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到感受音乐的性质,意境,再到运用动作技能将感受的音乐表现出来,使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2.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职高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发展音乐听觉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给学生美的教育和感受。一、音乐欣赏首先要注区感情教育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可接触到音乐,同时也随时接受音乐给以人们的各种感情。欣赏好的音乐会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情感,这种享受和情感其内涵是十分广阔的。或是使人心胸开阔,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素养是音乐感受和体验、表现、创造能力的总和,是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音乐素养支撑的音乐审美能力课程目标是空洞的口号,对学生成长无益。因此在音乐课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成为当前音乐课的基本目标。具体到音乐课中,就是从感受和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等方面,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对音乐教学来说,具有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既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4.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是艺术中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互交流,体验音乐的趣""巧激励,体会音乐感染力"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们通过声音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掌握较为困难的现象。作为音乐教师要认真分析、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当中情感得到释放,从而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形成强烈的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黄舒姝 《广西教育》2013,(45):91-91
音乐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音乐在提升学生素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只有在重视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品味到艺术的美,从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趣味,从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中体悟情感、领悟美感,才能使学生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呢?  相似文献   

10.
李莹 《教师》2013,(16):107-107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最终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更是良好的个性和优秀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音乐素质是一个人在音乐艺术上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音乐素质主要包含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常晴 《考试周刊》2009,(33):212-212
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感受。感受鉴赏音乐美,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悦、满足,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是目前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最能感动人,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 操,升华人的灵魂。在音乐中从词到曲,从背景到情景都蕴涵着德育功能!那 么老师如何在音乐课中发掘它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得到思想 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本班幼儿经过了小班、中班的音乐熏陶,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在活动中,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动作的创编上有一定欠缺。本次活动主要运用音乐、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感受两种艺术的共通性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让幼儿在音乐欣赏的领域中有一定进步和提高。活动目标1.学习体验相同的音乐从缓慢到欢腾、从悠扬到热烈的变化而出现的不同的情绪变化;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二者不同的感受。2.观赏宁静、悠远与热烈、欢腾的画面,感受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美术和音乐)表现相…  相似文献   

17.
杨敬华 《考试周刊》2011,(53):220-220
音乐欣赏课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欣赏,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激发情感、感受音乐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主动参与、实践感受,从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愉悦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  相似文献   

19.
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激发人的情感,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听、讲、唱等来理解作品,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入到音乐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李娜 《黑河教育》2014,(11):55-55
正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时,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而且要学会用从整体上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多年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我深深体会到了肢体语言在音乐课中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对引导学生表现音乐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肢体语言艺术让学生从被动聆听到主动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