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媒介融合的理论和我国媒介融合的技术、政策、受众和产业化背景以及3G的发展使我国媒介融合加速,分析了现阶段新媒体与传统期刊业激烈竞争态势和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要构建立体期刊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注重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和期刊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展期刊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中,新技术带来了媒介融合,成为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将针对媒介融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环境下,新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多,使报纸等传统媒体遭受剧烈冲击。不管是新媒体抑或是传统媒体,均在持续努力探索传播方式以及生产信息的全新方式,传统的媒介同新媒介之间因为对立,就会进入到合作与竞争的模式下。因此,媒介融合就是实现转型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报网之间的相互同和,就成为媒介融合下报纸媒体的重要生存与转型的途径。本文通过探究报网融合在中国发展的实践以期为转型中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媒介改革的推进在打破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增加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媒介的形态开始多元化,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些媒介随即将进行融合。狭义的媒介融合,单指对不同形态的媒介进行融合,而从广泛的范围来谈媒介融合,它还指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它会带来一把双刃剑,中国媒介的融合势必会给媒介行业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此本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祖迪 《今传媒》2012,(6):49-50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媒介融合的新优势已经凸显,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主要就媒介融合的现状进行概括,并总结其传播特征和发展优势,对媒介融合的限制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加以预测,旨在为优化其发展进程,促进媒介融合向着更好的方向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媒介融合是各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媒介融合的产生由特定的内外环境决定,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贯穿其中的是各媒介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各取所长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时期,受众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媒介上,因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开始了与社交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平台等方面,还表现于新闻报道的修辞等方面,传统媒体做出了改变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这给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的发展,带来了规避低俗化、贴近用户、增加趣味性、融合新技术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信息碎片化、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这样的挑战。从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改善修辞思维、强化监管力度、即时反馈信息、提高用户媒介素养、防止过度娱乐化、巧用“碎片化”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的受众参与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事实上,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机构以及参与形式的融合,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从受众参与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或是一种媒介融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们把相关的新型技术注入很多领域,协同发展,媒体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媒介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媒介融合现象指的是利用网络、移动平台通信等现代先进的网络与科学技术促进媒体传播融合发展的现象。本文将对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之中是一个比较有深刻技术内涵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指引着市场的改革,并且在我国传统媒体改革中的热度一再攀升。备受瞩目与争论的"媒介融合"是通过在互联网新闻传播要求指导之下,进一步对新闻的样式进行修改。一系列的官媒专题报道传递出官方媒介正在向媒介融合发展的信号,尤其是在2017年的报道中更是强烈。本文将以此分析媒介融合情况下官媒融合新闻的应用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办公技术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通道不断增加,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过去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形式演变为今天的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传播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技术条件、经济发展、受众需求、产业政策等因素催生出了融合新闻,将不同类型的媒介结构相融合,提高了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并对在此环境下衍生出融合新闻的驱动因素和四种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融合新闻的传播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芙蓉  王昊 《今传媒》2012,(7):64-65
在技术进步、受众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己成为当前传媒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广播的媒介融合在实践上明显滞后,理论层面的研究尤其显得薄弱。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探索与个案的梳理,试图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我国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发展策略。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需要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技术和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兴盛的时代,产生了新的词汇——融合,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传统的媒体想要生存下去必须通过"融合共生"的外在驱动的作用融合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媒介融合"这一机遇,积极备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刘艳  童婵瑶 《新闻世界》2008,(12):131-133
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媒介融合时代,美国《纽约时报》与英国《卫报》两家传统纸媒如何应对挑战,转型发展,以及如何表现各自的媒介融合理念、策略与商业模式。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及历史回顾分析两家传统报纸在2009年以来发生的变化和应对的方式,总结两家纸媒都以生产好新闻作为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核心主题,分析媒介融合不仅有机会带来更好的新闻品质,而新闻报道尊重事实、注重内容的专业价值仍然是应对改变的不变真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2):78-80
媒介融合改变了报业的生态环境,从技术层面看,媒介融合本质上是基于技术的融合;从经济层面看,媒介融合使得单一的媒体形态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基于媒介融合的媒体一体化正成为媒介发展的新趋势。虽然报业从技术、内容、产业形态上积极探索媒介融合之路,但仍面临融合的空心化,缺乏创新性,缺少科学谋划等问题,亟需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简单、单调的模式朝着复杂、声形并茂的方向发展。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媒介物质形态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表达形式,并借助数字编码技术进行表达和传播,进一步促进媒介信息之间相互融合,使新闻传播效果有效提升。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媒介融合及新闻融合特点,以及传播效应进行分析,并对融合新闻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春彩 《新闻知识》2012,(12):111-112
媒介融合是当前大众媒介发展的唯一趋势,很多大众媒体还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媒体的概念,这些都是为了应对新技术变革与受众广泛参与传播活动的发展现状。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诉诸文字传播与理性阅读的报纸在一百多年来不断进行变革,面对媒介融合的态势,报纸率先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是媒介融合不同于以往的媒介变革,在保持报纸文字理性的基础上,需要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开始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版面形象的革新,更需要在设计思想上契合媒介融合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传媒事业公共服务属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媒体的公共服务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媒介统融合的大环境,分析我国媒介融合下传媒公共服务新的内容,并指出新媒体时代下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