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政  吴翩 《武当》2001,(5):53-54
记得那是1999年,《武当》编辑部收到一篇从新西兰寄来的稿子,作者叫颜紫元,自称是吴式太极拳传人。文章是对吴式太极宗师的部分介绍。考虑到《武当》接触吴式太极的文章较少,报道也少,以及为鼓励旅居外国的华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的劲头,《武当》在与颜紫元的联系中,建议他将有关稿子全部寄来后连续登载。这就是《武当)2000年第6-第11期连载《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的经过。  相似文献   

2.
于志钧 《武当》2000,(10):36-39
颜紫元先生在《武当》2000年7期发表题为《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之二)》一文,极力贬低武术老前辈,尤以对我的老师吴图南先生多有诽议。吴图南先生早已辞世,作为弟子,有义务澄清颜文的诽议。  相似文献   

3.
万籁声 《武当》2000,(11):37-39
本刊自今年第6期开始连续刊登新西兰颜紫元先生的《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以来,陆续接到一些来电来函,认为颜文在陈述史事之中对有些人和事不但介绍失实,甚至有诬谤之嫌。其中有关对吴图南和万籁声的人事涉及。北京于志钧、香港马有清、武汉万士震来函来稿,一方面表示愤慨,一方面要求澄清事实。其实,类似的争论还发生在田克延和黄鑫等人有关田氏八卦掌的源流问题上。这里需要申明的是,《武当》这块园地。是为每一位武当武术传人、武当武术爱好者与读者和专家学者及一切关心她的人们均等提供的。某些文章引起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争议的正反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和立场。凡某文发表后引起争论,我们欢迎在本刊畅所欲言。我们反对利用文章歪曲事实从而干出有损他人名誉甚至诬蔑他人的事情,坚持。文责自负’的原则。如某些文章陈述的历史人事内容,由于本刊无法查证又看不出明显问题而引发的争论,只能由争论双方通过商榷和选择他种正当渠道对话解决,而不必对本刊产生误解。本按语也算作对香港马有清先生的公开答复。  相似文献   

4.
李师融 《武当》2000,(9):40-41
《武当》2000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辨析》(以下简称《实腿》)一文,细读该文,对若干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5.
锤嘉波 《武当》2006,(8):19-19
世人只知道满族人吴全佑(1834—1902)从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练杨式太极拳,后以太极拳小架传给其子吴鉴泉(1870—1942)和得意门徒王茂斋(1862—1940),而创“吴式太极拳”,而极少人知道吴式太极拳来源于宋氏太极拳。于志钧撰写《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一文刊发于《武当》2002年第  相似文献   

6.
郭树璞 《武当》2004,(7):12-15
武当追风掌始创于道家.在道门为秘传之术。此拳由道光年间太乙铁扳道人郭济元向外传之。后经云游金氏道长在白云观传于屈克章老师,当时屈老在白云观出家为火君道人.得金氏道长三宝(即道家拳术三趟,武当剑术二趟,拂尘一趟)。此三宝在道门历代宗师的秘传之下,  相似文献   

7.
龚政  吴翩 《武当》2001,(6):61-62
颜紫元寻战于志钧之后,很快用传真向《武当》发来了上述交手“纪实”的稿子(后部分还有寻战王继振的),又在电话里向谭大江先生作了一番叙述,要求《武当》尽快刊发。谭先生当即答复说,盖因该文出自一人之口,不能证实其客观真实性,故需待当事各方共同认可才为公正。如果该文让于志钧签个“情况属实”的字样,《武当》会立即刊发,不然又会引起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9.
谭大江 《武当》2007,(4):1-1
当我们翻阅着本期《武当》杂志时,正迎来春暖花开的春季,这个春天里,也许你没有注意到,《武当》至本期已整整出版二百期了。作为《武当》创办者之一,伴随《武当》一路走来的笔者,回顾《武当》二百期所走过的风雨历程,自有一番酸甜苦辣的滋味俱呈心头。《武当》出版发行二百期,其间可谓经过了由创业到守业,由守业到开业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已经经历了24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11.
张峻 《武当》2003,(4):3-4
岳武穆九要论被历代形意拳家奉为精典,从不轻易示人。近来得知赵堡太极拳家手中也秘藏有九要论,作为拳学指导,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武当》2002年第6、7期《形意拳经录》一文,内录有此九要论,然此论与 本人所藏之九要论略有不同,今不揣冒昧,将本人所藏之九要论并注解一同录出,以飨同道。因该文原系手抄,恐字句与各家所藏不同,还望指正是幸。原文中有总论一篇,系后人所撰,今也一并录出,以图全貌耳。  相似文献   

12.
吴英华系吴式太极拳宗师吴全佑之孙女,吴鉴泉之女。她继承家学,功深艺精,走架形神酷肖其父。1921年任北京国术馆及1938~1941年任上海国术馆太极拳教师。建国后被上海市体育宫聘为太极拳教练,从学者甚多。自1942年起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毕生致力于教拳传艺,门徒众多。为缅怀她的业绩,其女马江燕特为撰文《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徐玉勤 《武当》2009,(1):55
据元代高道刘道明编撰的《武当福地总真集》所记载:“曹观妙自幼天性颖悟,举止非凡,对道法阴阳五行之理靡不博究,并擅长书法,自作一家之书体,又有神仙飘逸之风。应观妙之号,领住山之职,远近皆闻其名。四方人氏多为效之,投其门下弟子甚多,后移茅山领崇禧之任。及归武当,晚年清高,众期轻举。”  相似文献   

14.
武当一阳指     
王小龙 《武当》2005,(4):6-7
武当一阳指,亦名天罡一阳指,为武当六绝(一阳指、虎爪手、太极功、轻功术、铁布衫、绵掌)之一,系由武当内家青虚派十八代宗师刘至祥老先生所授。一阳指功法简单易学,内外兼修,阴阳并蓄。修炼此功有成者,指如钢锥,锋利无比。点木术穿,点石石碎,点人则立见伤亡。用在擒拿格斗、点穴技击方面威力无比。本派历代传人皆视此功为瑰宝,秘而不宣。为弘扬本门武学,特将此功整理成文,刊行在兹,以飨读者。歌诀曰:一阳玄指出武当,六门绝技它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1,(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吴忍堂及弟子关宝君。吴忍堂先生,1949年11月生于西安。自幼随父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1961年拜父亲挚友——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门下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器重,精心严教,悉得太极真谛,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吴忍堂先生现为西安市武协常委,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并担任多个社会团体、武警部队的武术顾问和教练。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传统武术精英》、《中华传统武  相似文献   

16.
殷光远 《武当》2004,(10):19-19
笔者有幸于2003年9月29日-10月7日参加了《武当武术专修院》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第七期专修班,由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亲临丹江口市传授武当武术及循经太极拳;除先生言传身教而外,还有先生的几位高徒在现场辅导。笔者及同伴初步学会了武当武术的基础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以下简称循经24式)套路而归。现就操演武当拳法、循经24式的受益状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路迪民 《武当》2013,(10):37-39
看到《武当》2012年第10期胡克禹先生《读沈复、曾国藩(浮生六记)有感》一文,使我联想到几年来对《浮生六记》的关注。胡先生对《浮生六记》中关于太极拳的记载,谈了自己的感想,对我们认识太极拳的确大有裨益。但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段文字的真实性值得考虑。前几年也有拳友问及此事,经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此文纯系伪作,有必要加以辨析,以免引起太极拳研究中的误会。此问题当然与胡先生的论述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34年出生,吴式太极拳大家吴鉴泉先生的外孙,吴英华、马岳梁先生之子。7岁开始跟随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精髓。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现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出版有《太极本义》等专著。  相似文献   

19.
本人于1990年发表《关于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的批判——兼论太极拳师承授受的发展源流》(《武当》,1990年第5期。台湾中华太极馆《太极会讯》1993年第131期、134期转载)。后来,本人深入研究“陈卜、陈王廷与蒋发父子的前因后果——对陈家沟传习炮捶和太极拳的影响”的课题时,思考到蒋发乃  相似文献   

20.
王永其 《精武》2008,(12):5-5
陈氏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陈氏家谱》所记: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历代相传陈氏太极拳,练拳之风盛行,经久不衰且名家辈出,但不外传,直到陈氏十四代陈长兴才传给杨露禅,十五代陈青萍传给武禹襄。经过他们多年的学习、吸收、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但陈氏太极拳则仅在陈家沟,没有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