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应用题,用常规方法思考往往很难解答,然而巧用假设法却常能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同时,由于假设的策略不同,因而解题思路各异。一、求同存异例1学校食堂上午买来2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550千克,下午买来3袋面粉和4袋大米共重510千克。每袋面粉、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本题难在上午、下午买面粉和大米的袋数都不相同,用假设法可促使面…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     
一、知识的整理与概括1.想一想,说一说。(1)能把下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写出来吗?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快几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3小时行驶45千米,汽车比自行车每小时快几千米?()()()思考:能找出上面两题之间的异同点吗?(2)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下面的题。①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6500千克,大米每袋90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运来50袋,面粉运来多少袋?②花瓶中原来插着8朵花,加上张红刚买来的2束相同朵数的花一共有…  相似文献   

3.
分数应用题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为突破这一重、难点,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地办法.而且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其解法可有多种.例1 小红家买来大米和面粉84千克,其中面粉是大米的2/5.大米和面粉各买来多少千克?首先,根据题中条件画出线段图:(1)从图上看出:在84千克粮食里,大米有5份,面粉有2份,一共是7份.用比例分配方法可得:①总份数:5+2=7②大米的千克数:84×5/7=60(千克)③面粉的千克数:84×2/7=24(千克)(2)从图中看出:84千克的对应分率是(1+2/5).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大米:84÷(1十2/5)=60(千克)  相似文献   

4.
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是学习解答两步计算复合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可采用画解题分析思路图的方法。例: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要求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就要知道食堂原有大米多少千克和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这两个直接条件。原有大米多少千克题已直接给出。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题里没有直接给出,所以不能直接把这两部分的总数求出来。怎样求出又买回大米多少千克?根据已知又买了4袋,每袋100千克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要求食堂一共有大…  相似文献   

5.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定要,一定要。“必须”的否定是“无须”或“不必”。翻阅小学数学课本,“必须”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即使用,也多见于应用题的分析,且用得恰到好处。举个例子:“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现行统编教材数学第五册P40例1)。书上是这样分析的:“原有的大米加上又买来的大米,就是食堂一共有的大米。原有大米的重量已经知道,又买来大米的重量还不知道,所以必须先求‘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着重号为引者加)。此处的“必须”用得准确、妥贴。  相似文献   

6.
比多比少问题,同学们解题时易出现思维定势,常出现以下错误: 一、见多就加 [题目]食堂买来面粉240袋,比大米多15袋,买来大米多少袋? 错误解法:240+15=255(袋) 正确解法:240-15=225(袋)  相似文献   

7.
在解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能准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对于学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中间问题,又叫过渡问题。为了有效地解答应用题,从隐蔽的条件中找出回答应用题本身提出的问题前先作出回答的问题,叫中间问题。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回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数加上又买  相似文献   

8.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最简单的运算之一,应用这种简单的运算可以解决生活中看似不简单的问题.请看如下两例:例1某大米加工厂包装一种标准净重为25千克的大米,现从中抽出10袋进行检测,把超过25千克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结果如下(单位:克):20,-28,-15,-25,28,0,2,-5,-23,-7问:这10袋大米的净重共是多少千克?分析:显然,如果每袋大米的净重都恰好是25千克,那么这10袋大米的净重共是25×10=250(千克),这一点连小学生都知道,但由于其中有的多于25千克,有的少于25千克,因此,应先算出各袋超过部分与不足部分相互抵消后究竟是正还是负?为…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次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中,我在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随堂课。课上,教者苦心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教学片断摘录如下。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还剩多少千克?师:请你分析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生1:已知一袋大米总重量为40千克,吃了其中的5/8,求剩余大米的重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表明: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一、执果索因,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即让学生由问题想条件,或将几个条件放在一道题里,让学生根据问题去选定恰当的条件。如:食堂买来大米8袋,面粉200千克,吃了  相似文献   

11.
刘裕娟 《文教资料》2005,(26):125-126
案例.下面以《解简易方程ax+b=c的练习》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为案例,试行分析如下:在练习完解方程后,出示一思考题: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下面哪几个等式符合题意?(1)a-8=b+8;(2)a-b=8;(3)(a-b)÷2=8;(4)a-b=8×2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你们想不想战胜它?(生:做出胜利的手势,都异口同声说想)先看第(1)个等式a-8=b+8(生:a-8表示从甲袋取出8千克,b+8表示往乙袋装入8千克,正好符合题意,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同学们都毫无疑问表示赞同,第(2)个等式a-b=8(生:a-b表示甲袋比乙袋多的千克数,8…  相似文献   

12.
徐文霞 《山东教育》2000,(25):49-49
一、复习   1.复习简单应用题。   (1)学校买来 100千克白菜,吃了5/8,吃了多少千克 ?  (2)学校买来一些白菜,吃了 80千克,是这些白菜的5/8,学校一共买来多少千克白菜 ?  2.微机显示一小朋友和复习题,由小朋友陈述:我们家买来一袋大米,重 40千克。吃了 5/8,同学们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吗 ?  二、新授   1.教学例 6。 (第九册 P12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师: (出示例 6)比较一下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都是吃了5/8;单位“ 1”都是买来大米的重量。   不同点:复习题是…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开始以“背一背”游戏引入,通过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的体验,感受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依次来揭示课题。(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郾交流汇报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食盐500克大米5千克薯条85g面粉5kg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每袋净含量500克。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每袋净含量5千克。生3:……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四册应用题例1"食堂原有大米50斤,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斤?"是一道两步计算题.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抓住解题关键,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中间问题呢?现介绍几种教法如下.分解法把例1分解成两个连续性的简单题:"①食堂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买来大米多少斤?②食堂原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  相似文献   

16.
彭奉 《良师》2003,(24)
某些应用题的条件语句结构和关键词语相同,甚至文字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各个条件里面所含的数字不同。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来说,选择用比较法解往往简捷明快。例1 杨洁同学家本来要买8千克大米和10千克面粉,共需16.72元。后来用这些钱买了8千克面粉和10千克大米,余下0.32元。  相似文献   

17.
李子涵  王李霞图 《数学小灵通》2009,(10):F0004-F0004,41
大众超市里有一些大米和面粉。大米比面粉少14袋,如果拿8袋大米放入面粉中.那么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2.5倍。请同学们算一算.这里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袋?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树立1千克重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教学准备:2种磅秤,2种台秤,每袋6千克重的大米4袋,塑料袋12个,学生每人带好2袋(每袋500克)物品。教学过程按以下四步进行。想一想———探索新知识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精制盐)谁会用讲台上的台秤称出这袋精制盐是多少克?(学生议论称的方法及估计盐的重量,有的说是500克,有的说是1斤……先后请3个学生上台称,并要求他们称完后,报出自己称得的结果。)师:刚才有同学说,这袋盐是1斤,不错,500克就是1斤。不过,重量单位“斤”在教材里已废…  相似文献   

19.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如:每袋味精的重量是250克,3袋味精共重多少克?如果3袋味精共重750克,平均每袋味精重多少克?每袋味精重250克,750克味精有多少  相似文献   

20.
请你批改     
大象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饭馆里上午花 60元买 10千克鱼;下午以同样的价格购买,比上午多花 30元,下午买来多少鱼?小猫很快算出来,下午买来 10+10÷2=15(千克)小狗的算法:下午买来 10+30÷(60÷10)=15 (千克)小虎的算法:下午买来(60+30)÷(60÷10)=15 (千克)小熊最后算完:60÷10=6(元)30÷6=5 (千克) 10+5=15(千克)做完题后,他们交换批改,大家一看,算式各不相同,得数都一样。可大家都说小猫算得不对。小熊又说小虎算得不对。小猫解释说:“我用的是最简单的方法。上午 60元买 10千克鱼,30元是 60元的一半,能买 10千克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