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如果说去年作者靠不住,  相似文献   

2.
第17届"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好图如云,竞争惨烈,组照图像质量和编排技巧较以往也有明显进步.经过初选,出现在评委面前的组照共有338组,最终获得奖项的有29组.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9,(4):I0001-I0001,I0004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社主办的第17届(2008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国作品初评揭晓。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18日由张轶拍摄、<华商报>推荐的<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第18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随着<挟尸要价>在国内各大专业摄影大赛上频频荻奖.关于照片的种种质疑、争议也甚嚣尘上.本文围绕这场争议的焦点,着重探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以及文字说明时新闻摄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9日至22日,第19届"金镜头"新闻摄影评选活动在青岛举行.自本届获奖作品公布后,不少同行认为这些作品题材拓宽,表现手法亦见创新,反映当下中国新闻摄影的专业水准.作为评委之一,我既深感认同,又与有荣焉.尤其是,一批年轻摄影记者不再青涩,显现出大气与成熟:  相似文献   

6.
朱宏力 《青年记者》2007,(12):104-10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是一种纪实作品,理所当然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杜绝虚镜头。虚镜头是与实镜头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于聚焦准确而言。宋晓刚在《虚镜头:探寻历史瞬间的真实性》一书提出。  相似文献   

7.
奖项     
《全国新书目》2010,(17):7-7
《挟尸要价》夺得"金镜头奖"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的车轮总是轰隆碾过,但总有一些画面,会在不经意间被人留下,然后让人感动泪目。近日,由四川省档案馆主办的"镜头里的抗疫记忆"摄影大赛落幕。截至大赛结束,主办方共收到相机组、手机组摄影作品2649组、4368件,两个组别的奖项也尘埃落定,获奖作品将收藏进馆。除省内投稿外,大赛还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区)及海外的参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全国各地的抗疫场景。快门按下,一瞬,即永恒。那些镜头下的抗疫记忆,你见过吗?  相似文献   

9.
新闻编辑学与摄影学的原理有相通之处.新闻编辑思想,着重新闻编辑思想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远景镜头;新闻报道方针,着重新闻报道方针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全景镜头;新闻编辑策划,着重新闻编辑策划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中景镜头;新闻编辑实务,着重新闻编辑实务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特写镜头.四种镜头从四个方面阐述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 4月11日,第21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暨201 0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年赛评选结果在济南揭晓,大赛共评出9大类18个项目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从这次评选中可以看到我国新闻摄影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给我们的摄影记者哪些启示?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齐鲁晚报图片新闻中心的编辑记者们有话说.  相似文献   

11.
8月18日晚,中国新闻摄影界最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评选,把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颁给了一幅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作品<挟尸要价>,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随后,湖北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发文质疑<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实性,要求还原事实真相,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该事件的讨论再次在网络,媒体上爆发.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13.
危平 《军事记者》2004,(4):11-11
我1998年7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共发表稿件2500余篇(幅),20余件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连续4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去年因成绩突出被武警总部评为“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平时让镜头向一线官兵聚焦。  相似文献   

14.
镜头写春秋     
一心扑在业余摄影事业中的夏海春,从1991年开始迷上业余新闻摄影以来,已先后发表文字、图片稿件1000多篇(幅);其中有11篇(幅)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他1993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并连续7年被评为河南油田对外宣传报道模范个人。最近他被聘为“中华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摄影艺术文化委员会”会员,是河南油田著名的职工业余摄影家。镜头写春秋@张克刚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是现实生活的传真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及时反映,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兵种。 那么,面对大千世界,摄影机的镜头首先应当对准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对准人。我们提出这样的希望,要把拍摄新闻人物作为新闻摄影的最重要任务,要让新闻人物的照片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在报纸版面上占据突出的位置。 为什么要强调拍摄新闻人物? 我们强调拍摄新闻人物,至少有三点理由。 其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体育各个领域。离开人,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闻就出不来。因而,新闻摄影就不能不关注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和人类的进步。 其二,在自然界,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岁的过程中出新闻,同时也在战胜自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全球公益行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随着比赛进入中段,组委会陆续收到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摄影师的3000多幅作品.7月26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摄影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摄影界、传媒界、文化界的十余位专家对来稿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分析,并围绕"关注贫困"的主题,就大赛选题思路、影响力辐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围绕这些积极探讨,进一步解读大赛.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镜头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种偏问:第一、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获取新闻一手影像资料的主要手段。传统新闻摄影在时机,角度,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主流媒体央视为研究对象,统计央视的新浪官方微博中含有"微镜头"话题的微博,从新闻分类,图片数量,新闻影响力,以及新闻摄影的图片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现今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影的新媒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田建明 《中国记者》2023,(12):89-91
<正>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作为历届参会的摄影记者,笔者每年都用镜头捕捉大会科技亮点,刊发一系列科技题材的融媒报道。相关作品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初评等。媒体融合,既重塑了媒体生态,也改变了媒体人的工作方式。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视觉团队,在纸媒到融媒的转型中,坚持一专多能、专业分工的视觉表达理念,在视觉创新实践中,短视频与新闻摄影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初冬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幅大得可观的广告照片,载着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形象,竖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正在进行。这次活动是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人民日抿、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当代摄影学会六家联合举办的。参加活动的美方客人以美国联系图片社为主,其中好几位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摄影记者,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过最高新闻奖,有的还多次获奖。美方从太平洋彼岸带来的“联系图片社新闻摄影10周年”、“目击者:世界新闻摄影30年”和“摄影术发明150周年”三个影展这次一起展出。展览从11月21日开幕到30日闭幕,观众络绎不绝,每日逾万。参加活动的中国编辑、记者共130多人,来自全国66家新闻单位,同美国记者一起,组成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