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拳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评析了当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个性;全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云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追求。作者力求勾勒出云南儿童文学在全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对特定时代儿童世界的展现去反映无法穷尽的现实儿童世界的本质,儿童的共时性、超时代性、无限性就在具体的时代性、有限性之中得以实现。作家对儿童世界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描写受到儿童感性世界的无限性、作家创作的理性规范以及多样统一的艺术手法的制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在儿童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二者的交叉点上发射象征性儿童生存方式的光彩,才能显现儿童文学特有的美,才能提升儿童读者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五六十年代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到八十年代倡导儿童文学应担起“重新塑造民族性格”的职责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一直受到特殊关注 ,最终发展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 ,过分强调儿童文学的训诫价值 ,忽视其审美价值。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 ,往往表现为对儿童世界的粗暴干涉 ,即用成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去评判作品 ,而漠视儿童文学本身所特有的美学原则。正如瑞典儿童文学理论家尼古拉耶娃指出 :“他们在作品寻找的是主题、意识形态、训诫和教育的价值。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 ,作品提供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那么艺术上的缺陷是可以原…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5):62-65
儿童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加入真实世界的描写,能够帮助儿童读者全面客观地认识所处的世界,对其发展有很大的现实作用。以真为美是儿童文学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意大利著名作家贾尼·罗大里的唯一一部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三个流浪儿》真实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民众的困苦生活以及其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斗争精神,从审美的现实性、理性和政治性三个方面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要素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来看,游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在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中表现非常明显,并且在三者的相辅相成中,建构了一个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引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和技艺学习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彰显艺术的美感教育,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冰心的很多创作是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品。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些文学作品,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是童心美。  相似文献   

9.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教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的简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它是“美学方面的教育”(《反杜林论》第327页)。人类要按美的法则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美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感受、理解、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它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美的本质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解放以来,我国美学界进行过热烈的争论。但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一种观念和意识。我国当代的美学家吕荧就是主观论派的代表。他认为美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2.
"零度与偏离"是王希杰先生修辞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运用偏离理论从性别的正负偏离、成长题材的偏离和缺失、硬偏离和软偏离、显性偏离和隐性偏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儿童文学的现状,即存在的性别感的缺失、对"性描写"的避忌、成长题材脱离现实、儿童语言虚假做作等问题。找寻其原因并探讨其对策,进而促进作家的社会担当情怀,提高写作水平和敏感度,促进儿童文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作家往往以自然风物、山川遗迹为质点来畅神达意,自然山水就具有了与作者主体心境交相辉映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了自由舒展、真实纯净的艺术风格和空灵深邃、宁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同时,在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和变革,使散文具有多元化、开放式形态,散发出一种兼收并蓄、异彩纷呈、回味悠长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乡土散文中的写人散文 ,展现了乡土世界里各色人物。作家以主观的感情、客观的笔调、陌生化的手法 ,突出乡土人物形象 ,使乡土人物反映了作家对乡土的记忆、经验和思考。其中运用的陌生化、怪诞等手法 ,更是这类散文所独擅 ,这些作品有助理解现代散文的艺术技巧及现代作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5.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情思则是产生"隐秀"美学效果的原因。"隐秀"审美观不仅对文学创作与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汉诗英译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隐秀观"关照下,探讨唐诗创作中意象"隐"与"秀"的手法及其英译策略,理解唐诗"借景生情"的艺术创作技巧,以便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来展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早期散文清新灵秀,飘逸自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秀于中国文坛,为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可贵贡献。其散文写作艺术独树一帜,风格自成一家,源于其新鲜的审美感悟和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论角度看,艺术追求的主要是审美客体的象征性,因此,艺术真实是审美主体的评价态度和审美客体象征性的统一,主体的评价在这一统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