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廷峰 《内江科技》2011,32(10):148+141-148,141
体育发展越来越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因此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群体育的发展.对于认识体育与城市群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浙中城市群体育圈的形成和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研究,认为浙中城市群的崛起与发展为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并形成了自己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体育设施建设.将会使浙中城市群的体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来判定城市群的强弱,建立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三大城市群的15个样本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对城市群进行归类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及群内城市间发展均衡差异的原因,提出要实现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应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及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恩泽  吴开 《未来与发展》2009,30(11):48-51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日益聚焦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是城市群竞争力表现的载体,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本质和内涵,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河南省内其他地级城市及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发现存在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竞争力较弱、成员城市漯河与开封在河南省排名倒数、城市群整体人才科技教育竞争力水平低下等问题。依据定量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关统计数据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各城市科技竞争力现状,提出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益和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等措施,为推动半岛城市群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区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力模型的修正,结合区域增长溢出效应Capello模型对宁夏沿黄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形成了"一核两翼两轴"的空间格局;银川作为沿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溢出效应最强,充分显示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除银川外的其他3市经济增长净溢出效应虽较弱,但总体呈增长趋势。为了促进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统筹全局、实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提升银川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加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区域双创生态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建构了区域双创生态系统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双创生态系统潜在生态位适宜度、进化动量评估模型,评价了成渝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双创生态。同时引入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双创生态与城市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综合宜居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度,改善双创生态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在分析双创生态对区域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区域双创生态、提升竞争力的"两协同三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研发展对经济进步和国家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对区域科研竞争力展开评价研究能够丰富理论研究并指引相关实践。以十四五规划中位列“优化提升”范畴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结合TOPSIS模型对城市群整体及其区域内的各省份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城市群科研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的格局;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协调发展问题十分突出,京津冀在五大城市群中区域内科研竞争力差异最为显著;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二者科研竞争力评价表现虽居五大城市群的下游,其区域内各省份科研竞争力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潜力三个角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南京、上海、杭州分列前三位;人力资本竞争力影响因子的差异化明显,技术因子对南京、上海的综合得分的影响显著,医疗因子对杭州、宁波产生重要影响,镇江与宁波的基础因子得分较高,南通、泰州、镇江拥有较高发展因子。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区域创新体系的顶层框架,构建了我国城市群创新体系运行评价的"四三结构",设计了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相对模糊偏差矩阵的计算,从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内容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对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对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十四五”规划中位列优化提升范畴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结合TOPSIS模型对各城市群及其区域内各省份的科研竞争力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城市群科研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的格局;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各省份的科研竞争力差异最为显著;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二者科研竞争力评价表现虽居五大城市群的下游,但其区域内各省份科研竞争力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1.
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机械操作、施工工艺等有关.总之,道路最终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2.
Urban planning and morphology have relied on analytical cartograph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tools for centuries to illustrate spatial patterns, conceptualize proposed designs, compare alternatives, and engage the public. Classic urban form visualizations – from Giambattista Nolli’s ichnographic maps of Rome to Allan Jacobs’s figure-ground diagrams of city streets – have compressed physical urban complexity into easily comprehensible information artifacts. Today we can enhance these traditional workflows through the Smart Cities paradigm of understanding cities via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harvested data in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text. New spatial technology platforms and big data offer new lenses to understand, evaluate, monitor, and manage urban form and evolution. This paper builds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visual cultur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morphology to introduce and situate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 processes for exploring urban fabric patterns and spatial order. It demonstrates these workflows with OSMnx and data from OpenStreetMap, a collaborative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pping platform, to examine street network patterns, orientations, and configurations in different study sites around the world, considering what these reveal about the urban fabric. The age of ubiquitous urba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toolkits opens up a new era of worldwide urban form analysis from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仅仅限于环境的物质意义和使用功能,它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心理、文化、法律、宗教等社会意义,而现代城市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无力不如说是城市精神的缺失。本文从城市形态的历史轨迹出发。以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城市精神是城市形态进化或突变的重要“基因”,并且进一步指出城市精神从四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政治力量、市场和社会生活影响城市形态,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精神的延续和创新在城市形态转型和进化的路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引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六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更大的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系列城市问题使我们开始反思其产生的根源,政府在城市发展中应起什么作用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如何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则是关键问题。管治理论的产生和兴起给城市发展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当前中国,在分析和解决城市问题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园林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现代城市园林规划方案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城市园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城市生态园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长远的发展和改善,目前,我国传统、单一的地面交通体系已经转变成了多功能、复合式的多元交通体系,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却日益严峻。笔者认为,城市交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国家治理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政府服务理念滞后于公共交通需求,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城市交通的内涵、相关理论、发展现状、拥堵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希望能为关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学者和专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视角下的城市功能再设计与空间再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启宇  邓智团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25-1434
 当前全球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在资本要素驱动之外形成一个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为此,在城市功能设计与空间配置上注入创新思维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创新经济的出现及其集聚的探讨,阐释了城市创新集聚空间——中央智力区——对城市功能设计与城市空间组织的互动影响。并选取中外城市案例,剖析通过中央智力区发育,改造城市整体发展模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笔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三条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法律配套措施;加强部门合作,协调救助,通力管理.  相似文献   

20.
城市应急管理与城市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美国"911事件"以来.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基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并且逐渐向各个领域延伸,尤其是在城市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