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得道”CEO脱不花曾说:“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红利。”近100年以来,女性逐渐从育婴房走向职场,从闺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于当代女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女性很难做到像男性那样轻装上阵地去闯世界,她们需要匀出更多的精力养儿育女、照顾家庭。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女性,如何让自己在负重前行中最大化地挖掘自我潜能?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直到我找到了“1+n”自我发展公式。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女性文学异军突起。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冲出了男权叙事的藩篱,她们为了维护自己性别,以富有穿透力的笔触去发掘久被男性话语遮蔽的女性生存本相,书写女性所独有的性别经验,凸现幽秘的女性世界,在性别意义上重新构建文学的叙事机制,力图清晰地还原出那个自我视野中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6.
从一贯的男性话语遮蔽下呈现女性的生存经验并由此延伸对历史的不同把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鲜明姿态。这一时期的女性更注重挖掘革命历史话语背后女性在历史及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欲望及心理。在她们笔下,不仅"文革"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而且也是女性寻找自身合理位置,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完成女性作为女性的历史存在的主动与自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的女性城市小说多以后现代语境下的城市生活为背景,以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个体话语,以她们的个体体验竭力撕碎关于传统的、男性和女性的种种幻明,扰乱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让人们从一个破碎的一角中得以窥见一个女性的真实的自我”,顽强地支撑起女性话语的独特空间。  相似文献   

8.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一直以来处于无根的状态,她们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语言,被迫寄生在一个充斥着权利话语的有机体上,长时间的消磨使她们渐渐成为了语言的奴隶.尤其在商品文化盛行的时代,她们不仅成为了利益的砝码,而且还得默默承受被切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钟颖慧 《文教资料》2013,(29):66-67,77
萧红因其特殊的生命经历而具备一种似乎是与生俱采的悲凉感,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折射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生死场》中,萧红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热忱关注与同情。但是历史的局限使萧红和她笔下人女性人物都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难以通过话语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剧命运内涵和根源。  相似文献   

10.
黄氏电影以女性寻找自我为起点,经历了“花木兰”与“还我女儿妆”的两难困境,最终由对父权社会的背叛走向了重写历史重塑自我的女性 躯体书写。其突出成就即在于,以“回到自己的屋子”的女性身体的写作方式,使女性寻找自己话语的叙事策略得以完形,并通过独特的经验内容对男性语语提出挑战。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银幕上写具有独立人格理想和化精神的主体形象,这是中国电影化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陈学昭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两个文本,具有女性书写的不同维度,体现出她们的个性特点。《工作着是美丽的》字里行间流溢出的是生动的、可触摸的女性人生体验,在表层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女性个人叙事的内核,是一部以“个人记忆”叙述知识女性自我成长经历的朴素的女性文本。《青春之歌》却并非来自作者自我人生体验的“如实”书写,女性自身的经验被置于以政治为中心的男性主义话语场后,本真意义的“女性自我”已不能完整的“呈现”。作品叙事视点的选用不是纯粹“女性本位”的,女主人公的“成长”,也是建立在作者对其主人公性别身份的部分扬弃和阶级、民族身份确认上的。但无意识潜文本对叙事者性别经验的“泄漏”,又使它在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背后,隐含着女性话语的某些痕迹。  相似文献   

12.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她们在突现自我、建构“双性同体”的自我人格以及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场域当中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相。她们以果敢的行动和言说表达了她们追寻自我的诉求,但又因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因循而最终无法争得较为完整的自我空间,确立较为独立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董秀英、景谊、黄雁这三位作者的小说较有代表性地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创作流向。她们或是从社杜会层面上,发露被历史遮掩的“自我”记忆;或是从心理层面上,透视边地女性生命本体;或是从文化层面上,解构神秘男权文化。以其边缘性的独立话语,呼唤着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群体性腾飞。  相似文献   

15.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妇女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受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她们的个性发展、思想意识、行为模式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但她们的话语和情感表达方式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在社会交往中,中西方女性在礼貌、情感表达、话语隐含等方面往往使用相同的句法和语气表达细腻的心理感受和对他人的关心。女性的交往手段同时显现出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7.
《挂枝儿》展现出一个相对真实的女性世界。作品中的女性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是都表现出了人性的跃动,她们对欲望的直面,她们的冷静理性,她们的愤怒与恨,都显示出一种反传统的特征,这些都标志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觉醒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追求和渴望中隐含着某种危机和悲剧感,她们无法找到根本有效的自我解脱之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存在矛盾和局限,这正是一种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这实在是因为她开创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帝王的后妃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她们地位高贵、粉艳脂香;她们命比纸薄、任人宰割。她们的命运处境既可以高如云端神仙,也可以低如地底蝼蚁。这判若天渊的待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由她们身边的男人决定操纵,她们自己往往无能为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后妃们虽然有自己的思想性格,但她们生活的那个世界却并不需要。她们的最大功能,不过是取悦于帝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观的碰撞历史是妇女的血泪,现实是妇女的迷惘。而知识女性,因为产生了觉醒意识,更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她们试图于荆棘丛中探出妇女解放的路来。为此她们忧虑,她们恐惧,她们产生种种理想的幻觉,这就是她们的“精神黑洞”(任菀《寻找“自己的天空”》)。妇女们的优秀群体知识女性的先锋─—当代女性作家试图剖析并打开“精神黑洞”。女性作家们在经过“鞭挞男性”、“蔑视男性”、“关怀男性”再到“寻找社会病根”的探寻历程后,把目光放到了女性自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上。传统文化把女性定位在从属于婚姻契约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