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從第八屆全國職業教育討論會把許多具體的職業教育實施辦法建設政府當局,同時經本社暨各方面努力鼓吹宣傳和埋頭工作之後,職業教育空氣,日見濃厚。民國二十年四月二日教育部發表限制設立普通中學添辦或改辦職業學校的第五三六號訓令。民國二十年七月行政院通分各省市遵守普設農醫工專科舉校。民國二十年八月教育部組織職業教育設計委員會,同年九月一日廿一年六月十日先後在南京教育部開兩次會議擬具許多  相似文献   

2.
國內 教部令各省市切實推行職教教部頃通令各省市教育厅局云,查各省市推行職業教育,前經本部飭令遵照中等学校設置及經费支配標準辦法,分年擬具實施方案,送部審核,截至本年度底,  相似文献   

3.
教部十月五日通令各省市教育廳局云,查各地職業學校辦理狀况,迭經本部派員視察,各省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對於考核學校辦理成績尚無一致之具體標準,可資查考,茲經本部訂定考查職業學校辦理成績應注意要項四條,隨令附發,仰卽遵照,並轉飭所屬一體遵照。此令: 考查職業學校辦理成績應注意要項: (一)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應依照本要項之规定,考  相似文献   

4.
甲 從創辦到目前的一般情况我局早在一九五○年四月末即着手創辦正规的業餘技術學校,到一九五二年末,計有高級班十七班,初級班四十九班,預備班九班,敎師一二八人(其中專任敎師三人),學員三一六○人(其中工人二○六九人)。到一九五三年秋將全局業餘學校進行了整頓。原業餘技術總校改名爲職工業餘中等專業學校並附設初中部;衛生處分校改名爲職工業餘醫務學校,各廠礦分校改名爲職工業餘中學。整顿後明確了業餘學校的方針任務,健全了學校的組織。目前共有職工業餘學校七所七四班(中級技術部一四班,初中部四四班、俄文八班,预備八班),三一三○名學員(科以上幹部七八人,工人佔百分之六○),敎員一一三名(專任七名),專職工作人員二五名。  相似文献   

5.
教部對於修改職教組織法之說明 (一) 职業教育職業教育之目的,在於培養国民職業技能,以助國民經濟及國家產業之發展。中國職業教育,尚在萌芽時期,而國民經濟國家產業亦未發達,故職業學校為數甚少,年來又因制度未善,職業教育併入普通教育系統中,與中學混合設置,尤使職業教育無從滋長。本部最近增訂职業學校组織法,使職業教育切合社會實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義社會基本特點之一,就是避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有計劃地進行各项建設。新中國有計劃的大规模的建設事業就要開始了,隨之,全國教育也應更有計劃地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幹部和提高工農文化水平。為此,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考慮各地區與各個學校的教育建設計劃。茲將一年來草擬今年全國教育建設計劃工作的初步經驗寫出,供大家參考。  相似文献   

7.
我國民生凋敝,社會生產衰落,己成不可掩飾之現象。論者每歸罪于吾國政治不修,以致百業停滯。然而默察過去吾國教育,偏重文字及理論,使青年無一技之長,亦不能辭其咎。教育部有見及此,曾經令飭各中小學校增加工作科,職業科,及將原有縣立中學,盡量改爲職業學校之規定。此皆所以補救以往學校教育之闕失  相似文献   

8.
現在中學設有職業指導委員會的已經有數十处之多,將來教育部設立職業學校的通令切實施行之后(民國二十年度起),職業學校必有極度的增加,而職渠指导委員會的設立也必隨之而激增。假如我們稍为留心中學  相似文献   

9.
重慶總商會近依商會法第三章第十六條第九項之規定。創立職業學校。分設工商兩种,现在先開辦商業科一班。定额六十名。收高級小學校畢業程度之學生。課以國文,数學,商業算術。英文。商業通論。商業各論。經濟學。商業地理。商業簿記。銀行簿記。特種簿記。會  相似文献   

10.
黃君玉樹主持莆田高中有年,苦心孤詣,辦理尚著成績。年來深感普通教育之不切實際,与夫職業教育之急應提倡,特擬定普通中學職業化辦法,着手進行,半年以來,師生合作,興趣甚濃,覺得學校前途,有無限希望,特誌數语以介紹之。  相似文献   

11.
國内粤推進職業教育 廣東省教育廳近年來對於職業教育推行不遺餘力,職業學校亦已增設一二。查該省原有省立中等學校有普通中学十三校,師範八校,職業五校,前奉教部通令,分年減縮普通中學,推廣職業教育及師範教育,該省業經遵令實行,並依照部定規程,就全省晝分師範為十學區,職業學校亦依照師範學區分區計晝。本年度計增辦省立中等學校四所,一·省立老隆師範學校,二·省立  相似文献   

12.
國内職校增設學校顧問委員會 教部以各省市職業學校雖較前增加,而內容均欠充實,关於學生精神訓練學科教材實習項目等,多与職業界實際需要,未盡吻合,欲求改善,除提高學校經費標  相似文献   

13.
國内二十三年度全國職業學校數 教部近頃編製二十三年度全國中等學校校名地址一覽,係根據各省市二十三年度中等學校調查簡表編製,其中對於職業學校亦有詳細統計。惟尚有少數省市未詳細報齊,故統計之數未必準確。茲錄其統計字數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國內 教部令各省市推行職業補習教育教育部以各省市推行職業教育,最近已略具基礎,惟對於已從事職業之職工与學徒,亟應補充其職業上應具之知識技能以增加工作效率,對於志願從事職業者,授以職業之知識技能,使得服務之機會。該部雖曾於廿二年九月公布職業補習學校規程通飭遵照,但在此過  相似文献   

15.
廣西蒼梧縣教育會來函。擬辦职業學校。以地方之需要。先設棉織科。囑為就学生六十名之標準。擬一棉織工場及染色實習之設計。因江蘇公立工業專門學校辦理染織。頗著成績。轉托校長劉北禾君  相似文献   

16.
教育動態     
今後採取多種多樣方式培養工農知識分子最近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農速成中學教育會議和全國職工業餘文化教育會議,已確定今後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大量地培養工農知識分子和提高職工文化水平。作為高等學校的預備學校的工農速成中學,今後將根據積極穩步地發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方針,招收參加革命或參加產業勞動有一定時期的優秀工農幹部和產業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教育,使他們畢業後能順利地升入高等學校繼續深造,將來培養成為工人階級自己的忠實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幹部。關於職工業餘文化教育方面,今後將密切結合着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積極地有計劃地發展職工業餘中學和高小,並認真把這些學校辦好,以便把一定數量的幹部積極分子和技術工人提高到高小、初中或高中畢業程度,為學習初等、中等技術打下基礎,並輸送一部分政治進步有培養前途的人升入工農速成中學、中等技術學校和高等學校或夜大學繼續深造。同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內要爭取基本上掃除現有產業職工中的文盲和一部分行業職工中的文盲。现在全國已有工農速成中學八十七所,在校學生五萬一千多人。已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目前學生中產業工人的比重已從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十四增加到百分之四十。全國工業勞動模範、淮南煤礦模範風鎬手鄧緒然,山東工業勞動模範、坊子煤礦安全模範小組組長劉彩金,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徐建華等都已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工農速成中學,一九五五年將吸收新生三萬三千人,因此在校學生將達到八萬四千人。 現在全國各工廠和礦區中已辦了大量的職工業餘中學和小學。據去年底統計,各地職工參加各種業餘文化學習的有二百七十三萬多人,其中在高小班和業餘中學學習的有一百零七萬人。各地廠礦業餘中學已經有二萬多學生畢業,第一批由業餘中學培養出來成績優秀的職工已升入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石油學學院等高等學校學習。根據發展計劃,全國的職工業餘中學,到一九五七年在校學生將達到五十五萬人,業餘高小班在校學生將達到一百六十二萬人,掃盲班將達到二百五十八萬人。  相似文献   

17.
中華職業學校,辦理既逾十年,而在工業教育方面,自始即集中精神,設機械一科,從事實際試驗,積較長時期之經驗,深信設科施教,不可不循次列之標準:(一)職業学校譟程,宜分(1)职業学科,(2)职業基本學科,(3)黨義公民體育軍事訓練等非职業学科,而第三类教学總時数,至少應佔全時數百分之二十。工業課程,當然不能外此標準。(二)職業学科,須十分切於職業需要;职業基本学科,務求与職業科聯絡而適於應用,非职業學科,在調養學者身心,勿使有過度傾向職業之弊。農商皆然,工科尤甚。(三)工科教學課程,宜分節,每節年限宜短。如此,应使無力者中途得以就業,有力者仍可繼續深造。(四)工科課程支配,須分學者先習后学。先習工作,後学工作法,使学者先感觉其中甘苦,而後示以解决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動態     
我國新型高等教育已為國家培養了十萬建設人材在我國五年建設的第一年,全國高等學校為國家輸送了三萬四千多名畢業生。他們已分赴各種建設崗位參加工作。我國新型的高等教育從一九五○年到今年暑期,共培養了十萬零九千多名高級建設人才,相當於國民黨反動統治二十年(一九二八——一九四七)大、專學校畢業生總數百分之五十九,其中培養的工科畢業生總數,達到百分之一○七。全國高等學校經過整頓、改革,培養學生的質量已有顯著提高。今年暑期許多高等工科學校畢業學生已經具備了工程師的基本條件,經過一定時期的實際鍛鍊,就可成為新中國優秀的高級技  相似文献   

19.
安徽當塗静仁職业學校,为徐静仁先生私资设立,专以推廣本縣農工业及補習教育为宗旨。自民國十年開辦,招收农工学生各一班,預备養成職業界领袖。以便從事推广,隨后又設女子職工班及小學部。本学期又设推廣部,專事推廣事業,其農工科教育概況,可资参考之處甚多,特为調查列表如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辦理學校逾三十年,曾無補于國勢之艱危,此非教育本身不良,實辦理方針之未合;是以學校雖多, 徒造成高等游民,致令人民生活無從安定,为匪为兵,填溝塞壑,縱無強鄰之侮,國家前途何堪設想!本校同人有鑒于此,特倡導生產教育,以養成學生具有一方為己謀生之知能,一方为人服務之道德;務期人各有業,社會安定,以致国勢富強。茲將本校實施生產教育計畫,分述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