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解构”理论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解构”在后现代思想尤其是“消极的”后现代那里,表现为一种注重“破旧”解构、疏于“立新”建构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解构”及“价值祛魅”思维中,传统的真善美的意义深度、价值的普遍性和相对确定性也被消解了,而在一味强调多元性、个性自由、不确定性等社会及其价值的“碎片化”过程中,也易走向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此,对后现代理论范式及价值思潮的辩证把握和反思,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对坚守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文化生态和共同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国家精神培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关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一些印象和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化思潮,它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产期在西方出现便声势夺人,于八十年代中期起对另的化,思想,学术,艺术产生影响,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无视“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有其合理内涵 与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我们必须批判它趋向于虚无主义的消极内容,以扼制西方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思潮是伴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各种争论而来的,它进一步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精神推向极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和哲学主张往往是“破”字当头,对已有一切思想观念进行“解构”。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文化的转型,后现代主义者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然而,这个解释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伴随着后现代工业社会时代产生的文化理论和艺术思想,孕育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胚胎之中,却又是它的反叛者和解构者。因而,作为后现代主义美术,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视角。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它的思想上的反传统性和艺术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它所阐述的美学思维理念及其“精神分裂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已经影响到翻译学领域,为翻译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借鉴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解构、多元、不确定和重构等观念,笔者尝试提出了翻译的“像似性”标准,并探讨了实现“像似性”标准的途径——“对话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对以往的教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和解构,但却没有建构起相对系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虽然诞生于后现代之前,但包含着一些后现代主义思想因素,避免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某些局限与不足。因此,在当下语境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契合与背离,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种文化思潮,在七八十年代声势夺人并震撼思想界,其反对权威、解构崇高、消解中心和崇尚多元等特点,使艺术、文学、哲学和社会领域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论争。从广义来看,“后现代性”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价值取向,这表现在它与现代性的分野上。从表面看来,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化思潮,迄今为止,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已经幅射到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在教育领域它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尽管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评价莫衷;—是,“反对视之为‘飘荡在西方化领域上空的幽灵’或‘癌细胞扩散’,赞同认为它是世纪末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狂飚'”^1,但它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这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彻底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并为构建新世纪所倡导的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建立了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为方法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社会治理观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2.
朱奎 《教学与研究》2007,2(5):24-28
范式概念的引入无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清晰界定,表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硬核"的背弃.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文化思潮,其来势凶猛在西方思想界也是罕见的,而它在中国自然也会找到属于它的土壤。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定义的诠释以及考察这一学派对传统史学的影响,可以看出后现代并非洪水猛兽,它也是一种对史学和其他学科有极大帮助的学术流派,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处,以此让我国史学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还少有评介。文章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根源及与现代主义诗歌的区别作了考察 ,并将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中心消解与意义悬置 ;2、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 ;3、拼贴与反讽性复制 ;4、即兴式长表演式创作 ;5、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 ;6、对东方文化 ,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衷情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电影是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消费社会的商品化逻辑、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后现代文化的平面化、无深度感、商品化和复制化的特点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钟少雄导演的《嘻游记》是后现代电影的又一力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16.
詹姆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以反元叙事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展开总体性分析,这使他在国际学界备受争议。本文紧扣理论思维和实践政治两大维度,从"为总体性正名"、"马克思主义诠释学"、"认知测绘美学"、"全球化及其抵抗策略"四个方面,对詹姆逊重建总体性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批判解读。詹姆逊在总体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有所发展,但他对"主体"等哲学范畴的理解,多少偏离马克思主义而近于后现代主义;这使他的文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了悲观主义迷局。  相似文献   

17.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8-156
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8.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47-153
本文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9.
A review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dicates a paradox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Policy outcomes most often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intended purposes and provisions enacted. This paper re-conceptualises this policy phenomenon, drawing on the post-modernist conception of policy as both ‘text’ and ‘discourse’ as an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and unmasking the messiness and contested nature of education policy processes. The choice of approach is based on three factors. First, the choice is grounded in its efficacy in explicating and legitimatising the issues of power within the policy arena. Second, the choice is based on the potential of the approach in integrat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discourse with more linguistically oriented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policy. Third, the preference of approach follows from its potential to draw on language as a resource for reading into and/or analysing complex social issue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风云激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被卷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以“消解”为主要特征、并且消解性极强的文化形态,后现代主义正消解着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在我国,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文化界不时有一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涌动.而作为一种大众普及的电视文化艺术,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