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动量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如滑块与滑块相互作用,滑块与长木板相互作用,滑块与挡板相互作用,子弹射入滑块等,或在此基础上加上弹簧或斜面等,这些问题中都涉及到滑块,故称之为滑块模型.掌握此类模型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终是否有共同速度?(2)系统是否受外力(如水平面是否光滑等)?即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还是动量定理.(3)过程中的功能关系.下面结合例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_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了1/3v_0。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相似文献   

3.
吴秀萍 《考试周刊》2015,(11):124-126
滑块与长木板模型的题目,物理变量繁多,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制约,对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作者从滑块与长木板模型的基本问题开始,逐步引申到斜面、电磁场等环境中,以题目为例,对这一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4.
<正>滑块和木板模型是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个重要模型,有时需要从动力学角度运用整体法、隔离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解题:(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或整体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有时可以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度分析。所以此模型能考查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模型建构——力学中滑块模型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木板足够长,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求木块和木板的最终速度及此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6.
<正>例1(2013年全国理综Ⅱ卷第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滑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己知滑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滑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分析2023年高考题中滑块-木板模型的考查情况,以2023年山东高考卷压轴题为例.对滑块-木板模型展开评析、归类,总结相关方法,进行拓展提升,针对本模型特点给出复习备考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向来是高考物理的“重头戏”,并且常考常新、现试就近年高考物理力学综合题的命题及解法进行全面评述,供参考。一、从命题意图看是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但转化参照物后,用相对运动和动量守恒定律即可简捷求解。例1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o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十V。。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块离…  相似文献   

9.
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的长木板,从其左端滑上一个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小滑块,最后达到相对静止,求(1)相对运动过程系统产生的内能;(2)滑块在木板上滑行距离.  相似文献   

10.
滑块木板模型综合了运动学、牛顿定律以及功能关系等多个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作为压轴题出现,学生对相关考题感觉困难,不易解答,导致失分严重。文章选取2013年和2015年的相关高考题进行对比分析,剖析滑块木板模型的本质,总结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陈克利 《物理教师》2014,(12):55-57
滑块-木板类问题情境丰富、过程复杂、思维量高,选拔功能极强.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容易思路混乱,顾此失彼,常陷入困境.本文透析滑块-木板模型,优化解题思路,演绎高考此类经典,规避题海,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对初、高中教材中的摩擦力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介绍如下:1 结构实验装置由平板测力计、定滑轮、塑料滑块、带有轨道的支架和长木板组成.测力计固定在支架的坚直部分,其下端挂钩用一根细绳通过一个高度可调的定滑轮与放在长木板上的滑块相连接.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力学中的板块模型指滑块与滑板(车)相互作用时的一类题型,它在力学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是力学的精华所在和高考的热点难点之一,现对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一、单滑块单滑板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  相似文献   

14.
<正>"板—块"模型主要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计算、能量问题等。若需计算单个研究对象的摩擦力做功,则摩擦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公式中的位移为物体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若需计算系统的摩擦力做功,则静摩擦力对系统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公式W_f=-fs_相,s_相为滑块相对板运动的相对路程,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即Q=fs_相。在由小滑块与长木板因相对运动而发生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中,滑动  相似文献   

15.
杨三春 《物理教师》2005,26(2):41-41,43
原题:如图 1 所示,两滑块A和B 的质量分别为 mA = 2 kg, mB = 4kg,置于放在光滑水平面的木板C的两端,它们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木板长L=1 m.现分别给 A和B 一初速v1 和v2,最后两滑块恰好未滑下木板.求系统初动能最小时A和B 的初速度.此题是四川省2004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题(第34小题).命题者提供的参考解法是:由题意可知,小滑块A、B不掉下来的条件是三者速度相同.设小滑块 A、B 和木板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1-mBv2=(mA mB M)v.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12mAv12 12mBv22=μmAgl …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17.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中职课程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本文以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为探究载体,从“滑块——木板”模型中的两类情况进行剖析,充分展示“速度——时间”图像在物理解题中的有效运用,希望能够给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200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最后一题及其参考解出现错误。现将原文转述如下: 如图1所示,长L=1 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右两端各有一小滑块A、B,质量分别是mA=2kg,mB=4kg,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0.4,今使A、B分别以速度v1、v2同时相向运动,直至B到达  相似文献   

19.
“滑块和木板”模型是经典的物理模型,它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这个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道力学题的错解分析湖北省黄冈中学龚霞玲为了考查学生对摩擦力掌握的情况,在一次高三物理测试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质量M—0.2千克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a,一0.1.现有一质量也为0.2千克的滑块以V。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