像管管颈 ,如图 1 ,会发现亮点偏移了中心位置 ,说明运动的电子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也就是洛仑兹力。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图 1中a、b、c、d 4种发光点的偏离方向 (注意电子束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a中光点向右移 ,b中光点向上移 ,c中光点向左移 ,d中光点向下移、说明了洛仑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图 1调低加速极 ,(旋转高压包…  相似文献   

12.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 (华东版 )第 56页第 4章汽化和液化一节中 ,要求学生按图 1所示的装置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和观察水的沸腾。粗看起来本实验似乎无技术性问题 ,几乎无失败因素 ,而结果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 ,得不到应有的结论。其失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验消耗时间太长 ,致使课堂冷场和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是温度升不上 ,继续加热 ,温度却维持在95℃~ 97℃ ,烧杯中的水已明显减少 ,温度仍不上升 ,而且也不出现大量的由小变大的气泡上升到液面破裂。图 1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温度…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一、气压降低对人体影响的模拟演示实验及其装置  一、装置(见图1)图1  二、实验人体在一个大气压左右的环境中,体温为36℃~37℃,新陈代谢正常,维系生命。气压降低对人体有何影响呢?现做模拟实验如下:将一盛37℃水的广口瓶和一盛37℃水瓶口套有小气球的广口瓶置于透明玻璃密闭器内。打开抽气开关K,转动抽气机摇把,随着玻璃密闭器内气体渐渐被抽出,气压渐渐减小,可以看到小气球越来越大;过一会儿,开口广口瓶内37℃的水沸腾起来。我们把37℃的水当作人的血液,小气球当作人的肉体,那么,当气压降低到一…  相似文献   

14.
1 背景分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自然科学课本 (试用 )》的第三册《第四章电磁铁》这一节中有一段关于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概念性知识 ,这一内容理论性强但没有演示实验 ,因此在实际上课时一般实验室采用了原中小学通用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 (试用本 )物理第二册》中《第十章电磁现象—电磁铁》一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1 蓄电池 ;2 滑线变阻器 ;3 螺线管 ;4 演示电流表 ;5 电键 (开关 ) ;6 弹簧 ;7 钩码按图 1所示给螺线管通电 ,铁块受到螺线管的吸引使弹簧伸长 ,调节变…  相似文献   

15.
一、氨跟酸的反应实验:拿一根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另一根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使两根玻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否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直观效果不明显。分析:打开试剂瓶时,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经挥发。改进:按图1连接装置,在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盐酸,另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氨水。然后轻轻捏动双连球往瓶内鼓入空气,即见三通管口处有大量白烟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优点:(1)操作简便,现象明显。(2)药品可以反复使用。图1  二、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少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  相似文献   

16.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中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 ,用J2 517光电效应演示器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来演示的 ,实验难以成功。原因是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逸出了少量电子后 ,就存在一定的电势差 ,从而使空气中的自由电子被吸附到锌板上 ,锌板上正电荷过少 ,不足以使验电器指针张开。为此 ,我对“光电效应演示器”进行改进。在光源和锌板之间加了一块带正电的铁网 ,这样逸出锌板的电子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便飞向铁网 ,可以使锌板上带上足够多的正电荷。光电效应现象非常明显。改进后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仪器构造 (见图 1)图 1(1)木箱尺寸 30cm× 15cm× 5…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设计在简易气体发生器中、氧气存在条件下 ,铜和硝酸反应 ,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 ,观察到有趣的振荡现象。实验装置和药品1.装置 :简易气体发生器 ,如图 1。图 12 .药品 :硝酸 ( 1:1)、紫铜粒 (导线铜芯碎段 )、氧气 (预装在简易贮气瓶中 )。实验步骤和现象1.步骤 :在实验装置的隔板上铺一层铜粒。打开 A、B阀门 ,通入氧气 ,排出空气。关闭 A、B阀 ,撤去氧气源。在漏斗中加入预先量好的硝酸 ,体积等于 V (参见图 1) ,刚够淹没铜粒。先打开 B阀 ,再打开 A阀 ,让硝酸顺着漏斗颈流入试管 ,当硝酸与铜粒接触时马上关闭 A阀。细心观察漏…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在研究自感现象时,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即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见图1和图2.这两个实验在说明当导体(线圈)中电流通、断电时,导体(线圈)本身产生感生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