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全球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历史上最早出现钱字的货币是三国时期的"太平百钱"。钱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有趣的别称和逸事。第一个称呼:泉。战国时期称钱为"泉",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全球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历史上最早出现钱字的货币是三国时期的"太平百钱"。钱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有趣的别称和逸事。第一个称呼:泉。战国时期称钱为"泉",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  相似文献   

3.
邓通的下场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本来只是御用船只上的一名水手,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巧的是,汉文帝一天做梦梦见自己想要上天却上不去,恰好有个水手从身后推着他上了天,汉文帝回头看见那个人衣服腰带后面穿了个洞。梦醒以后,汉文帝就按梦中的形象去找那个人,随即见到了邓通,恰好他的腰带后面也穿了个洞,同梦中一模一样。一梦之缘,邓通得以发迹,博得了汉文帝的恩宠,汉文帝前后赏赐他十几次,共计上亿的钱币不算,还把四川严道的铜山赐给他,准予他铸造钱币。自那以后,“邓氏钱”通行天下,邓通也因此靠上了汉文帝这棵大树成为一方富翁。并被封为上大夫。  相似文献   

4.
欢乐一点     
掏包患者:"大夫,我带的钱不多,您别给我开太多的药。"大夫:"你带了多少钱?"病人:"我只带了200元钱。"大夫:"你回家要是打车需要多少钱?"病人:"10元。"大夫:"那我给你开190元的药吧!"(和合荐)这是什么地方苏菲喜欢开快车。有一次,她出了车祸,一个小时后她从昏迷中醒来,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27号。"护士说。苏菲赶紧问:"监狱,还是病房?"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3,(1):48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有环形钱,后定为外圆内方,人称"孔方兄"。唐代的钱——"开元通宝"重量稳定,可以当作天平砝码,"钱"便成了重量单位。十钱一两,160文钱即有一斤重。一贯钱有1000文,重量为6.25斤。这可是一大笔钱了。而"腰缠万贯"的有钱人估计是个超级大力士,因为一万贯钱足有6.25万斤重。偷钱在古代也是个麻烦事。昆剧《十五贯》中的窃贼娄阿鼠蹑手蹑脚地偷了15贯钱,摆出了一副神不知鬼不觉的  相似文献   

6.
正"不名一钱"与"不值一钱""不名一钱"就是没有一文钱。此成语出于西汉邓通的故事。据《史记·佞幸列传》记载:邓通原是一个船工,曾为汉文帝吮吸痈疽的脓血,受到恩宠,被赐官职。一次文帝派人给他相面,相面人说他将来必定会饿死。文帝说,朕要他富,他就不会穷。于是赏他一座铜山,让他自己去铸钱。邓通因此发了大财。景帝即位后,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闲居,并不许他继续铸钱。但邓通仍私自铸钱,不久被人  相似文献   

7.
<正>"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外圆而内方。方,是不可逾越的原则;圆,则代表圆融变通。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8.
陈芳  李云海 《班主任》2003,(7):26-26
老师称呼学生,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许多教育艺术。我们曾多次观看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上鲁迅《故乡》示范课的录像片,给我启发最大的是钱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的艺术。在讲到香炉和烛台时,钱老师问学生:“谁见过香炉和烛台?”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我可以慢慢地拔病人:你拔一颗牙收多少钱? 牙科大夫:50美元。病人:两三分钟的工作要收50美元吗? 牙科大夫:哦,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慢慢地给你拔。  相似文献   

10.
一袋美元     
<正>十三号。星期五。早晨。莫斯科精神病医院。"大夫,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稍微谢点顶,背有些驼的中年人走进心理科门诊部。"当然,请进。您觉得哪儿不舒服吗?"个子瘦高,戴着咖啡色眼镜的大夫不冷不热地问,但并未放下手中的报纸和笔。他正在玩填字谜的游戏。"不知道!我看人们都来找精神病大夫,所以我也来了。""嗯,太好了!那你最好立刻承认自己有神经病,现在许多人都因为钱得了这种  相似文献   

11.
取象于钱     
崔建林 《老年教育》2006,(12):21-21
读黄大能新作,中记述其父黄炎培六十年前曾为其题写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细细品味这幅座右铭,令人不由赞叹:实为人生至理!尤其“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可谓喻理鲜明、释义精辟、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道出了人生修养的真谛,阐明了为人处世须恪守的信条,给人启迪,予人教益。  相似文献   

12.
<正>"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是天子之下最高管理者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在夏朝和商朝以前,并没有"三公"这个职称。商朝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周朝时,"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和太保。秦朝、西汉时,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三公"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后周,又改回原来周朝的称呼,仍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隋唐时  相似文献   

13.
一桌8个人,5女3男在热火朝天地吃着、聊着……服务员来了:“请问:哪位能结一下账?”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士:“多少钱?我们要算一下。”服务员放下账单出去,几个人开始以“你”称呼对方,应该拿多少钱。原来他(她)们之间并不熟识。最后,他们把彼此应付的钱  相似文献   

14.
挣扎     
<正>民国初期,天津。洋大夫站了起来,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说:"方法是有的。"他顿了顿,环顾了这间简陋的屋子,用不太标准的中文继续说道:"但是太贵了,我恐怕你们负担不起。"他又看了看床上虚弱的孩子,眼睛里闪过一丝怜悯,一丝同情,"这笔钱我也不能帮你了。你知道,我也有家庭,我也要生存,我走了!"站在洋大夫对面的是一个瘦高男人,约莫三十多岁的年纪。他的孩子病得很厉害,此时正虚弱地躺在床上,男人对洋大夫笑了笑,以表示感谢,眼泪却在眼眶里打  相似文献   

15.
师:《泉城》读熟了吧?考考你.泉城是哪个城市? 生:济南. 师:泉城有名的泉共有几个? 生:七十二个. 师:课文写了几个泉?是哪几个? 生:四个.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哪一句?看谁找得快. 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背诵) 师:济南有名的泉还有—— 生:柳絮泉、卧牛泉、无忧泉、金线泉、溪亭泉、芙蓉泉. 师:光听名字,有你想去的吗? 生:我想去无忧泉.我想知道是不是喝了那里的泉水,就没有忧愁了. 生:我想去卧牛泉.我猜那个地方像一头"卧牛",我要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生:我想去柳絮泉.我不明白怎么会有柳絮一样的泉,想去亲眼看看. 师:这些泉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写.课文为什么只写四个泉? 生:因为这四个泉最有名.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前,古罗马帝国流行着一种奇怪的治疗头疼、痛风等病症的方法。有一天,有个病人痛苦地对医生说:“大夫,我的腿痛风病又发作了。你给我开点药吧。”大夫仔细地看了看病人的腿,摇摇头说:“用不着吃药。不过,你需要一笔钱,去海边休养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病人疑惑地看着大夫,不解地问:“什么?去海边休养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蚁鼻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本文就对辽金时期钱币进行了研究,以此反映辽金朝货币流通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不止一个称呼。要想把事物的称呼说得准确,有情有味,可不容易。就说“死,字的称呼吧,由于时代的不同,死者的身世不同,死的原因和方式不同,其叫法也就迥然不同。《礼记·曲礼》中有这么一条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卒、不禄、死这五个不同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相似文献   

19.
张雨 《老年教育》2014,(1):46-46
在中国,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职名称。唐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者的称呼,始见于《唐六典》,即指学习医学的人,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了从医者之通称。  相似文献   

20.
“泉”与钱     
“泉”是古代钱币的别名。钱币称“泉”始于周代,《周礼·地官·泉府》:“泉与钱,今古异名。”“泉府”就是周朝专门管理财政贸易和铸币事务的官府。“泉”字最早出现在钱币上是在东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当时,王莽下令废止流通了200余年的五铢钱,先后铸造了“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