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蒲剧的唱腔与伴奏音乐方面的特点分析论证蒲剧音乐创作的特点。唱腔方面包括:1.曲调特点2.变腔原则3.结构特点4.变板原则。伴奏音乐包括文场曲牌及武场锣鼓经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蒲剧音乐的创作特点的分析与研究引起人们对蒲剧音乐的关注和认识,从而为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胡在蒲剧文场"四大件"之中,虽然是作为主奏乐器板胡之下的伴奏乐器,但有时候根据音乐的需要仍承担着领奏部分。本文对蒲剧二胡滑音演奏的基本规律,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进而希望获得实际二度创作时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鲜明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3.
蒲剧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蒲剧既体现着晋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包含了晋南地区的民间唱腔的变化,如何加强传承蒲剧这一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已经成为蒲剧现代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蒲剧传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主要叙述了蒲剧的发展历程和唱腔唱法等,解析了蒲剧在民间的传承及现状,重点提到了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现状,以及面对这一问题所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属于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与其它地方戏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从明清到新中国的成立,它饱经风霜,但是因为多变的板式,丰富的唱腔,优美的旋律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和独特的表现魅力,使其倍受人民的喜爱。另外,蒲剧的脸谱色彩明艳,构图富有特色,简单明了,也成为其一大亮点。然而随着二十一世纪传媒的高度发展,人类文化共享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蒲剧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观众减少,种类的单一及宣传力度不够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古老而传统的蒲剧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音乐分析视角对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归纳主题导向和写作创作特征的基础上,导入社会学视角,构建模型提出研究问题,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观众对音乐会整体满意,现场"觉音"的感性体验良好,《广州映像》是最受喜爱的曲目;特色鲜明的写作题材和丰富多彩的创作技法积极促进了观众对音乐会原创作品"悟乐"理解和接受;也推动了观众结合生活进行"喻理"思考和反思。双重视角研究为原创作品创新实践和音乐管理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并丰富了乐评工具手段。  相似文献   

6.
音乐集合了声音和表演的艺术特点,是一种自古发展传承至今的艺术表达形式,对音乐水准进行衡量需要综合参考表演、创作以及欣赏.音乐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表演者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音乐体验进行了二次创作,能够将自身的审美情感结合词曲作家的情感共同传递给观众,令观众感受到一种艺术享受.音乐表演者结合自身的表演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表现出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本文就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展开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音乐表演种类繁多,但无论是声乐表演还是器乐表演,其表演质量都会受到表现力的影响。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表演中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以优美的旋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音乐表现力主要有多元化审美、个性表现力、共性表现力三种展现方式,可以通过培养乐感,提升想象力以及强化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来强化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动画短片《昙华林》的创作上,音乐方面采用了现代电子音乐与编钟、湖北大鼓、古琴等等地方元素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然后结合音乐将具有当代湖北特色的画作进行数字化再创作,使其为音乐服务的创作手法。本文从音乐动画的具体创作展开来谈,阐述了音乐动画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如何将湖北地方特色元素的声音进行整理、取舍、糅合以后来再创作,实用性强,希望对今后本方向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画短片《昙华林》的创作上,音乐方面采用了现代电子音乐与编钟、湖北大鼓、古琴等等地方元素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然后结合音乐将具有当代湖北特色的画作进行数字化再创作,使其为音乐服务的创作手法。本文从音乐动画的具体创作展开来谈,阐述了音乐动画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如何将湖北地方特色元素的声音进行整理、取舍、糅合以后来再创作,实用性强,希望对今后本方向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改  曹文 《教育艺术》2009,(11):F0004-F0004
国庆前夕,由山西临汾文化艺术学校和蒲剧院联合组合组成的小梅花蒲剧团进京演出《表花》、《杀府》、《挂画》、《跑城》、《火凤凰》等蒲剧折子戏。参演者平价年龄20岁,均毕业于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大多获得国家或省级比赛一二三等奖。他们以精彩的唱念做打功夫、精湛的表演技艺、精到的剧情演绎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歌剧《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的音乐创作扎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突显了歌剧民族化、地域化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20,(3):81-84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角色,主要以多声思维创作为主。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音乐更强调单向思维延伸,鼓励音乐作曲家在充分吸收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营养,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打造出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高品质音乐。对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将有助于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洋 《华章》2012,(12)
本文对世界探戈音乐大师皮亚佐拉的音乐从历史背景到创作内涵,从创作技法到美学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多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音乐的创作背景、具有特色的创作技法进行了仔细的剖析、探究,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对作品创作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分析结果与传统古典的创作规则进行比较,概括归纳出怎样从演奏中诠释好这类探戈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作品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和生命力.好的影视音乐让作品内涵得以更好地发挥,引领着观众的情绪走向.好的影视作品必然伴随着好的音乐,而对于好的音乐而言,除了作曲家优秀的一度创作,也离不开演唱(奏)者的二度创作.好的二度创作更是赋予了音乐作品二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型新编蒲剧古装戏《青丝恨》以全新的艺术理念、艺术视角、艺术手法,为"王魁负桂英"这一古老的历史故事剧赋予了时代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生命力。该剧古为今用的现实教育意义,使其深受老中青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也为贾菊兰赢得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等多项大奖。贾菊兰作为新一代蒲剧演员,有着独特的创新意识和艰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首先介绍贾菊兰的下腰水袖及双手倒书绝活,其次分析新编《青丝恨》在剧本、立意及唱腔等方面的创新,意在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贾菊兰,了解新编蒲剧《青丝恨》。  相似文献   

16.
从勋伯格完成第一首无调性音乐作品开始,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手法应运而生,无调性成为20世纪音乐创作的标志性音乐语言。同19世纪相比,20世纪音乐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各种创新的思想和技法。艺术作品同其观众的关系应是美学、心理学、社会诸条件的总和,20世纪许多音乐创作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其日益深奥的音乐语言使观众不断减少,因此引起了许多作曲家的关注与思考,掀起了一股强大的音乐修正与回复浪潮。  相似文献   

17.
《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舞剧音乐。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完成了芭蕾舞剧音乐的重大改革,使它在芭蕾发展史上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成为一个芭蕾音乐的代名词。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完美的音乐形象、感人的戏剧,将芭蕾舞与音乐融为一体,深深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  相似文献   

18.
<正>为传承中华母语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自2007年以来,我们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课题研究,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进行民歌即兴创作和课堂器乐即兴创作实验教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两晋时期描写吟咏乐器、舞蹈、歌唱等的音乐赋创作繁盛。这一时期音乐题材的赋体作品篇制结构及修辞特色,既符合一般小赋创作的规律,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多数音乐赋篇幅不大,骈散句式兼有,骈俪句型已大量运用,更讲究词性联对的工整。修辞方面既有这一时期咏物类的一般特色,同时也有音乐所独具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20.
电影音乐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专为某种故事情节需要而创作的特殊音乐结构,它的演奏方式是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被观众所感知。由此表现出一种感情,让观众随着音乐变化体会到同样感情的起伏,无意识的唤起人们对某种现象的喜悦和兴奋,这种意境才是真正电影艺术作品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