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省友",也称"省书",属于地方上下级行政机构间运作的中间群体。作为清代州县等基层行政机构的代表,"省友"常年驻扎省城,沟通督抚部院、藩臬二司各房书吏,为州县探听消息,处理州县在省城的事务,并为州县争取有限的地方资源。"省友"的这些职责,从本质上来讲,是与清代律例和吏治相违背的,受到清廷的严厉禁革,但他们在州县"公""私"事务上有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清代社会拐卖妇女犯罪活动猖獗,妇女被拐卖的方式多种多样,被拐卖妇女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清代也对危害社会稳定的拐卖妇女犯罪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表现在法律的严惩和皇帝的重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清宫武英殿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因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七百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清宫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 清代的宫廷刻书最早始于入关之前。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成《大清律》,同年刊刻,次年颁行全国。这是目前所知清代入关后宫廷最早的刻书之一。刻书地点仍在明代宫廷刻书处“厂”,并利用原有工匠承办…  相似文献   

4.
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可忽视,以期为日后清代书坊刻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在科举考试中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处理也相当严厉,以清代三例惩处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7.
漆子扬 《档案》2014,(5):37-41
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邢澍与张澍堪称陇右人伦领袖,也是清代甘肃书画界的双子星座。邢澍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是清代闻名江南的藏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已知流传下来的有行书《长兴县志序》和一幅篆书《宾谷中丞嘱李阳冰篆书》,手札《与吴思亭书》《与同年友人书》《与某某书》,其他大多散佚。这些书法作品对研究清代的学术、书法、文人交游,以及甘肃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朝闺秀正始集》,清代闺秀的诗选,是女诗人恽珠穷数十年经历的呕心之作。这部书既是清代闺秀兰心慧质的结晶,也是选者恽珠心血与识见的汇集。本文主要简论其成书与版本,以期引起学界对这部书的关注与再探究。  相似文献   

9.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书坊刻书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为了吸引读者,获取经济利益,书商常常在书籍上刊登图书广告.这些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清代书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中国版刻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寻霖 《图书馆》2012,(2):141-143
官书局刻书为清代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湖南官书局目前所知湖南、传忠、思贤三所,在清代刻书史上都有较大影响。但除思贤外,其余二局却少有人论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发达,服务于书坊的木版刻工是聊城刻书产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刻工的来源及构成、刻工技艺水平、刻工生产方式、刻工工价、刻工所受的经济剥削等方面,对聊城刻工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侧面反映出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的概况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武英殿的刻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清代各朝武英殿刻书沿革情况及殿本的价值进行论述,从一个侧面揭示清代图书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4.
书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藏书机构,最早杭州九里松有钱氏书藏,苏轼命名.1809年,经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倡议,阮元在杭州灵隐寺大悲阁创办灵隐书藏.灵隐书藏在设立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并驾齐驱,“与海内七阁并峙,儒林文苑仰若日星”,由此成为清代著名的藏书机构,众多知名人士的文集纷纷收藏于内.在灵隐书藏基础上,阮元又在镇江焦山设立焦山书藏,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此后安亭书藏、菊坡精舍书藏、甘泉书藏、丰湖书藏先后成立.  相似文献   

15.
本概括介绍了我国清代刻书家郭柏苍毕生勤于述,乐于刻书的事实及其编辑思想和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伊犁史》是一部关于清代伊犁地区的历史著作,对研究清代伊犁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伊犁史》的作者生平、主要内容以及书中有关清代卡伦的记载,并对此作出考证。  相似文献   

17.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6,26(6):341-346
清代是古籍版本学的繁荣时期。文章从同书异本研究、善本观、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19.
纸牌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主要赌具之一,在清代被列为重点查禁对象。雍乾两朝禁赌最为严厉,查办了大批造卖纸牌案,记录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刑科题本之中。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梳理可以发现,清代的禁赌措施已趋近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断健全,显示了国家管控力的增强。但在具体的禁赌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政策上的不足,致使议叙机制的弊端与保甲体系的漏洞得以放大,形成一定的弊病。以雍乾刑科题本中的造卖纸牌案为核心,研究清代的禁赌,能够加深对清代民间社会状况、国家法治进程和社会管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