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追踪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单一性的报道模式,难以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的整体过程。在追踪报道中,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需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进行系统地追踪报道,以此来综合提升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全面性报道,本文将以天津爆炸案为例,来阐述追踪报道的审阅方式。  相似文献   

2.
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对见报后的新闻及时跟进采写的相关报道,亦称跟踪报道、后续报道。笔者认为,要熟练掌握追踪报道的方法和技巧,就要懂得追踪报道要追什么、怎么追,在新闻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追踪报道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靖 《新闻与写作》2000,(11):23-24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追踪报道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或一时的热门话题,必要时,都可以做追踪报道。追踪报道搞好了,既可以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又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结合采访实践,我认为搞好追踪报道要注意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 一、选取新闻的角度要新 所谓角度新,就是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当然,前提是所找的角度必须有新闻价值,读者感兴趣也爱看。一个新闻事实产生了,特别是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多家媒体来追逐和报道。这时…  相似文献   

4.
用一组拍摄于不同时间的照片,追踪报道采访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情况,让人们在对比中有所感悟,河南日报3月18日刊发的一组新闻图片《获救女童18年的花季人生》,成功地运用新闻摄影中的追踪报道手法,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系列报道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事件性的,就是围绕某个典型事物或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比较系统或深入的报道,来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另一种是事件性的,就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态进行及时和连续的追踪报道。本文谈的就是后一种系列报道,《黄河新闻》中把它定为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是大多数群众所共同关心的事,或者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和有社会意义的,它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多次新闻的组合,是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作动态式的追踪式报道。它有很强的时效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时下,许多报刊、传媒设置的“新闻追踪”栏目备受关注。追踪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息类新闻,属于“重型武器”,许多重大题材的报道,均借助追踪报道这一载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记者在追踪事件的时候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新闻报道的整体要有个合理的安排,适当调整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在策划追踪报道时记者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三点: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这样才可能做好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追踪报道是工人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比较薄弱之处,这与是否发生适合追踪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关,也与记者的新闻敏感度、采写意愿和能力有关,同时与编辑的策划组织能力等各种现实因素有关。虽然此前经济新闻版专题策划为数不少,但能够严密按照时间推进而做到环环相扣、明确交代前因后果、首尾呼应者却不多,  相似文献   

8.
地方报纸 《扬子晚报》 新闻策划 典型报道策划 追踪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访中有句名言:"在追问中逼近真相."而对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而言,则要在不断地追踪报道中,全景展示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把读者欲知而又未知的"台前幕后"的真相告诉读者.本文从笔者对一只大熊猫10余年的追踪报道过程入手,介绍了采访过程,重点讲述了三个"贴心"故事,同时对追踪采访报道进行了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注重新闻本身的质量,考虑的是如何接近真相,如何体现新闻的延展性,而常常忽略新闻见报后怎样加强对事态发展的追踪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加深,观众对连续报道、追踪采访一类的报道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黄河新闻》的忠实观众来说,追踪报道从来没有这样具有单刀直入的针对性,伸手可触的接近感。厕所问题、垃圾问题、三乱现象、打假活动,桩桩件件,无论巨细,只要具有潜在的新闻价值和普遍的社会意义,并且能够由小见大,由表及里地挖掘出特定的内涵,《黄河新闻》的触角便可伸向那里,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追踪报道,使事件水落石出或问题得到解决。由于这种报道和群众的生活实际贴近,又有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观众认为它“报得带劲”“看得上瘾”。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评价呢?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正是《黄河新闻》追踪报道的整体风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追踪报道能够有力地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抓住读者的心".眼下,许多报纸纷纷使用这一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主攻新闻,是当今报纸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如何加强报纸的新闻性?笔者以为,除了加大新闻容量之外,增加新闻追踪报道,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我们深挖新闻素材,升华报道主题,也有助于转变记者的采访作风和提高记者识别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新闻的兴起,新闻大特写、背景新闻、热点追踪报道、内幕大曝光之类的新闻文体应运而生,新闻闯入个人隐私误区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秦泽撰《纵横杂说隐私权》一文,论述我国现行法制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尚不完善,有关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为薄弱,这个情况亟待引起法律界和新闻界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5.
傅健 《新闻采编》2002,(4):40-41
近年来,新闻媒体都注意到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追踪报道。由于这种报道方式故事性强、延续性好、可读性强,适于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可利用悬念吸引读者的目光,而广泛为各种媒体所竞相采用。然而,相对与其它单一形式的报道而言,搞追踪报道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操作上  相似文献   

16.
历时一年的大型新闻追踪报道,整个采访过程历经千辛万苦,困难总是在考验记者的勇气、耐心、机智,但我们还是一路走下来。  相似文献   

17.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18.
对于舆论监督稿件所反映的问题,读者普遍关心它的现状、发展及其结果,因此,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追踪报道,不失为抓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新闻实践》2007,(6):18-19
新闻很像一条鱼。如果新闻是一条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关于鱼的浅显道理,来理解新闻的一些现象、规律、理论等等,这样也许会觉得有趣一些、轻松一些、易懂一些。一,鱼类新闻的种种形态,那就是鱼的状态和类别。刚刚发生的鲜活新闻,以及进程式的追踪报道,是“活鱼”,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件,尤其是复杂的新闻事件,往往很难在一天内就发展到终点,所以,连续报道,或者说追踪报道做得好坏与否,核心问题就是能否紧跟新闻事件发展的步伐,能否在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预测未来走向,甚至在新闻事件推进受阻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推动事件良性发展。因此,连续报道的推动力在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