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林伯渠关于作风问题的四次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至1945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了多次各种形式的检查会、座谈会,专门讨论机关作风问题。这里刊布的史料,就是当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同志于1945年6、7月间,在边区专员联席会议上(有边区政府各厅,处、院、局负责人参加)的几次讲话。其中诸如“作风是执行政策中整个方向中的枢纽”、“一个政权工作者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注意革命的纪纲”等思想观点及深刻论述,对当时边区机关作风的改进,对边区干部的教育,都曾起了重要作用。 史料选自馆藏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原件系记录稿,编选时文字未动,只对有些段落、标点符号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解放战争中改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到现在经历了四十五个春秋。最近,陕西日报欢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了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边区群众报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所属大众读物社主持创办的。当时,大众读物社社长是周文同志,报纸科科长是赵守一同志,边区群众报主编是胡绩伟同志。为了适应农民阅读,  相似文献   

3.
在淮安市中心里运河畔繁华的淮海南路上,有一片绿树掩映着的古建筑群,房屋主体以青砖小瓦、木刻石雕为主格调,建筑样式具有明显的明清风格。这里就是60多年前的苏皖边区政府办公所在地,现在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诞生于历史大转折时期。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今淮安市)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合一而创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华中各解放区(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已连成一片。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宣布成立;10月29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随即着手筹办华中分局机关报,并定名为《新华日报》(华中版)。 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在淮阴创刊。创刊  相似文献   

5.
一、边区政府推行新公文程式的背景和缘由 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底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向边区党组织提出了“提高自己,帮助全国”的任务,号召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  相似文献   

6.
<正>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稳固以后,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志士仁人参与我党的抗日工作。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国人民或殖民地人民,边区政府当一律予以恳切的保护……""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  相似文献   

7.
1940年左右,我们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陕甘宁边区的《边区群众报》就是在这种形势底下,在当时中共西北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于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那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很关心这个报纸,毛主席并亲自为它题名为《边区群众报》。我是1942年才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还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以下简称《边区群部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办,由周文主持的大众读物社创办,主要面向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群众.《边区群众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在8年的时间里,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在办报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其具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查禁烟毒史料选(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对禁烟禁毒一贯高度重视。在陕北,曾采取坚决措施,根绝烟毒。但抗日战争以后,边区极少数贪图重利之徒,不顾政府的禁令,偷运、贩卖和私种鸦片,使陕甘宁边区吸毒现象又有死灰复燃之势。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边区政府的声誉,边区政府专门设立了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查缉烟毒的法令法规,在陕甘宁边区境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运动,基本遏止了毒品在边区境内的蔓延。现从馆藏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中选辑了部分禁毒史料,予以公布。文件标题为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10.
颉燕 《兰台世界》2017,(13):89-91
食盐是陕甘宁边区的三大特产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盐业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边区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8年5月至7月间,为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华访问考察。代表们在延安目睹了边区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艰苦,急需大量药品、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访问结束后,世界学联和学济会以实际行动持续募资支援中国抗战。1940年8月,为保障陕甘宁边区青年学生身体健康,推动边区卫生疗养事业发展,边区政府利用国内外经费援助,与世界学联、学济会共同创办了延安学生疗养院。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创立,是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它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政府团结全区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卫了延安,保卫了边区,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40年3月25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一张崭新的大众化报纸——《边区群众报》诞生了。 毛泽东是这张报纸创办的倡议者,亲笔题写了报名。周文是这张报纸的创办人,成为报纸的第一任社长。 今天的《陕西日报》和当年的《边区群众报》有极亲密的血缘关系。《边区群众报》开初是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的机关报,后来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1948年1月10日更名为《群众日报》,毛泽东又一次题写了报名。1954年10月16日,《群众日报》又更名为《陕西日报》,变成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一直出刊到今天。因此,陕西日报社的人一直把《边区群众报》当作《陕西日报》的前身,把周文尊为报社的首任社长。五十四个春秋过去了,每当陕西日报社庆的时候,报社的同志总是深切怀念自己的第一任社长周文和老一辈边区群众报人,缅怀周文创办《边区群众报》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他对大众化报纸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解放战争中改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到现在经历了四十五个春秋。最近,陕西日报欢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了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边区群众报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所属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爱戴的朱德总司令诞辰126周年。陕西省档案局馆保存陕甘宁边区政府各部门的特色档案史料1.94万余卷,这些原始第一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边区政府自成立到结束的辉煌成就。在边区政府成立75周年,朱德总司令诞辰126周年之际,笔者翻阅着一卷卷边区政府的档案史料,被朱总司令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所做的突出贡献,深深地感动着,促使笔者提起笔来,以表自己对这位人民爱戴的总司令深切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除进行政权、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外,还广泛地向国民党统治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当时的对外活动都是以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联司成立前为八路军留守兵团)交际处名义进行的,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始终采取不承认态度,这样就必须由边区政府出面,以显示边区政府独立存在的合法地位。实际上,边区交际处是代表党中央的招待机关。  相似文献   

17.
《边区群众报》是1940年3月25日,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刊的,它是在党中央、西北局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办给陕甘宁边区区乡干部和广大群众看的通俗报纸。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初几年是四开四版的铅印周刊,1947年曾出过石印、油印的三日、双日和日刊,1948年在绥德县霍家坪驻扎时期,由毛主席重新提写报头,改为《群众日报》。西安解放后达到全盛时期。我是1943年初,在延安《Sin Wenz Bao》(《新文字报》)停刊之后转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禁烟禁毒一贯高度重视。陕西省档案馆馆藏史料证实,早在苏维埃政府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了禁止鸦片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日寇在华北纵毒,极少数贪图重利之徒,不顾政府的禁令,偷运、贩卖和私种鸦片,致使陕甘宁边区吸毒现象死灰复燃。1941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陕甘宁边区政府联合发布禁烟布告:“为保护边区人民福利,维持政府禁令,对此业已根绝之毒物,断不容其重见于边区。”随后,边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禁烟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查缉烟毒的法令法规,在陕甘宁边区境内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运动。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边区的生产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拉开这场大生产运动序幕的就是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首次报道了吴满有这一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基本上没有图书馆,边区政府成立以后,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边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图书馆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资源共享等都取得很大成就,为边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