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梁丽娥 《海外英语》2011,(1):207-208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它被作为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德森不仅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更是一个流亡者,其流浪之旅仅是被迫精神流亡的载体。本文用萨义德的流亡理论来分析汉德森这一人物,指出汉德森是具备时代特征的流亡者,其最终的重生表达了索尔·贝娄的人文主义浪漫精神,他对汉德森这一流亡者的信心即是其对人类精神困境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复苏,大多美国人对国家发展寄予厚望,然而他们的内心却陷入某种孤独、失落或是对死亡的莫名恐惧。《雨王汉德森》便是完成于这一时期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汉德森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感受。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不同,《雨王汉德森》在人物形象,追寻目标,人物流浪模式及追寻结局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由于主客观原因,都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往往以“流浪”的方式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的主题,通过汉德森远遁非洲的形体流浪,揭示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困惑和追求,并在回归自我的旅途探索中,实现其存在价值与心灵的蜕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183;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5.
表面看来,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描述的是主人公汉德森在非洲的旅行,实际上却展示了主人公汉德森心理疾病恢复的整个过程。根据荣格的理论,当精神错乱时,潜意识会发挥作用,与有意识的心理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最终消除精神错乱,取得心境的平衡。本文意在通过心理分析理论解读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流浪汉形象,他们都是精神的漂泊者。这些流浪汉形象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形象身上存在的双重个体形象特征,表现出鲜明的精神漂泊特点和执着追求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流浪汉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8.
《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一部比较特殊的小说,评论家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莫衷一是,但作者本人却一再表示对主人公具有最强的认同感。这部小说虽然与贝娄其他作品有着许多不同,但同样反映出了作者的犹太文化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在《雨王汉德森》中尤其表现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人道主义的信仰与歌颂、对社会伦理价值的肯定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中成功的运用了流浪汉小说这一众所周知的艺术形式,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其艺术方式和表现内容有所发展和丰富,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通过对其创作的流浪汉小说的现代性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创作的独特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娄小说主人公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试图来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的流浪演化和焕发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丰富了自身流浪的文学内涵,从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形象化、哲理化的探讨和再现。  相似文献   

11.
流浪汉小说     
<正>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这类小说是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托尔梅斯河上的拉撒路》(又译作《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以其能够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及满足作家个性化的创作需要,而在欧美文坛经久不衰。苏联的流浪汉文学作品,对欧洲流浪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著名作家普拉东诺夫以苏维埃初创时期为历史背景,在铁路主题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时代特征的"新时代流浪汉"形象。基于此,再现及分析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中的一系列"新时代流浪汉"形象,以期反映作家对流浪以及寻找真理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部文学名著,它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以高超的布局结构和艺术技巧,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在16世纪中期,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在西班牙崛起,这就是流浪汉小说。这种小说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略有相通之处。它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视角观照、分析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译介过西方流浪汉小说,并对西方流浪汉小说在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同时融入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现代意识.他竭力赞颂流浪中的自由意志和批判立场,在一些以移民为题材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中拓展了乡愁主题,塑造了性灵而悠闲的中国式“放浪者”流浪汉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雨王汉德森》中,贝娄刻画了一系列自然人形象。这些自然人形象正是贝娄生态思想在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贝娄试图揭示一个法则:只有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自身才能获得精神的安宁,若违背之必遭惩戒。主人公汉德森正是在文中"自然人"的影响下,最终完成精神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雨王汉德森》是著名的美国文学家索尔·贝娄的第五部作品,出版之后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认可与喜爱。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尤金·汉德森离开家乡去非洲寻找精神归属的事情,主人公经历了担任雨王等疯狂举动之后,最终发现生存的价值就是使自我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并肩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小说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西班牙流行的以流浪者得生活及遭遇为题材的小说。自16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经济衰落,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大批穷人流离失所,沦为无业游民,加之商业经济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社会上闲散人员猛增,冒险风气盛行。流浪汉小说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状况下产生的。董燕生编著的《西班牙文学》归纳了流浪汉体小说包括的特点:●生活无着、四处流浪的主人公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刘英 《海外英语》2014,(18):195-197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世纪中叶率先崛起于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是欧美叙事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对流浪汉小说作出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叙事体裁塑造主人公形象的艺术技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