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以2-巯基苯并噻唑为原料,采用氯甲酸三氯甲酯为氯化剂合成2-氯代苯并噻唑的方法,重点考察了不同溶剂和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合成2-氯代苯并噻唑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磷酸介质中,以异丙醇铝为铝源,采用直接合成法合成出Al-SBA-15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静置时间对Al-SBA-15介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农药中间体2-氯-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丙二睛、硝酸胍与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的合成工艺路线和研究水平.分析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合成2-氯-4,6-二甲氧基嘧啶的工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加热无溶剂条件下,将噻吩、联苯甲酰、醋酸铵三组分采用"一锅法"反应,合成了2-(2′-噻吩)-4,5-二苯基咪唑,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快捷、简便,为2-(2′-噻吩)-4,5-二苯基咪唑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辐射技术,在吡啶介质中,以六氢吡啶为缩合剂,糠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α-呋喃丙烯酸.探索了反应物的配比、缩合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较短、产物分离纯化容易和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邻苯二胺和乙二酸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经过缩合反应一步合成了目标产物2,2'-联苯并咪唑,并合成了它的Zn(Ⅱ)配合物.同时采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本文还研究了合成2,2'-联苯并咪唑的最佳反应条件,产率达到82%.该合成方法简单,条件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焦单模微波合成系统,在无溶剂条件下,取代苯酚分别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反应,合成了系列二苯氧基甲烷/乙烷类化合物.考察了微波辐射温度、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碱的种类及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8种化合物,产物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焦单模微波合成系统,在无溶剂条件下,取代苯酚分别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反应,合成了系列二苯氧基甲烷/乙烷类化合物.考察了微波辐射温度、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碱的种类及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8种化合物,产物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香料苄基-2-萘基醚的合成方法,通过对催化剂的改进和利用超声波技术改善催化条件,使苄基-2-萘基醚的合成过程向绿色化靠近.具体实验方法是,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在超声波辐射下,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苄基-2-萘基醚合成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条件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是合成苄基-2-萘基醚的一种可行工艺.合成苄基-2-萘基醚的最佳条件为: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2-萘酚与氯化苄的摩尔比为1∶1.05,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5h,产率可达4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苯胺和冰醋酸(乙酸酐)为原料,通过分馏法、回流法、干燥法、回流-干燥法、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乙酰苯胺.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进行反应方法探究和比较,优选出合理、实用、可行的制备方法.回流-干燥法和微波法是较佳的合成方法,不仅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缩短,而且提高了反应产率,使实验操作更加绿色化,也可为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山药、新鲜芦荟和脱脂粉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菌种作为发酵剂,制得集山药、芦荟和酸乳的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乳制品.最佳工艺配方为山药添加量为6%,芦荟添加量为6%,白砂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3.5%;发酵温度42℃,主发酵时间5h;添加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0.15%,瓜尔豆胶0.25%可保证制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古籍中的动物名瓦剌是鳄鱼。螣蛇是金花蛇。纳鼈是平胸龟。锯鲨是尖齿锯鳐。狮刀鱼是宝刀鱼。含光是黄鱼。哲绿鱼是哲罗鲑。花魿是几种鲾。松鱼是海鲇。赤鬃是黄鲷、真鲷。火烧鳊是胭脂鱼。青蚨是大型昆虫田鳖。茭虱是臭虫。蜭是蠹食毛皮干肉的虫。蟛蚏是招潮蟹。空豸是双壳类的海笋。假猪螺是管角螺。土笋是星虫。桃花鱼是桃花水母。  相似文献   

13.
猪油制备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旌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2):127-131
以猪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乙醇胺合成烷醇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真空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反应条件:n(甲酯):n(二乙醇胺)=1:1.6,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0h,真空度0.07MPa,催化剂用量0.6%(基于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烷醇酰胺的收率达95.45%.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为猪油的综合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元醇和过量多异氰酸酯制备的含-NCO预聚体为A组分,以芳香胺和聚醚多元醇为B组分,制得的双组分高强度聚氨酯防水涂料,抗拉强度3.0-10MPa,伸长率200%-400%,粘接强度≥2.0MPa,适合水剂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风"之名起于战国,本指曲调,<郑风>也是"雅乐",得名时主要指郑诗."郑声"源起于殷商,在民间流行,得名于春秋,是较复杂,富于变化的新声.<郑风>与"郑声"有各自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内涵,又有交叉点.  相似文献   

16.
鲜牛蒡经清洗、切片、热烫、护色、打浆、胶磨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富含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牛蒡精粉,研究影响喷雾干燥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牛蒡切片热烫后采用1%柠檬酸+0.4%抗坏血酸+0.5%氯化钙护色液浸泡30 min,料水比1∶3,进风温度200℃,雾化器频率为60 Hz.在此条件下,牛蒡精粉为白色粉末,得率7.25%,固形物回收率55.77%,溶解率超过85%,含水量4.13%,多糖含量16.50%,精粉蛋白含量16.63%,灰分含量5.17%,粗纤维含量0.14%.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牛蒡精粉,是对鲜牛蒡进行深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对以淀粉、磷酸、蜜胺为原料合成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方法和产品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热重分析法、加热膨胀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小时,磷酸为淀粉用量的75%;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小时,磷酸与蜜胺的摩尔比为1∶1.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收率为51.3%。产物在398.5℃开始明显分解,温度升高到567.5℃时,失重为73.8%,膨胀率为119.4cm3/g。结果表明,目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膨胀性。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的螯合工艺,以谷朊粉水解物为原料,七水硫酸锌作为锌源,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微波螯合时间、微波螯合功率、反应液p H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经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为:微波螯合功率为350W,微波螯合时间为8min,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为3∶1,反应液p H为8.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74.2%。  相似文献   

19.
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单体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比较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作为供试菌种,对精油的抗菌效果、精油抗菌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程度40目,料液比为1∶10,蒸馏2h,得率为9.19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压力为2000PSI、温度为30℃、萃取2.5h,得率为4.5%.乙醇回流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L),回流次数为3,回流时间为3h,得率最高可达34.52%;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3h,粉碎程度60目,最高得率为20.38%.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存在评估指标不独立、评估信息模糊与评估结果难量化等问题,提出基于决策实验室法(DETATEL)与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的评估方法。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将各因素划分为影响层面与评估指标,使用DEMATEL方法求得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与各层面间网络关系模型。通过ANP算法构建评估指标网络层次结构,求解指标权重,并识别出应急管理关键环节。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估,并进行综合评估,得到量化评估值,直观显示应急管理能力实际水平。利用该方法对某市进行评估,得出该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值score=3.063 9,等级为“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