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武延康  沈征 《档案与建设》2006,(10):36-36,46
今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征集接收处将已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的申遗档案资料全部接收进馆。内容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文本,刻经制作工艺资料,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杨仁山先生家族照片和工艺流程照片,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关于金陵刻经处的专题录像片,刻印经书的经板实物和各种版本的经书资料,共计7160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乾隆版大藏经》,这部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至今,印数累计不超过150部,故较珍稀,在我国历代大藏经编纂刊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徐文蔚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不仅编印《印光法师文钞》,编辑《杨仁山居士遗著》,还创立北京刻经处,校刻佛经,结集《百衲本方册清龙藏经》。文章简介了徐文蔚生平事迹,论述了北京刻经处的刻经宗旨、人员组成、刻书质量,以及在佛教典籍整理方面做出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1866年王昶编《湖海文传》刻成。这是一部较重要的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总集。南京金陵刻经处成立。这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学术和出版机构,曾刻印《净土四经》和《大藏辑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的百衲本大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衲本大藏经是中国近代十余家刻经处联合刊刻的一部天藏经.它的续藏部分没有刻完,正藏也未完成结集,主要以单行本流传,却对近代佛教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近代各刻经处的设立和百衲本大藏经的结集情况,着重论述了这部大藏经的文献特点.  相似文献   

5.
佛教典籍是中国古典文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在近代刊刻了很多佛教典籍。其所刻佛典内容纯正,校勘严谨,刻印精致,版本精良,被学界推为金陵善本,蜚声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6.
论文简要介绍北京刻经处主要创办者徐文霨编印《印光法师文钞》、编辑《杨仁山居士遗著》、校刻佛经、结集《百纳本方册清龙藏经》等生平事迹,主要论述北京刻经处的刻经宗旨、人员组成、刻书质量,以及在收藏出版佛教典籍方面做出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佛经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专书目录中较为完善的一种.金陵刻经处佛经分类体系在总结历代佛经分类目录得失的基础上,不但有所创新,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趣味     
第一个把佛经由汉文译成英文向西欧弘传佛教的是杨文会(1837—1911)。杨文会字仁山,安徽石台人。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历数、音韵等。 同治五年(1866)杨在南京创办金陵刻经处。光绪二十年(1894)与英国人李提摩太合作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向西欧弘传佛教。又经李提摩太介绍,于次年在上海会见锡兰(今斯里兰卡)人达摩波罗。达摩波罗家很富有,因去印度菩提伽耶朝礼佛陀  相似文献   

9.
《函海》刻主李调元梁南梅《函海》是一部大型的古籍汇刻书。由于卷收浩繁,分函装订,函数颇大(共40函),故名《函海》。总计有书155种,订为134册。为清代学者李调元辑刻。所辑著作内容驳杂,但都是由汉至明清时代蜀中人所撰著的,因而是一部古代四川学者著述...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自己难忘的故事。记得那是1950年冬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炮声隆隆,烽火弥漫。其时,我在志愿军庆山部警卫连当文化教员。警卫连的战士,全是些相貌标致、机智勇敢的小伙。根据战争的需要,庆山部首长要我带着警卫连第八班驻守在平壤通往前线的干道上,以接应后续部队。于是,我们便在金日成综合大学附近的要道岔口,找了一间没有主人、室内全空的贝式平房住下,并在道旁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庆山部联络站”。当时,庆山部在平壤郊区嵋山里设了一个基地,我们这个联络站属那个基地领导,在我们驻军的干道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宋。到了明代,刻丛书之风盛行。《格致丛书》是明末较重要的一部丛书。但这部书被刻书的人弄得歧异很大,情况非常复杂。现就所能得到的资料对这部丛书及其编者胡文焕作一些查考。  相似文献   

13.
《龟龙馆贴》是明末清初河南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一部重要书法作品刻贴。本文从《明史》、《清史列传》等历史文献资料出发,考证了《龟龙馆贴》 所收录的作品、传刻情况及其文献、艺术价值,填补了学术界对王铎书法研究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唐仲友研究概况,并调查现今仍存世之唐仲友台州任职期间所刻书遗存,即辽宁省图书馆存《扬子法言》和原存日本金泽文库《荀子》,以及婺州唐宅刻《周礼》一部又半部,唐仲友去世后其门生刻唐仲友著《帝王经世图谱》之宋刻本一部.希望通过实物认识唐仲友所刻书在书籍流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世典足足让我们吃了一惊。尽管在中国唯一的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里,他因技法独绝是唯一的军事理事,而被称作军中刻瓷第一人。尽管他的名字前面常常被冠以著名刻瓷艺术家,但坦诚地悦,他并不“著名”。立在他的客厅兼展室时,我们不得不对这个满身斯文气的中校军官刮目相看了。整整一大架子刻瓷作品,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瓷盘、瓷壶、瓷羊、瓷马,百瓷干态;书分行草篆隶,画有工笔写意。百余件刻瓷精品错落有致,着实让我们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李世典刻瓷算是半路出家。他本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画家。十几年前他从胶东入伍当了一名…  相似文献   

17.
好多年前,当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风靡中国时,我曾经想,中国还应当有另外一部大书──“北方的山”。 在我印象中,中国真正的山脉,统统集中在西北部。南方的山,精致秀丽有余,比北方的山脉似乎多了一些灵秀之气,却分明少了一份险峻刚毅;黄土高原上的山,相互依傍,挨挨挤挤,圆滑而无骨,颇像一溜蹲在墙根下袖手缩脖晒太阳的老农,严重缺乏山脉本应有的那种挺拔傲岸的独立味道。严格说来,这两类山都不能叫作山,它们或者是供人消遣把玩的盆景,或者是一些平平庸庸、圆头呆脑的土堆罢了。 只有集结于葱岭、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一带的…  相似文献   

18.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是一部"乡谈"与"正音"相对照的词语类编,国内没有传本,古代典籍中也未见记录,作者不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刻本一部,日本藏有多种古代日本人的手抄本。本文对该书的版本、作者、内容、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刻书业甚为蓬勃。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坊,刻家星罗棋布,刻书蔚然成风。广东的刻书业虽不及江浙、福建、四川等地,但刻书家不少。现将明代广东刻书家及其所刻之书辑录如下:方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社部尚书。著有《周易传义的说》、《西樵遗稿》。刻书:《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嘉靖十九年(1540)刊。(见:①、②、③、④)  相似文献   

20.
崔法珍(女)生卒不详。金代著名刻书家。山西潞州(今山省长治)人。崔法珍为表对佛门虔诚,决志刻经,竟毅然断去一只臂,以表其心,逐感动佛门和庶民,以解州(今山西运城)和潞州为中心,动员民力遍及十余县。首先由河津县第四都西姆村刻《大般若波罗密经》、从金代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开始,至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刻成,长达三十年,全藏应为七千卷,现存五千九百卷。全藏囊括了宋以上各朝各代的佛教翻译家、高僧们的诸多佛典译著,其藏内有著名的《西域记》三部十七卷。此佛经为我国最完备的大藏经,摄收弘博,甄选精细,雕刻精良,是目前世界上收罗最完备的佛家经典稀世珍本,誉称我国瑰宝。因此藏于山西赵城广胜寺,故名《赵城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