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校史作为地方红色文化乃至我国文化体系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培育传道授业解惑“经”师与“人”师合一的红色“大先生”的鲜活资源库。师范院校应合理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师德养成与师风建设,助力师范生坚定“四个自信”,从而筑牢红色教育兴国荣校的“根”与“魂”,发挥其启智润心、凝魂聚气、催人奋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珍惜自己学校的光辉历史,并以此作为当下学校建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精神资源;以史育人,用长期形成的以“校风”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传统熏陶、教育、感化、激励师生。  相似文献   

3.
校史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的痕迹,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最宝贵的历史档案与精神财富。为了更好、更充分发挥校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校史的几种特殊表现形式的分析,探析校史在特殊表现形式下,其对于大学校园文化、校园凝聚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特殊形式下校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经历了艰苦、磨难、学习、探索、追求,他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三个方面的思想。其核心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促进社会与人民生活向前发展。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一、办学理念具有继承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以校训为例,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至今仍延用学校创建时的校训。如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校歌》:“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克风;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此校歌原为金陵大学和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共同的校歌。校旗、校刊、校史等也是学校文化特色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办学资源。二、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有体现时代律动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4—17日,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举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校史工作暨校史与学校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海泉,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王炳照教授,  相似文献   

7.
校史校情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显著特征,以其为内容的教育在培养、塑造大学生思想品德过程中具有长期性、稳固性的功能优势;校史校情教育注重从现实入手,从身边事入手,夯实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强化校史校情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校史资源,是“起步型”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校史文化育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起步型”高校校史资源数量有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导向,在分析“起步型”高校校史资源存在的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挖自身历史,充实校史资源存量;总结提炼内涵,讲好校史故事;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史资源物质和精神载体,创新方式手段、拓宽校史资源使用渠道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切实增强校史文化育人的互动性、时代性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红色校史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高精尖“大思政课”的重要文化资源。从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来看,红色校史资源建设要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立德树人为基本原则,从搜集整理红色校史文献入手,以加强红色校史研究为支撑,以探求思政教育的元素和方法为关键,积累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经验,提升红色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多年来积淀演绎而成的校史文化,能否把握、继承、弘扬、发展之,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通过校训解读、开办人文讲坛、修建校史馆等进行校史教育活动是发挥校史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华霞 《现代教学》2015,(Z1):29-30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联系,站在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期待三个维度来构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度空间",即学校硬件设施、课程开发与学生社团活动,充分挖掘了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谈到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我们不免有这样的感受: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出现平面化的倾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收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教育未能与学校教育目标建立关系,未能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历史是具体记录学校的创建、变迁、发展的历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的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的渊源和载体,是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在校史编撰中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正面评述,寓评于叙。注重积淀校史资源,发展办学文化,发挥传播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东山战斗英雄八少年”的母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前身是1908年乡贤马兆麟等创建的东升学堂,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东升学堂到实验小学,学校一直拥有县内一流的教育业绩,培育了以“东山战斗英雄八少年”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百年风雨磨炼中,我校也形成了严谨规范、求真务实的教学风尚,造就了一支敬业勤业、德能双优的教师队伍。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构建“以人为本,以爱为魂”的新校园文化,铸造“讲奉献,勤服务.爱学生,促公平”的现代师魂。这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校史是一个学校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文化特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影响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发掘校史资源,开发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特征的校本课程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士阶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志于道”的明确价值取向、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知识分子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大力弘扬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卜玉华 《中学教育》2011,(4):17-25,50
在当代,基础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体发展价值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但因国情不同,除了相似之处,各国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加拿大和中国为例:首先,在加拿大,学校是社区文化教育的集聚和辐射中心;在中国,学校则是社区文化教育的孤岛,是社区经济发展的诱饵。其次,加拿大学校是国家凝聚多元文化的“整合机”;中国学校则是传播国家理念和...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经历了艰苦、磨难、学习、探索、追求,他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三个方面的思想。其核心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促进社会与人民生活向前发展。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把文化建设与传播提到党的建设根本任务上来,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作为文化教育传播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校精神是学校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学校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于凸现和稳定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