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外平 《文教资料》2010,(20):37-38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他创作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本文选择其中"徘徊"与"美人"两个词,来探讨其深刻意蕴,借此赏析苏轼的高超的语言创造力,并解读他由抑郁转变为旷达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写的散文小品,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被林语堂并称为苏轼四篇“最精的作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它的美趣。  相似文献   

3.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4.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5.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6.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震烁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尽抒赤壁之情。苏轼何以对赤壁如此情有独钟呢?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诗词文赋足以令后人驻足瞩目,仰之弥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8.
朱杏枝 《学语文》2008,(6):35-35
黄州城外濒临大江的赤壁矶,只不过一红色的山冈,略无草小,由于遇上了才情超迈、旷绝古今的苏轼,才借助他的《赤壁怀古》词和前后《赤壁赋》而名扬天下。这是一个江山因才子美文而传的例子。赤壁江月静静的照耀着亘古以来奔腾不息的大江,阅尽了人世的沧桑.或许她最有魅力的瞬间是因为拥有了坡仙清澈洞明的旷达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赤壁遇苏轼也是江山之幸。  相似文献   

9.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10.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相似文献   

11.
苏轼被贬黄州,对黄州那一名叫“赤壁”的地方情有独钟,曾两次携友游览,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怀古作品。这些作品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藐视困苦、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面对如此打击,苏轼并未沉沦,在《赤壁赋》中,苏轼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东坡赤壁:谁成就了谁? 我们知道赤壁,大概是读了苏轼的黄州诗词,或是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两个可爱的老头,把一个当时的蛮荒之地一黄州,写得花团锦簇。明明是苏轼的贬谪之地,却这般多情多义、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黄州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像《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而《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也是千古佳作,全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超然台记》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亭台记文中耀眼的双璧。教学中,我拿这两篇文章来相互印证,加上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183;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183;黄州快哉亭赠张俚俭》,我想借此让学生来对已了解的苏轼作个小结,  相似文献   

16.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选入高中教材的《前赤壁赋》以泛舟赏月为题材,用画笔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借洞箫幽怨论辩人生,融感情于景物,寓悲愤于旷达,用语缜密,意在言外。清代方苞读到《赤壁赋》时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  相似文献   

17.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的初秋。他与朋友贺舟在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  相似文献   

18.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一、“闲”而早睡。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作者入“夜”无公文可阅,于是早早“解衣欲睡”。文章不着“闲”字而“闲”已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苏轼生活的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理想高远、才华横溢的他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被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都视为异己,因而屡遭打击,仕途坎坷。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就是在他被贬后的第三年(1082年)游览赤壁时所作。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黄州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篇作品分开来看,并且比较笼统地说前赋“旷达乐观”,后赋“虚无飘渺”。而前、后赤壁赋都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时间上也很接近。如果我们把两篇作品与作者生平联系起来考察,把前、后赋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从寻找二赋的异同点入手,互为参照,我们就会发现,苏轼对月色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