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创刊160周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60周年。喜逢“双甲子”之际,我们特邀这两个当代中国报纸名牌副刊的部分编辑撰文.诠释编辑副刊的理念,诉说“为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以此表示庆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上海《新民晚报》是一份日出四开两张的报纸,共计八个版面,单是副刊《夜光杯》就占了两版,四分天下有其一,可见副刊在该报所处地位之重要。《夜光杯》是一个历史名称。上海解放前,《新民报》有三个副刊,其中一个就叫《夜光杯》,刊登杂文、散文、掌故、小品。其余两个副刊,一个叫《夜花园》,刊登影剧文章;一个叫《十字街头》,反映社会生活。我曾经是《夜光杯》、《夜花园》的投稿者。现在的《夜光杯》所继承的传统,主要是上述三个副刊的综合。《新民报》创刊于1929年。1989年正是它的60华诞。如要追溯历史渊源,还可以举出早年几位创立副刊风格的名家如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等先生,他们流风余韵,也给了我们这些后继者以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网上冲浪,看到这样一则信息:今年(2006年—编者注)10月中旬,上海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京举办盛大作者座谈会,纪念文汇报副刊《笔会》、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双双创刊60周年,王蒙、吴冠中、范敬宜等大家与会,称赞两家副刊历经60年长办不衰写下当代中国报史传奇,同时又发出许多感慨。新华社当日消息的标题是《众知名学者呼吁:报纸副刊不能被商业化吞噬》,人民日报消息的标题也同一基调——《学者呼吁:报纸副刊不能变成娱乐版》。  相似文献   

4.
正在报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报纸副刊的分量亦在加重。成功的副刊,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在很多报纸副刊都"缩水""瘦身"的情况下,上海的两家老牌报纸《新民晚报》和《文汇报》却特别重视副刊品牌建设。据有关数据统计,在这两家报纸的读者调查中,其品牌副刊"夜光杯"和"笔会"在整份报纸中的阅读率  相似文献   

5.
副刊的名字     
副刊原是新闻版面的一种“补白”,是边角料,可是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版面,并且有许多报纸因副刊的名气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像《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等,这些副刊的名气与它们的报名的辉煌相得益彰,从而与报纸  相似文献   

6.
羊城晚报的副刊有两个。“花地”是文学艺术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一万字。“晚会”是综合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九千字。除了固定的篇幅以外;“花地”遇到出专刊的时候,常扩大为一整版。“晚会”现在每逢星期六也扩大为全版。两个副刊每月实际见报的有五十万字左右。这两个副刊,在羊城晚报创刊那天就办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7.
近读报纸一则资料,《新民晚报》的副刊名《夜光杯》始于1946年5月1日。当时在启用此刊名时曾专门有一发刊词,其中对稿酬支付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半月结付一次。”笔者认为:“半月结付一次”稿酬好。由此联想到目前结付稿酬的状况,大多数是两三个月,有少数甚至四五个月。依笔者愚见,一个  相似文献   

8.
1946年,剧作家吴祖光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坚持为人民办报的理念,将生死置之度外,秉持公理和正义,发表了大量支持中国革命、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进步文章,为“夜光杯”塑造了进步的形象,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9.
又是李辉先生。又是北京潘家园。这篇《纸上苍凉》使养生休息中的我有点按捺不住了。 几年前,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读到了李辉先生一篇短文,披露了他在北京潘家园旧书摊上淘到的一个“金矿”:50、60年代中国剧作家协会的一大批档案材料,大多是当年个人检讨、互相揭发、批判提纲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新民晚报·夜光杯>创刊60周年之际,<夜光杯>老主编秦绿枝先生撰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深情怀念为<夜光杯>作出贡献的前辈,其中提到了"文革"以前担任过晚报副刊组副组长的陈振鹏先生.对于陈先生在编报方面的贡献,已有定论,予生也晚,没有亲身感知,自然不能赞一辞.而陈先生后期转到上海古籍出版社,我有幸与他在一起共事,了解他在编书方面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感他在编辑工作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堪称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芳菲 《新闻记者》2007,(9):79-80
《文汇报》"笔会"栏目创刊的第一年(1946年),浸透着时代血的挣扎和火的洗礼,是文气最饱满、触角最敏锐的一年,也是后期"笔会"的根。其时的作者队伍、编辑思路都成为以后办刊的财富,值得借鉴处颇多。那一年,"笔会"做了不少专辑,如"纪念闻一多先生专辑",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专辑",前者  相似文献   

12.
暮鼓声声     
《新民报》北平版创刊时只有三个副刊,即《北海》《天桥》和《鼓楼》。1946年9月又增添了《北京人》《新世界》《小家庭》三个副刊和一个三日画刊。《北海》是文艺副刊,由张恨水先生主编。创刊时刊载了茅盾的中篇小说《生活之一页》,老舍的长篇笔记《八方风雨》,郭老的短篇考古论著,章士钊、沈尹默、于右任等的旧诗词,张恨水自己也写了长篇小说《巴山夜雨》。该副刊在当时颇有  相似文献   

13.
去年7月。新民晚报由8个版扩大为16个版。原先“四分天下”的《夜光杯》副刊没有“水涨船高”,趁势扩大地盘,仍为两个版。我们认为,在不少报社追求“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质”上。通过提高版面的品位与格调来赢得优势。用总编辑丁法章同志的说法,就是要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抓“活鱼”——增强时效性《夜光杯》过去的优势,在于它的综合性;兼收  相似文献   

14.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来临了。《夜光杯》以什么姿态跨入新世纪,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面临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我们惟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才能自立于报刊之林。一、继承传统坚持“三性”《夜光杯》已有54年历史,这在全国报纸中是少见的。经过几代报人的摸索和实践,《夜光杯》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那就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如何更好地体现《夜光杯》的这一风格,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三性”。1、综合性。新民晚报的办报宗旨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相适应,《夜光杯》副刊应该坚持综合性,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多样化。如果办…  相似文献   

16.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报纸副刊比作绚丽多姿的飞龙,那么,副刊所设置的拳头栏目,无疑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报纸副刊注意版式设计、版面美化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但是,副刊要想使读者读下去,进而细细品味个中感受,没有几个“叫得响”的专栏是不行的。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关系上,内容是首要的,而能够表现内容的重要形式是设置专栏。《新疆军垦报》星期刊创刊之初,曾以新颖的编排手段和独特的风格而受到新疆新闻界关注。但在报纸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新民晚报复刊初期,体育新闻报道就被誉为其四大拳头产品(其他三个是副刊夜光杯、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之一。当时,在每天6个版面中,体育新闻就占一个。老  相似文献   

19.
有一段历史经常被记者、编辑搞错,其实这段历史是不应出错的.比如2月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雨果故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雨果因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而奋笔疾书”,这里的“八国联军”应是“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发生在1900年,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请见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62年9月版),相隔有40年光景,不应搞错的.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文学性副刊曾经在报纸上繁荣一时,有些副刊栏目成为报纸的重要品牌。例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北京晚报》的五色土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都市报兴起之后,副刊日趋多样化,娱乐休闲和综合服务类副刊占据了都市报新闻版面之外的主流,融入了百姓日常消费、休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