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法律意识是整个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法律知识的了解、对依法治教的信任程度、对教育法律的评价等等。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是指教师关于教育法律认识的心理、观点、思想体系和教育法律知识的总称。由于多种原因,广大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尚未得到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2.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96年担任《法律》课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 确定《法律》课教学目标,考虑了以下因素:(l)变重法律知识的传授为法律意识的培养。中专《法律》课作为公共政治课,教学对象是中专生、未来的职业劳动者,并不能要求学生像律师、法官那样熟知精通法津,因此,传授法律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2)变重守法为提高全方位的法律意识。以往法制教育把青少年学生当作潜在的犯罪群…  相似文献   

3.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课堂,便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几年的法律教学工作,总结法律教学的方法,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律基础教育部分的法律规定(条文)和法律体系等归于“形”,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归于“神”,并明确提出法律基础教育重在传“神”。结合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重点,意在着力传“神”。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深化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具肓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法律基础”课一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二要突出教学重点,三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 ,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深化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探索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法律基础”课一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二要突出教学重点 ,三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分析,在社会大环境(法治湖南)和学校小环境的熏陶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法律教学实践环节,让高职大学生把课堂内外所获得的法律知识、观念等充分吸收。丰富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育和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的核心就是法律信仰、法律精神。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对在校生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法制德育课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丰富的法律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精神,坚定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法律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思维是法律素养的核心.高职生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起法律思维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知识讲授,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应当以法学理论的讲授作为基础,以培养法律信仰为起点,以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核心,采用PBL、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高职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法律认知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而法律认知是法律意识的首要表现。法律认知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内在的因素和外部的条件。内在的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相信、渴望和需要法律。外部的条件有法律环境和培养、提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法律是什么”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第一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等目标编写的。教材以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的逻辑编排,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尚存在法律意识淡漠、法律信仰缺乏、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形成重在培养,高校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在当下高校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是核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关键;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法"是治国之本、"德"是治国之道,加强职业学校的学生法律道德意识建设势在必行。现在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法律知识比较薄弱,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一些道德法律的教育,既可以让学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又能为学生走上社会给予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律  相似文献   

14.
孟岩  陈孝华 《山东教育》2004,(18):45-45
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道德标准,二是法律标准。这两个标准的结合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为使中学生在校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知识修养,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我在此谈一下自己进行法律知识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常常被混淆,把两者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不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对两者的教学目的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探讨应如何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建敏 《中国培训》2005,(12):52-52
一、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自1986年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以来,学生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对法治的信任信仰程度、对法律的理解深度、自觉追求法治精神的心理和习惯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距较远,只要不违法,法律与自己无关,因而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不重视,法律知识匮乏,形成法律知晓度与文化水平不相符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信任度较低,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一是青年学生法律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君 《教育与职业》2004,(27):75-7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司法公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一、法律意识的涵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将“法律意识”解释为“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  相似文献   

18.
所谓法律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人们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内化法律精神、养成依法行为的习惯,自觉地依法办事。所谓道德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道德知识,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行为的活动。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全速发展的中国,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组成部分的法律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醉酒驾驶写入刑法"还是"药家鑫事件",都体现出法律意识已经在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所以,法律教育就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制观念,是指大学生群体在了解、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基础上,形成的以法律价值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法律意识定式,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增强关系密切。作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尚未成熟,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与缺漏,应当从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内容等五个方面创新本课程的教学,并以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0.
法律素质是人们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以法律意识为核心,以提高法律能力为着眼点,它是人们对法律、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以及能力的总称。它是人们探索法律现象,了解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运用现行法律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及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估的基础。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必要性从1986年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就连续部署了四次五年普法教育活动。2001年开始的“四五”普法,则明确提出“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即由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转变,全面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