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课前5分钟,我都请学生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快步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都在等待着背诵,想展示自己,于是我开始指名背诵。前几位学生背得很熟,但最后叫了一位学生背诵时,他断断续续背了几句,却始终背不完,我看着他,同学们看着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正准备开口训斥他时,他忽然抬起头,小声地说::“老师,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第二节课能背熟。”当时,我半信半疑地叫他坐下了。第二节课,上课一开始,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站了起来,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背给你听。”说着,一口气背完了这首诗,而且背得很有感…  相似文献   

2.
知识有所欠缺,才能给幸福留出地方。昨天,华裔高中生侯亮来访,进门就对我说:“你得写一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美国孩子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他们压力很大,心里很苦。”见他眼角挂着泪痕,我就问他:“怎么了?天堂里的孩子怎么也有眼泪?”他说:“你知道吗?这一周之内,我有两个同学自杀了。一  相似文献   

3.
因势利导     
我认为张小虎背不出课文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不明确背诵课文的目的,缺乏背诵的兴趣;二、不理解背诵内容,只是机械背诵;三、背诵方法死板,不符合记忆规律。张小虎能把大段大段的广告词背出来,这是他的一个优点,应加以肯定和表扬,抓住这一优点,因势利导向他提出背诵课文的要求。假如我是张小虎的教师,我会说:“你能背出那么多广告词,不错,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背出来。”我要帮助张小虎明白背诵课文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平时在家里,妈妈总是不让我干活,可我都12岁啦!于是,我写了一篇《渴望》,表达我渴望“长大”的心愿。这篇文章中涉及一些事例,我特意把这些事例写得很具体、很细致,自己还很得意呢。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拿给老师看,老师却说文章的中心不突出。我当时还傻乎乎地愣着,老师问我:“你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说:“我渴望多帮妈妈干些家务,渴望‘长大’。”老师又说:“你看,你把你妈妈不让你干活的事例写得这么具体,又把你  相似文献   

6.
惜时     
10月9日 晴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我们的时间如水一样在不断的流逝。朱自清在24岁的时候就写了著名的《匆匆》。他在这篇文章里把时间的流逝写的那么的具体可感,我希望我们每个孩子,我们每个朋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好好背一背,背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就会真正感到时间流逝的可怕,背了这篇文章你或许会变得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7.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原想当个新闻记者,当他想到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时,心就凉了。但他又不愿放弃任何机会,就去一家小报社应聘。“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与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只好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了摇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的语法及逻  相似文献   

8.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也曾记得一位英国的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写到:我看到水壶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瓦特看到水壶开了,静静地坐在一边思考,最后他造出了一台改写人类历史的蒸汽机……也曾听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不平凡的人善于思考;平凡的人虽终日忙碌,最终却一事无成……从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9.
并非戏言     
《师道》2003,(12)
就算你是假文凭我也不查!———某报业务副总编辑在招聘记者时所说。他还强调,“我才不管你什么文凭,我要的是会写文章的记者。博士也好,小学生也好,考试和三个月试用期证明能写出好文章,我就聘你,写不出来请你另谋高就”。关于人生的内涵,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  相似文献   

10.
书要成诵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背诵是记忆的体操,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正如洪镇涛先生所说:“语文这东西,不背是不行的。我们学语文,要背,而且要大背。”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巴金十几岁时就能背诵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2.
挑战     
一位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当他上第一堂对话课时,教授就毫不客气地向他发出了“挑战”:“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显然,教授已经知道他是记者。中国留学生面对对方先发制人的凌厉攻势,采取了画地为牢的基本方法,抓住教授问话中的“概括”一词,用真正“概括”的语言回答了教授并不想知道的问题:“概括地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喜欢“悠悠心会”这句词很久了,这莫不也是一种悠悠心会?不愿为他写序,不是怕把他写“糟”,而是生怕一不留神将他写得太好,让他悄悄作美!  相似文献   

14.
聪明的男孩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名男研究生爱上了一个女孩。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在公园里跟她打招呼。他对女孩说:“我在纸上写了一句关于你的话,如果我所写的是事实,就请送我一张你的照片,好吗?”女孩虽然不想把玉照送人,但转念一想:无论他写什么,我都说不是事实,看他怎么办。于是女孩说:“好的。”“如果我说的不是事实,你千万不要把照片给我。”男孩说。“那当然!”女孩子回答。男孩高兴地说:“一言为定,不许反悔。”随后递给她一张字条。看了字条上的话,女孩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只好乖乖地把照片给了他。聪明的男孩写了什么?他写了很简…  相似文献   

15.
1980年的一天晚上,卞之琳同志给我看一篇他的旧文章,那是他的朋友从1942年2月20日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复印寄给他的。他问我:“你还记得吗?”仔细一看,原来这篇题为《读书和写诗》的文章末尾写着:“在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讲,杜运燮记。”他说,早已不记得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也完全忘掉了曾做过那次演讲的记录。读完这篇文章,又逐渐记起有关冬青文艺社那一段往事。但时间太久了,许多事情都很难记得真切。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晨,我正在教室里迎接小朋友。突然,芳芳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双手背在身后,歪着头,眨着那双聪慧的眼睛,笑着对我说:“魏老师,我给你写了一封信。”“信?”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能写信?我笑笑说:“真的吗?是你妈妈写的吧?”“不是的。”“是一个大姐姐要你带给我的?”“不是的,是我给你的。”“你?”我感到更奇怪了。芳芳跑到我面前,把一张折得  相似文献   

17.
我女儿佩佩,5周岁,在幼儿园大班,平时喜欢学习,特别喜欢认字、背诗、算数。有一次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一路上她都在嘟嘟囔囔地背东西:“瓷器唐瓷器,牛羊山喂羊,爸妈不生气,里外要看好。”仔细一听,这既不是诗也不是儿歌。回到家里,我按我所听到的写到纸上,问她是不是背这些字。她一看就急了说:“我是背老师教的字,不是跟你这样写的。”第二天我去送她入园,到教室里看了看,原来黑板上写着这样几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19.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20.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的作文《读〈曹刿论战〉》是他自己写的,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谢冰莹四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全部女弟子的诗。洪业少年时,就能背诵一千四百多首杜甫诗和三十余篇杜甫文,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全凭记忆所储存,不用再去查找杜甫诗文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