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同乐栈     
同乐栈快人快语公告栏"饿"="我","滴"="的",出自《武林外传》佟掌柜之"名言",实为陕西话:"高烤官"也就是诸位考生了。特别提醒:"网言网语"虽大多未获官方认可,却也反映一方一隅的生活,我们在此加以链接,不为"推广",重在"交流"。方言旨在博一笑,千万不要在自己文中模仿,以免丢分哦。还有什么不明白下次call我,等着你来稿。^o^  相似文献   

2.
"饿"="我","滴"="的",出自《武林外传》佟掌柜之"名言",实为陕西话;"高烤官"也就是诸位考生了.  相似文献   

3.
一、"差点儿P"的基本韵律结构 在"差一点 VP"句式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问题上,朱德熙(1980)认为:(1)企望之下,肯定形式的"差一点买着了"可理解为"没买着",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买着"即"买着了";(2)不企望之下,肯定形式"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1987年有一篇文章<说"胜"和"败">,提到1984年5月13日的<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报道了同一则新闻,用的标题分别是:"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两个标题一个意思,如果消去相同的字眼,则"大胜"="大败".  相似文献   

5.
"宅女"是最近媒体上流行的又一个新词,无论在报纸还是在网站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宅女"的身影,如:(1)呼唤"宅女"走出自我,一起逛街(布播网2007年7月9日)(2)林慧萍在美国当"宅女",11月返台开唱——问及为何知道星光帮,林慧萍坦言在美国很享受当"宅女",最久可以一周都足不出户,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为自己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一种平等意识而自豪。在我班上,没有固定的班长职务,因为在我的观念里,"班长" 是一种荣誉资源,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用的。所以,我们班上的学生开始上课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喊"起立、立正",而不会让口令成为某个学生的特权。与此相对应,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非常"公平",我不会对哪个优秀一些的学生显示出过多的偏爱,也不会对某个后进生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8.
徐金梅 《考试周刊》2013,(45):11-12
作者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探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道和生学     
20年前,我到北京参加"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表《"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一文,明确地提出了"和生学",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广泛关注。大致同时,先后有冯友兰先生提出"仇必和而解",张岱年先生提出"兼和",张立文先生提出"和合学"等,呈现出"百花齐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会克隆的话,我一定会克隆出一个"我",让他代替我干活,做作业。星期六,妈妈一早就把"我"叫醒,让"我"赶紧去吃饭。在饭桌上,妈妈唠唠叨叨地吩咐"我":"今天你在家里要择菜,要煮饭,  相似文献   

11.
糟!又接"飞"了,波比哥,怎么回事呀,为什么我老接不住你发的球呀?:这就是水平!:波比大哥,你就可怜可怜我这只球类项目的"菜虫",也教我两招吧!  相似文献   

12.
"杨柳"并称,堪为同类,但"杨""柳"单列, 亦不分你我.朱自清散文<绿>有"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一句,挺拔的杨树而至袅娜拂地,真真不可思议:但此处之"杨"实为"柳"也.再如"二月垂杨未挂丝""万树垂杨拂地生",这两个"垂杨",实指"垂柳"."杨柳"并列,有时单指柳树,如"杨柳依依""河边有几棵杨柳"等.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垂杨柳",实际上也是垂柳.  相似文献   

13.
刘贞  陈晓丽 《大学生》2012,(21):21-23
记者:为什么叫"犀牛人"?赵老工人:我的合伙人博友Eric偶然看到一幅名为"犀牛的偏见"的插画,说一只会画画的犀牛,无论画秋水长天落日夕阳,每一幅画中间都有座"山",它的犀牛角。与其说是偏见,Eric觉得不如称其是年轻人的独特"兴趣",如果他们的"角"都被现实打磨干净,那这个世界岂不索然无味。我们希望来这里的青年都带"角",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一、"删减",与原文本相比;二、"替换",与原文本相比;三、"改动",与原文本相比。  相似文献   

15.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拍案而起,斥我为狂妄之徒,你这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吗?对于这个题目,我需要辩解几句。这里的"我",指的是自己。"我"可以称自己为"我",别的老师称自己也为"我"。"我"就是自己,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翻阅"教学日记",发现我在教《示儿》一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祭",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祭"写成  相似文献   

17.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A)1.D2.C3.D4.A5.C6.C7.B8.50009.1.7×10810.黑的11.-"212.12.012.0113.5014.原式"="2.15.原式"="-"1.16.原式"="-"26.17.原式"="2ab.18.x"="27.19.x"="398.20.57°.21.∠AOB"="20°,∠AOD!="120°.22.将x"="21代入2x!3-!m"="1,得2"×"213"-"m"="1  相似文献   

18.
(一)"启发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古老的论述,至今仍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在这段论述中,其要义有二:一是要启发学生,首先必须把学生置于"认识主体"的地位,学生"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然后启发"。所谓"心愤愤",就是"心求通而未得";所谓"口悱悱",就是"口欲言而不能"。  相似文献   

19.
古时有"八端"之说,"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以为"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八端"中之尤其重要者,"百善孝为先","不孝"在古代就是犯了最重的律条. 陶星的事迹,就是一个字:"孝".读陶星的"孝",让人明白了"反哺"的含义,让人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我为陶星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为很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为很多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学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信息量小、语言平淡,往往"有骨无肉"或"有肉无血",我将其形象地称为学生作文"贫血症"。"贫血症"虽是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找到问题的症结,便可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